现货 接纳力②:活出完整自己的妈妈情商课 家教育儿教育孩子方法 正面管教书籍

现货 接纳力②:活出完整自己的妈妈情商课 家教育儿教育孩子方法 正面管教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家庭教育
  • 育儿
  • 儿童教育
  • 正面管教
  • 情商培养
  • 妈妈成长
  • 自我成长
  • 接纳力
  • 沟通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兴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10560Y
商品编码:25624088393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书   名:接纳力②:活出完整自己的妈妈情商课

作 者:海文颖

I S B N :9787121310560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4月01日

印刷时间:2017年04月01日

字 数:250000字

页 数:190页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g

定 价:48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成就孩子一生幸福的妈妈情商课:接纳力》的续篇,是接纳力研习的进阶,包含信任、欣赏、尊重、合作等四个主题。本书旨在给予孩子丰盈的成长空间,孩子顺畅成长,让孩子释放出自己独特的生命波形,*终让妈妈绽放出自己生命的光彩,活出完整的自己。养育孩子的过程,是重头养育我们自己的过程。好好珍惜和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是让父母自己的生命活出完整的*好机会。养育孩子*不是单纯地给予,更是获得。接纳力成就了孩子的幸福力,也成就了自己的幸福力。照见生命,活出完整的自己,从接纳力开始!《成就孩子一生幸福的妈妈情商课:接纳力》甫一推出,便一纸风行,备受年轻妈妈的认可与喜爱,入选国家“2016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

作者简介

海文颖,家庭教育专家,浩途家庭俱乐部创始人,新东方家庭教育论坛重量级嘉宾、北京卫视早教栏目特约专家。2006年起,海文颖开始积极投身家庭教育公益事业,长期致力于子沟通的实践,她的“接纳力”教养理念,带给了充满焦虑与迷茫的妈妈们一股清新丰盈的教养之风,着万千妈妈走上芳菲满目的子花径,并活出了自己生命的绽放。

目  录

自序

心若安好,便是晴天/ 1

写在前面

你也可以这样走向接纳/ 8

信任/ 11

做父母的,要信任自己是自家孩子的教育专家,的答案在你自己心中,不懈地折腾自己才是正途。外界的助力都是协助你逐渐能感知到自家孩子的脉搏,成为自家孩子的教育专家的。谁都替代不了你在孩子心中的位置。你需要在育儿中获得自我生命的成长,同样,无以他代。

相信生命如波/ 12

相信自己是被爱的/ 20

信任是为了更大的掌控/ 27

赋予责任并协助做到/ 36

接纳力修炼术:信任/ 45

欣赏/ 47

一个人活着,即使穷尽全力也没有办法尝试所有的心智模式。而与这么多人结缘,每个人都像是替自己活出了一部分。所以,活出自己生命的完整性,高效的一个途径就是欣赏每一个生命的独特性。

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48

欣赏生命的独特性/ 57

看见光明也看见黑暗/ 66

忠言顺心才入耳/ 75

接纳力修炼术:欣赏/ 86

尊重/ 89

当我们深深地爱上那个诚实的自己,才有能力爱他人本来的样子;当我们逐渐看见并爱上完整的自己,爱满溢而出,了自己的边界,才能真正做到一以贯之地爱别人如别人所是。这个能力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每个人首先要活出自由意志/ 90

做一个诚实的人/ 99

老头子总是对的/ 108

爱他如他所是/ 117

接纳力修炼术:尊重/ 125

合作/ 129

父母给予温暖的言语及略微迟缓的直接帮助,就可以支持孩子从依赖走向独立。当孩子独立担当时,父母及时给予孩子信任、欣赏、尊重,就可以逐步孩子成长为一个社会人,而父母就可以逐渐得体地退出了。

比拼谁对孩子破坏少/ 130

支持孩子成为能做自己的社会人/ 140

勇于做孩子心目中的/ 148

用合作开启无限可能/ 158

接纳力修炼术:合作/ 168

活出属于你的接纳力/ 171

助人才是自己有效的生命成长路径。助人自助,即助人的发心是协助别人能够自助,让他更加相信自己内心的力量。

心安是修行的入口/ 172

助人自助是生命成长的捷径/ 176

你需要自活过/ 180

后记/ 185

附录/ 188


《内心丰盈的父母:连接与成长,养育自在如风的孩子》 一、 深度洞察,找回育儿的初心与力量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为人父母,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充满了未知与惊喜,也时常伴随着困惑与疲惫。我们渴望给予孩子最好的爱,却常常发现自己被焦虑、恐惧、甚至疲惫所淹没,不自觉地将负面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导致亲子关系紧张,育儿过程举步维艰。 《内心丰盈的父母》系列,正是为所有渴望找回育儿初心,建立健康亲子关系,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的父母而生。这并非一本简单的育儿技巧手册,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之旅。它引导我们深入洞察内心深处的情绪模式,理解原生家庭的影响,以及我们自身在成长过程中积累的未被满足的需求。我们将一同踏上这段旅程,去拥抱那些曾经被压抑、被忽视的自己,接纳那些不完美的过往,从而汇聚起内在的丰盈与力量。 本书并非推崇一套僵化的教育理念,而是倡导一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智慧。它鼓励父母放下“完美父母”的执念,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并以一种更加真实、更加接纳的态度去面对育儿中的种种挑战。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并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将压力和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学会如何倾听孩子内心真实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并以尊重和同理心去回应。 二、 疗愈过往,重塑亲子关系的基石 许多父母在育儿过程中,会不自觉地重演自己童年时期的某些经历,或者将自己未曾实现的愿望强加给孩子。这种“模式化”的育儿方式,往往会给孩子带来伤害,也让父母陷入无尽的内疚和自责。 《内心丰盈的父母》系列,将引导我们进行一场有意义的自我疗愈。我们将探索原生家庭对我们育儿观念的影响,理解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如何在我们内心留下的印记。通过一系列的自我反思和引导练习,我们将有机会去重新审视那些过去的伤痛,原谅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甚至原谅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这种疗愈并非要我们沉湎于过去,而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卸下沉重的包袱,以更轻松、更自由的状态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当父母能够疗愈内心的创伤,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时,便能以更宽广的胸怀去理解和包容孩子。我们将不再因为孩子的“不听话”或“犯错”而过度焦虑,而是能够从中看到孩子成长的契机,并给予恰当的支持和引导。 同时,本书也强调了“自我关怀”的重要性。在忙碌的育儿生活中,父母常常会忽略自己的需求,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只有当父母内心感到充盈和满足时,才能真正地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和爱。我们将学习如何在育儿的同时,也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健康,为自己“充电”,从而更好地应对育儿的挑战。 三、 接纳真实,培养孩子的内在力量 “接纳”是本书的核心理念之一。它不是被动地承受,而是主动地理解和拥抱。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接纳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不完美,接纳他们独特的天赋和局限。当我们能够真正地接纳自己的孩子时,我们就能放下评判,停止比较,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这种接纳,也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对孩子的控制和干涉。我们往往希望孩子能够按照我们的设想去成长,却忽略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节奏和发展轨迹。当我们过度控制时,反而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性。 《内心丰盈的父母》系列,将引导我们学会“放手”,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去试错、去跌倒、去爬起。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支持性的沟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帮助他们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孩子感受到被无条件接纳时,他们内心会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和安全感,从而拥有面对未来挑战的勇气和韧性。 本书还将探讨“情绪教养”的重要性。孩子的情绪如同潮水般汹涌,如何引导孩子认识、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是父母需要学习的重要课题。我们将学习如何成为孩子情绪的“稳定器”,在孩子情绪失控时,给予安抚和支持,并帮助他们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找到健康的情绪出口。 四、 连接情感,构建和谐的亲子桥梁 “连接”是构建健康亲子关系的基石。它指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与共鸣。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因为忙碌而忽略了与孩子心灵的连接。 《内心丰盈的父母》系列,将强调“高质量陪伴”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陪在孩子身边,更是全身心地投入,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心去感受。我们将学习如何放下手机,放下工作,全身心地陪伴孩子,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阅读,一起探索世界。 本书还将提供具体的沟通技巧,帮助父母与孩子建立开放、真诚的沟通渠道。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积极倾听”和“同理心”,去理解孩子话语背后的情感需求,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时,他们会更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亲子关系也会因此更加亲密和牢固。 此外,本书还将探讨“规则与界限”的建立。在接纳孩子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为孩子设定清晰的规则和界限,帮助他们建立自律和责任感。然而,规则的制定并非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保护和引导。我们将学习如何以尊重和沟通的方式,与孩子共同协商规则,并在执行过程中保持一致性和灵活性,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五、 成长共振,父母与孩子一同绽放 《内心丰盈的父母》系列,不仅仅是关于如何“教育”孩子,更是关于父母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成长与蜕变。当我们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疗愈过去的创伤,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时,我们也在重塑自我,成为一个更完整、更强大的人。 本书将引导父母认识到,育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孩子们就像一面镜子,照映出我们自身的不足,也激发我们去变得更好。当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育儿的挑战时,我们也在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拓展新的视野,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最终,《内心丰盈的父母》系列,希望能够帮助每一位父母,在给予孩子高质量的爱与引导的同时,也找到内心深处的平静与喜悦。当父母内心丰盈,充满力量时,便能自然而然地养育出自信、独立、快乐的孩子。这是一种“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生命智慧,让我们与孩子一同绽放,共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这本书,将成为你育儿路上最真诚的伙伴,最智慧的向导。它将陪伴你,穿越育儿的迷雾,找回内心的力量,与孩子建立起深刻而持久的连接,最终,让你的家庭充满爱与和谐,让你的孩子拥有一个自在如风的童年,也让你的生命因此更加丰盈与精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新近读到的育儿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在育儿路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母亲”量身定制的解药。它没有那些空洞的说教,也没有居高临下的理论灌输,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洞察人心的老友,坐在你对面,陪你一起梳理那些让你焦头烂额的日常瞬间。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情绪自洽”的强调,这绝不仅仅是要求家长学会“不发火”,而是更深层次地去探究,是什么触发了我们的愤怒、焦虑和失控。比如,书中细致地剖析了我们常常把对伴侣的失望、对工作的不满,悄悄地投射到孩子身上,而我们自己却浑然不觉。它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暂停键”练习,教你如何在孩子挑战你底线的那一刻,不是立刻反击,而是先给自己三秒钟的喘息时间,去识别自己当下的情绪是什么,它源自哪里。我试着应用了其中一个“情绪命名”的技巧,当我能清晰地对自己说“我现在感到被挑战、很不被尊重”时,我发觉自己的反应瞬间就温和了许多,不再是纯粹的条件反射式爆发。这感觉就像是,终于找到了一把能打开自己心锁的钥匙,让我开始真正看清自己才是影响孩子行为模式的那个核心变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把“教育”这个宏大的命题,拆解成了无数个可以被我们温柔对待的微小时刻。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触动,在于它对“接纳”二字的重新定义。它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忍耐的词汇,而是一种积极的、充满力量的行动。作者清晰地阐述了,接纳不等于放纵,也不等于赞同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而是接纳孩子行为背后的那个“人”和“情绪”。比如,当孩子打破了一个心爱的玩具时,我们外在可以明确表达“打破东西是不对的,你需要承担后果”,但内在,我们必须先接纳孩子那一刻的沮丧、懊悔甚至恐惧。这种内外兼修的处理方式,极大地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和“自我价值感”。书中关于“如何回应孩子的负面评价”的部分尤其精彩,它提供了一个框架,教我们如何在不否认孩子感受的前提下,巧妙地引导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陷入自我攻击的漩涡。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鼓舞人心,它让你感觉到,育儿的漫长旅程中,我们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可以通过持续的学习和自我反思,真正成长为一个既有智慧又充满慈悲的养育者。它真的让我对未来少了一些恐惧,多了一份笃定。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最初翻开这本书时,内心是抱持着一丝怀疑的。市面上关于正面管教的书籍汗牛充牛,很多都是翻来覆去讲“共情”、“倾听”,听起来很美,但真到了鸡飞狗跳的现场,那些词汇就显得苍白无力。然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实战性”和“去理想化”。它坦诚地承认,成为一个“完美父母”是不存在的,我们都会犯错,都会有感觉自己快要崩溃的时候。作者没有贩卖“育儿乌托邦”,而是提供了一系列在低谷期可以使用的“修复工具”。比如,关于如何处理“破局后的修复性沟通”,它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对话脚本,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对不起,我刚才语气太冲了”,而是更走心的、承认自己局限性的表达。我最喜欢的是其中关于“边界感建立”的章节,它不是教你怎么强硬地立规矩,而是教你如何用“我”的陈述句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底线,让孩子在理解规则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被尊重。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的“接纳力”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接纳,更是对我自己作为“不完美个体”的接纳。这种从内而外的松弛感,比任何外在的技巧都来得更有力量,它让我在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情绪风暴时,不再急于灭火,而是学会了如何与风暴共存。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令人安心的魔力。它不像某些心理学著作那样晦涩难懂,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仿佛是作者在晨光熹微时,喝着咖啡,非常真诚地跟你分享她的心路历程。它没有用复杂的术语来构建壁垒,而是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来举例说明,比如餐桌上的权力斗争、睡前的不情愿,以及孩子对规则一再的试探。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原生家庭影响”的深刻剖析。她没有把矛头指向我们的父母,而是引导我们去探索,童年时我们是如何被对待的,而我们现在又是如何不自觉地将那些未被满足的需求,投射到我们自己的孩子身上。这种自我觉察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作者的处理方式极其温柔和富有建设性,她提供的不是批判,而是理解和重构的可能性。读完后,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待我自己的童年阴影,我意识到,只有我先疗愈了那个内在的小孩,我才有可能真正地给予我的孩子一个稳定、充满安全感的环境。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育儿指南,不如说是一本“自我疗愈手册”,它让我们明白了,最好的教育,源于父母内心的富足与安宁。

评分

我接触过很多强调“正面沟通”的书,但很多都忽略了一个核心问题:当孩子的情绪过于激烈,比如歇斯底里的大哭大闹时,家长的大脑皮层常常处于“劫持”状态,根本无法进行任何有逻辑的沟通。这本书非常现实地指出了这一点,它没有要求我们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高情商”,而是区分了“情绪稳定期”和“情绪失控期”的应对策略。在情绪失控期,首要任务不是讲道理,而是“先连接,后引导”。书中详细介绍了几种非常有效的“身体安抚技术”,比如在孩子哭泣时,不急着说话,而是先提供一个坚实的、不带评判的拥抱,或者只是安静地坐在旁边,成为一个稳定的锚点。这种“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的思路,让我从以往那种“只要我说清楚了,孩子就该听话”的执念中解脱出来。它让我明白,孩子需要的首先是“被看见”和“被理解”,而不是立刻的“被纠正”。这本书对这种“看见”的描述非常细腻,它教我们如何用非语言的方式向孩子传达:“是的,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而且我接受你的难过。”这种深层次的共情,极大地减少了亲子间的对抗性张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