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怎样学习有效 纠正孩子学习坏习惯66法
定价:19.80元
作者:王泉根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4-02-01
ISBN:978710003912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我要养成好习惯,全心全意去实行。这不是容易的事,我只有依靠这本小书,这些通向成功的航海图。这里,每一章都有一种原则,可以戒掉一项坏习惯,得到一个好习惯,让我进步,让我成功。我要全心诚意,把这些好习惯接纳到我的身上,让它们把我变成更好的人。
内容提要
说到底,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在不经意间形成一些不好的习惯,从而影响学习。如同好的园丁懂得如何修剪树木的杂枝,好父母也应该懂得如何帮助孩子纠正学习过程中的坏习惯。 本书从案例入手,总结出66种学习的坏习惯,并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可以帮助父母及早发现问题、轻松解决问题。 从现在开始借助本书,可以让孩子彻底纠正学习中的坏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目录
上篇:正视学习的种种坏习惯
第1法:怎样纠正忽视体育锻炼的坏习惯?
第2法:怎样纠正孩子用眼不卫生的坏习惯?
第3法:怎样纠正孩子忽视劳逸结合的坏习惯?
第4法:怎样克服孩子不能坚持学习的坏习惯?
第5法:怎样纠正孩子忽视预习的坏习惯?
第6法:怎样克服孩子忽视作业的坏习惯?
第7法:怎样纠正孩子忽视复习的坏习惯?
第8法:怎样纠正孩子不劳而获的心理?
第9法:怎样克服孩子骄傲的坏习惯?
第10法:怎样纠正孩子恃才傲物的坏习惯?
第11法:怎样纠正孩子不能正视自己缺点的坏习惯?
第12法:怎样纠正孩子缺乏信心的坏习惯?
第13法:怎样帮助孩子克服羞怯的坏习惯?
第14法:怎样帮助孩子克服嫉妒的坏毛病?
第15法:怎样纠正孩子爱挑别人的“刺”的坏习惯?
第16法:怎样纠正孩子爱说风凉话的坏习惯?
第17法:怎样纠正孩子爱抱怨老师的坏习惯?
第18法:怎样纠正孩子抱怨家长的坏习惯?
第19法:怎样纠正孩子爱抱怨环境的坏习惯?
第20法:怎样纠正孩子三心二意的坏习惯?
第21法:怎样纠正孩子学习无规律的坏习惯?
第22法:怎样纠正孩子学习没有目标的坏习惯?
第23法:怎样纠正孩子不善于向同学请教的坏习惯?
第24法:怎样纠正孩子不善于观察的坏习惯?
第25法:怎样纠正孩子固执己见的坏习惯?
下篇:面对学习的种种误区
第26法:怎样纠正孩子缺乏主动性的坏习惯?
第27法:怎样纠正孩子不善质疑的坏习惯?
第28法:怎样纠正孩子读书没有计划的坏习惯?
第29法:怎样纠正孩子不能持之以恒的坏习惯?
第30法:怎样纠正孩子不善于积累的坏习惯?
第31法:怎样纠正孩子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的坏习惯?
第32法:怎样纠正孩子学习拖拉的坏习惯?
第33法:怎样纠正孩子读书无选择的坏习惯?
第34法:怎样纠正孩子懒于动笔的坏习惯?
第35法:怎样纠正孩子不擅变通的习惯?
第36法:怎样纠正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坏习惯?
第37法:怎样纠正孩子思维定势的坏习惯?
第38法:怎样纠正孩子不善于发散思维的坏习惯?
第39法:怎样纠正孩子不善于联想的坏习惯?
第40法:怎样纠正孩子缺乏逆向思维的习惯?
第41法:怎样纠正孩子爱钻牛角尖的坏习惯?
第42法:怎样纠正孩子想像力缺乏的坏习惯?
第43法:怎样纠正孩子开小差的坏习惯?
第44法:怎样纠正孩子课堂被动接受的坏习惯?
第45法:怎样纠正孩子上课不爱回答问题的坏习惯?
第46法:怎样纠正孩子听课不得要领的坏习惯?
……
附录:你的学习习惯好不好?(自测题)
作者介绍
王泉根,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终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独立承担或主持2项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3项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主要著有《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析》等学术著
文摘
序言
这部作品的文字风格中透露着一种罕见的“克制与精准”。它没有过度渲染焦虑情绪,也没有煽动性的口号,一切都在理性和温暖的边界内运行。作者对于“完美主义陷阱”的分析尤为精彩,他指出,很多孩子看似努力,实则被对失败的恐惧锁住,不敢真正投入,因为一旦投入,就面临可能达不到“完美”的风险。这种对潜在心理障碍的敏锐捕捉,使得本书超越了一般的技能传授层面,进入了更深层的心理辅导领域。在排版和用词上,也体现了对读者友好的设计思路,关键的概念点往往被提炼出来,便于快速回顾和记忆,非常适合像我这样需要经常翻阅查阅的家长。它给我的感觉是,作者不仅是一位教育专家,更是一位细心观察生活的观察家,他笔下的每一个“坏习惯”,都是从无数个真实家庭场景中精心挑选并提纯出来的,因此,它的指导性具有极强的靶向性,让人感觉每一页都写在了自己的心坎上。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它不像有些教育类书籍那样,前半部分冗长铺垫,后半部分草草收场。它从一开始就奠定了解决问题的基调,行文流畅,少有晦涩之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时间管理”时所采用的类比手法,他将复杂的规划过程形象化为搭建房屋、设计水道,使得抽象的时间概念变得具体可感。这种将深奥理论转化为日常可操作步骤的能力,是衡量一本实用性书籍价值的关键指标。此外,书中对于不同年龄段孩子在学习习惯形成上的差异化处理,也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实践经验。例如,针对低龄儿童“即时反馈”的需求,和青春期孩子“自主权”的渴望,所提供的具体策略是截然不同的,这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仅获得了“工具”,更重要的是,重新构建了对“学习”这件事的认知框架,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力量觉醒。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对“教育者自我反思”的深刻引导。很多时候,我们急于纠正孩子的错误,却忘记了审视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和潜在的误区。书中对于“无效沟通模式”的细致描绘,简直是把我过去几年与孩子相处的场景一一复刻了出来,让人读来既感到脸红,又豁然开朗。它不是指责父母,而是以一种近乎镜像的方式,让我们看清自己言语中的压力信号、期望投射,以及那些无意中培养起来的“反抗型学习模式”。作者似乎在提醒我们,真正的教育改革,始于家长内心深处的觉察与调整。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在谈论“如何应对学习倦怠期”时,引用了一些跨学科的知识,比如心理韧性理论和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这使得整本书的内涵更加丰富和立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苦读”范畴,而是拓宽了对“终身学习者”定义的思考。
评分这部作品的文字叙述风格着实让人耳目一新,作者对于教育理念的阐述,并非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娓娓道来,语气中充满了真诚与理解。书中对于“学习”二字的界定和拆解,非常到位,它不仅仅关乎课堂上的知识吸收,更触及了孩子内在的驱动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情绪的调节。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其中对于“专注力碎片化”现象的剖析,作者没有简单地指责电子设备的泛滥,而是深入挖掘了现代信息环境如何从根本上重塑了我们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这种深层次的洞察力,使得整本书的立论基础显得异常坚实。再者,书中对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拿捏得恰到好处,当你读到某个令人警醒的观点时,紧接着就会有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案例支撑,这让读者可以立刻联想到自己家里的实际情境,从而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这种“知行合一”的叙事节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有效性和参与感,让人感觉手头的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理论著作,不如说是一本陪伴孩子成长的实用指南手册。
评分翻开这本书的篇章,我首先被它那股朴素而坚韧的务实精神所吸引。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没有晦涩难懂的教育术语,所有的文字都像是从无数次失败的尝试和成功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精华,直指问题的核心。特别是关于“习惯养成”的讨论,作者对习惯的生物学基础和心理学机制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这极大地帮助我们这些家长理解,为何某些不良习惯如此难以根除,以及为什么“惩罚”往往不如“重建机制”来得有效。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环境设计”的强调,它指出学习效率的提升往往取决于外部环境的精妙布局,远胜过对孩子意志力的反复鞭策。这种将问题从孩子“内部”转移到环境“外部”的视角转换,无疑为焦虑的父母提供了一剂强心针,让我们学会将精力放在可以改变的地方。整本书的结构编排也十分精妙,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即便是对教育学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作者的思路,并从中汲取到立竿见影的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