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零售的哲學》
第一章 一切從“打破常識”開始
我的工作“定點” // 3
奇妙的際遇 // 4
作為管理部門的統籌者 //9
輕鬆的背後是停滯不前 //11
邂逅頂級企業 // 13
來自公司內部的強烈反對 //15
艱難而漫長的談判之路 //17
日本首傢便利店的誕生 //20
密集型選址戰略 // 24
“有7-Eleven真好!”“全年無休真方便!” // 28
物流體製改革:推進商品的共同配送 // 30
第二章 不要受曆史經驗的牽製
7-Eleven的日均營業額為什麼能領先其他連鎖便利店? // 35
我們要盯住“客戶”而不是競爭對手 // 37
各種會議的存在理由 //38
無數次地改變切入口 //41
為瞭成長,必須積極應對變化 // 45
置身於信息中 // 47
靈感的獲取方法:在眾人麵前演講 // 50
不能隨口說齣數值目標 //52
第三章 大多數人反對的事業往往能夠獲得成功
我的經營思考法則 // 57
提供便利是最終目標 //60
便利店也能開銀行? //63
外行即使開瞭銀行也注定失敗 // 66
領導者的必備素質 // 68
“IY BANK”的誕生 // 71
實現“三年內盈利”的目標 // 74
更名為“Seven銀行” // 76
第四章 消費者所追求的是品質
比起“價廉”,“物美”更重要 // 81
自有品牌的誕生 // 83
在“必須執行”的喝令下開始的項目 // 86
“以團隊形式研發産品”的方法 // 89
集中專傢的力量 // 92
越美味的東西越容易膩 //96
停止銷售炒飯的理由 //98
從“傢常味道”轉嚮“傢中難以實現的味道” // 100
第五章 消費即是心理戰
産品滯銷的定因隻有一個 //107
引入POS係統 // 108
走嚮“單品管理” //113
消費是場心理戰 // 115
消費者的價值觀在哪裏? //118
“特色飯團”為何能成為熱銷産品? // 122
從“還在營業太好瞭”到“近距離的便利” // 126
第六章 經營理應“朝令夕改”
走近顧客 // 133
現代版“推銷術” //135
各種各樣的“送貨”結構 //138
7-11獨門送貨秘籍 // 144
掌控網絡=掌控現實 //147
作為“生活基礎設施”的新角色 // 151、
第七章 “應對變化”是基本定則
理解“現在應該做的事” //157
美國南方公司的衰敗 //160
颶風鈴木來瞭 // 164
也讓臨時工負責訂貨 //167
7&I; 控股集團的起航 // 170
超市和百貨商場的改革 //173
理解每個時代的顧客需求 //177
第八章 打破“常識”
下一個舞颱是世界 //183
為何之前從未在四國開店? // 185
打造貼近居民生活的便利店 // 188
熟悉當地人的飲食偏好就能“稱霸世界” // 190
從日本本土化産品研發走嚮全球化研發 // 194
附 錄 7-Eleven曆史沿革
《零售心理戰》
序
第一章 創造“新興事物”的秘訣
不變的“立場”與全新的“素材”
為什麼需要“銷售力”?
不捉“第二隻泥鰍”
“高品質”還是“便利性”?
如何挖掘空白市場?
消費者的購買動機在哪裏?
如何麵對質疑聲?
第二章 顧客內心的秘密
站在顧客的立場思考
真正的競爭對手是“瞬息萬變的顧客需求”
顧客明天的需求纔是關鍵所在
迴歸顧客視角
第三章 “銷售”即“理解”
消費者≠理性經濟人
“損失”比“獲得”更讓人刻骨銘心
顧客的購買對象是産品價值
“爆發點”是成功的關鍵
“鉛筆型”消費時代需消除“機會損失”
拉近顧客距離的“待客之道”
通過“精選”産品為顧客提供價值
大膽擁抱網絡零售渠道
第四章 從未來角度審視過去
“不傳達”等於“不存在”
打造品牌形象需要堅持不懈
不要落入“成功”的陷阱
如何讓有價值的信息自動“上鈎”?
由“平凡”造就“不平凡”
“銷售力”因挑戰與努力而提高
內容推薦
《零售的哲學》
全球最大的便利店連鎖公司創始人——鈴木敏文,結閤40多年零售經驗,為你講述擊中消費心理的零售哲學。鈴木敏文的很多創新,現在已經成 為商界常識,本書把那些不可思議的零售創新娓娓道來。關於零售的一切:選址、訂貨、銷售、物流、管理……他一次又一次地在一片反對聲中創造齣零售界的新紀 錄。
翻開本書,看鈴木敏文如何領導7-11衝破層層阻礙,成為世界第一的零售哲學。
《零售心理戰》
全球最大便利店連鎖公司7-Eleven的創始人——鈴木敏文,結閤40多年的零售經驗,為您講述洞察顧客心理的成功秘訣:
不要為顧客著想,而是要站在顧客的立場上思考;
比起優點,顧客往往更容易記住賣傢的缺點;
消費市場處於飽和狀態時,隻有當消費者親眼看到具象的産品,纔能察覺自身的潛在需求;
顧客並非不願購買,他們隻是期待産品能夠帶來“閤理化購買的理由”。
通過引述日本各行業一綫成功人士——包括AKB48製作人鞦元康、優衣庫品牌設計師佐藤可士和、JR東日本Ecute創始人鐮田由美子等人的經營理念及案例,鈴木敏文將為您獻上一係列最經典、最全麵、最實用、最通俗易懂的零售實踐課。
第1章 重新洗牌之後,零售迴歸本質這套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全新的視角和思考方式。《零售心理戰》讓我看到瞭零售背後隱藏的心理學“魔法”,而《新零售運營手冊》則讓我看到瞭科技如何賦能零售,讓這一切“魔法”變得更加精準和高效。鈴木敏文大師在書中所描繪的場景,並非遙不可及的未來,而是已經觸手可及的現實。我最受啓發的一點是關於“用戶畫像”的構建。過去,我對顧客的認識都是比較籠統的,隻知道他們的基本購買行為,但現在,我開始利用工具去分析顧客的每一次互動,他們的點擊、瀏覽、搜索習慣,甚至他們對不同營銷信息的反應,從而構建齣更精細的用戶畫像。基於這些畫像,我能夠推送更具針對性的商品推薦和個性化營銷活動,這種“韆人韆麵”的營銷方式,不僅提高瞭轉化率,也大大提升瞭顧客的滿意度和復購率。此外,書中關於“數據可視化”的講解,也讓我印象深刻。將復雜的數據轉化為易於理解的圖錶,能夠幫助我更清晰地看到店鋪運營的癥結所在,及時調整策略。這套書讓我深刻體會到,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零售商必須擁抱變化,不斷學習新的技術和思維,纔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評分《零售心理戰》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洞察人心的秘籍!鈴木敏文大師在這本書裏,把消費者行為分析得淋灕盡緻,讓我這個零售從業者茅塞頓開。我之前覺得定價策略就是簡單地根據成本加上利潤,或者參考競爭對手,但看瞭這本書纔知道,定價背後隱藏著多麼深奧的心理博弈。他提到的“錨定效應”、“損失厭惡”、“從眾心理”等等,我讀的時候就在腦海裏勾勒齣各種場景,並且立刻聯想到自己店裏的實際操作。比如,他講到如何利用“心理定價”,比如9.9元而不是10元,雖然隻差一毛,但給顧客的心理感受完全不同,感覺像是省瞭一大筆錢,購買的意願會大大增強。還有,關於陳列的心理學,我之前隻是隨手擺放,現在我開始仔細研究,比如把高利潤商品放在顧客視綫最容易觸及的地方,或者利用“黃金法則”來布局商品,讓顧客在不知不覺中被引導去購買。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選擇悖論”,有時候商品太多反而會讓顧客無從下手,産生選擇睏難癥,從而放棄購買。我現在開始嘗試精簡商品綫,提供更聚焦的選擇,結果發現顧客的購買效率反而提升瞭。這本書讓我明白瞭,零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能否讀懂消費者的潛意識,並巧妙地運用心理學原理來影響他們的購買決策。
評分《新零售運營手冊》這本書,簡直是我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它不僅僅是關於綫上綫下的融閤,更是關於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利用科技和數據來提升零售效率和顧客體驗。鈴木敏文大師在這本書裏,深入淺齣地講解瞭新零售的核心理念和落地實踐。我之前對“數字化”和“智能化”這些概念一直停留在模糊的認識,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具體的應用場景。比如,他提到的“數據驅動的選品和庫存管理”,讓我意識到過去那種憑經驗進貨的方式是多麼落後。現在我開始嘗試收集和分析顧客的購買數據,瞭解他們的偏好和消費習慣,然後據此來優化商品結構和庫存水平,這樣不僅能減少積壓,還能確保暢銷品始終有貨。還有,關於“全渠道營銷”的講解,讓我明白瞭綫上和綫下的界限正在模糊。我開始探索如何在微信小程序上搭建我的綫上店鋪,並且與綫下實體店進行聯動,比如顧客在綫上下單,可以在綫下門店自提,或者在門店掃碼就能瀏覽到綫上所有的商品信息。這本書還提到瞭“會員精細化運營”,這讓我認識到留住老顧客的重要性。我開始利用CRM係統來管理我的會員,根據會員的消費等級和偏好,推送個性化的優惠信息和專屬服務,這種精細化的運營方式,讓顧客感受到瞭被重視,忠誠度也顯著提高。
評分在我翻閱這套書的過程中,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鈴木敏文大師對“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將這種洞察轉化為實際零售策略的強大能力。《零售的哲學》讓我理解到,商品本身隻是載體,真正吸引和留住顧客的是一種“感覺”,一種“被理解”和“被滿足”的感覺。他反復強調的“顧客永遠是對的”,雖然聽起來簡單,但真正做到卻異常睏難。我常常會因為顧客的某些要求感到睏惑,甚至有些不閤理,但看瞭這本書,我纔意識到,無論顧客的要求多麼“奇怪”,背後一定有其深層的原因,而零售商的責任就是去挖掘、去理解,並嘗試去滿足。他提到便利店的“商品陳列”和“服務細節”,都是圍繞著如何讓顧客在購物過程中感到舒適、便捷,甚至驚喜。我開始反思自己店裏的陳列,是不是過於死闆,是不是忽略瞭一些細節,比如燈光是否柔和,通道是否寬敞,收銀颱前的排隊區域是否清晰等等。當我開始更加關注這些“軟性”的因素時,我發現顧客在店裏的停留時間變長瞭,他們的錶情也更放鬆,甚至會主動和我交流,分享他們的感受。這種從“交易”到“關係”的轉變,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寶貴的財富。
評分這套書簡直是我零售生涯的啓明星!鈴木敏文老爺子關於零售的哲學,真是點醒瞭我很多迷茫。以前總覺得開店就是把商品擺好,等著客人來,然後收錢,但看瞭《零售的哲學》纔知道,真正的零售是關於“人”的生意,是關於理解顧客深層需求,甚至引導他們發現自己不知道的需求。他提齣的“少即是多”、“便利店是製造驚喜的地方”這些理念,我都已經在自己的小店裏嘗試著去實踐瞭。舉個例子,我之前總想著把貨架塞滿,顯得商品豐富,但讀完之後,我開始精簡SKU,把重點放在那些真正受顧客歡迎、毛利高的商品上,結果發現顧客反而更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購物體驗也提升瞭,銷量竟然也跟著上去瞭!還有,他講的“日常的非日常”,我理解為在平凡的日子裏給顧客一點小小的驚喜。我開始在店內設置一些限時特惠的“驚喜盒”,或者定期推齣一些季節限定的小零食,顧客們看到這些“意外之喜”,討論度和復購率都有明顯提高。這本書讓我認識到,零售不隻是賣商品,更是創造一種體驗,一種與顧客的情感連接。它讓我從一個“賣貨郎”的心態,逐漸轉變為一個“服務者”和“體驗創造者”,這種思維上的轉變,比任何具體的銷售技巧都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