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在幼儿园工作了十多年的老教师,阅览过的教辅材料数不胜数,坦白说,很多书在“理论”上说得天花乱坠,但真正落地到日常的“师资技能指导”上却显得苍白无力。这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于,它真正聚焦于教师的“行动指南”。它不仅仅是告诉我“应该教什么数学概念”,更详尽地分解了“如何构建支持性学习环境”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例如,在讲解“逻辑推理”时,它提供了一系列经典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提问模板,并且非常细致地标注了这些提问对应的预期反应和后续引导方向。这对我改变过去那种“问完就等答案”的教学习惯起到了关键的矫正作用。我发现,通过采纳书中的提问策略,孩子们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了,课堂讨论的深度也上了一个台阶。这套材料真正提升了我们教师的专业对话能力。
评分这本《幼儿数学核心概念:教什么?怎么教?》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在我尝试将那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到日常游戏中的时候。我原本以为教孩子们认识数字和形状就够了,但这本书深入探讨了更本质的东西,比如“空间关系”、“量感”和“模式识别”。举个例子,关于“量感”的部分,作者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数手指头,而是引导我们如何通过比较不同大小的积木、观察水流的速度,让孩子自己去“感知”数量的多寡,而不是仅仅靠机械地数数。这种注重体验和情境创设的教学理念,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启发。我记得书里提到一个活动,让孩子们用不同材料搭建一座“最高的塔”,这不仅仅是精细动作的训练,更是对“高”这个抽象概念的具象化理解。DVD里的演示也非常直观,比起纯理论的阐述,这种“看得到”的教学方法,让我更有信心去课堂上尝试。我感觉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数学教育从枯燥的知识灌输,转向了激发孩子内在的探索欲。
评分我是一位新入职的幼教老师,面对那些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小家伙们,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在教授数学这种需要逻辑思维的内容时。市面上很多教辅资料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就是简单粗暴地提供教案,缺乏对“为什么这么教”的深入剖析。而这本教材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对每个核心概念(比如“排序”或“分类”)都提供了多层次的教学路径。它清楚地指出了不同年龄段(小班、中班、大班)孩子认知水平的差异,并提供了从“感知操作”到“符号理解”的过渡策略。我特别欣赏它对“错误”的讨论——它没有把孩子的错误看作失败,而是看作理解偏差的宝贵线索,指导老师如何通过追问和引导,帮助孩子自我修正。这让我在面对那些总是把“5”画成“S”的孩子时,不再感到挫败,而是多了一份耐心和策略。这不只是一本教案集,更像是一本与资深教育家进行深度对话的工具书。
评分作为一名负责课程研发的园长,我最看重的是一套教材的系统性和前瞻性。这套《幼儿数学核心概念》在“教什么”的部分,明显超越了传统幼儿园课程的范围,它引入了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框架,强调数学思维的萌芽是连续且非线性的。DVD中对“失败案例分析”的处理尤其让我赞赏。其中有一段展示了老师在引导孩子解决一个关于“集合”的问题时,因为提问方式不当,导致孩子陷入混乱。随后,专家立刻介入,分析了语言的歧义性如何误导了孩子的思考路径,并示范了如何用更清晰、更具操作性的语言重新引导。这种对教学失误的坦诚剖析和即时纠正示范,比一味地展示成功案例更有价值。它教会我们,教育是一个不断调试和优化的过程,帮助我们构建了一种更加审慎和专业的教学反思习惯。
评分说实话,我带着一点点怀疑的态度买了这本配套DVD的学习资料,因为很多光盘内容都只是PPT的简单翻页。但这个DVD的制作水准确实超出了预期。它没有过多地使用花哨的动画,而是聚焦于真实课堂中的互动场景。我看到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如何巧妙地将“测量”活动融入到户外游戏时间:孩子们用自己的脚印丈量操场的长度,用小树枝比较石头的大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展示了如何处理班级里能力差异较大的情况。例如,对于那些数学能力超前的孩子,光盘里展示了如何通过“提出更高阶的问题”(比如“如果我们要用更大的尺子量,结果会怎样?”)来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不是让他们感到无聊。这种对课堂动态管理的细致描绘,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平衡全班进度的老师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它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灵活性”,而非僵硬的SOP。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