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作品看点)
【耶鲁大学通识课】世界一流大学正在教授的科普课程;通识内容,无需专业知识,人人都可以读
【贯穿众多学科】
比起市面上已有的同类书,本书一大特点是跨学科的宽广知识面,可以提供读者更全面的视角,省去了读多本单一学科的书,同时知识量丰沛,大大扩充读者脑容量。相比同类书,在保证宇宙和生命方面知识量的同时,尤其突出了地球、地质、水文、气候等方面的内容。
汇集了各个学科相关主题的新近科研成果,展现了正当下的科学面貌。
【“一字千金”】:字字干货,没有任何冗余
全书没有一句废话,充分尊重读者的时间
◎ 图书推荐
在这么短的篇幅里要解释生命、宇宙及万物,可算是一个艰巨任务了。然而身为物理学家及火山爱好者的Bercovici成功完成了挑战。各种起源如约登场,而且(福利!)读起来居然还别有趣味。
— Discover Magazine
我们皆星尘。David Bercovici这本通向宇宙的“口袋导览”,展露了它的美丽真实,也解释了让我们的星球如此特别的原因。这是充满了发现与见解的100页。
—— Sean B. Carroll,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教授,演化发育生物学开创者之一
清晰,简洁,全面,行文还自带活力与幽默,《万物起源》是一场穿越时间,从大爆炸一直走到今日的愉悦旅程。
—— Doug Macdougall,伯克利大学博士后,地质学家,科普作家
这位作者有一种天赋,能以一种轻松愉快的风格,把复杂的科学用方便理解的方式解释清楚。如果你发现自己很想读一点科学,那这书就是你的口味。
——Chris Nancollas, The Tablet
前言 i
第一章 宇宙与星系 3
第二章 恒星与元素 25
第三章 太阳系与行星 41
第四章 大陆与地球内部 67
第五章 海洋与大气层 99
第六章 气候与宜居性 123
第七章 生命 157
第八章 人类与文明 187
进一步阅读书目 205
致谢 213
◎ 内容简介
本书来源于耶鲁大学本科生课程,作者贝尔科维奇教授以一种非常精练但不失轻松愉快的方式,在短短215页的篇幅里,讲述了从大爆炸直到今日,约140亿年间所有重大事物的起源,依次覆盖了量子力学/天体物理学/化学/行星科学/地质学/生物学和人类历史等等学科。
本书的一大优点是它非常的新,把各学科的大量新成果都聚集整合在了一起,这些科研成果即使是科学爱好者也常常无法及时获取或者只能零碎得到。贝尔科维奇教授展现了众多科学领域是怎样通力合作,当前各个领域的研究状况又分别如何。
◎ 作者介绍
大卫•贝尔科维奇(David Bercovici),历任夏威夷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系主任、耶鲁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系主任,现任耶鲁大学地球物理学Frederick William Beinecke讲席教授。
所获荣誉:
2015年 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成员
2014年 美国地球物理联盟 Francis Birch Lecturer
1994年-1999年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Presidential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从装帧的质感来看,出版社显然是下了重本的,这让我对内容也抱有了极高的期待。我总觉得,一本讲述宇宙史诗的作品,如果内页的插图和图表不够精美或信息量不足,那简直是一种浪费。我暗自揣测,里面是否会收录一些最新的、震撼人心的哈勃或者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拍摄的图像,用视觉冲击力来佐证那些遥远的科学事实。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作者在叙事上能注入一种人性化的情感色彩。毕竟,探索宇宙的每一步,背后都有着人类强烈的好奇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我希望,在讲述冰冷的物理定律时,也能穿插那些伟大科学家们筚路蓝缕的探索故事,让冰冷的知识变得有温度,让历史的进程变得可感可亲。如果能将科学的严谨性与人文的关怀完美融合,这本书无疑将成为我书架上“镇宅之宝”级别的收藏品,随时可以拿出来温习并与人分享那种震撼人心的发现。
评分这本书的定位似乎是想成为一个跨越时间轴的“超级导览员”,带领我们从虚无到复杂,从基本粒子到文明的萌芽。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是它如何处理“时间”这个维度。宇宙的138亿年,对于人类有限的生命而言是难以想象的。我希望作者能使用一些巧妙的比喻或类比,将这漫长的时间尺度“压缩”到我们可以理解的范畴内,就像用一个清晰的钟表盘来展示亿万年的变迁。另一个期待的重点是,它如何解释“复杂性”的涌现——即简单的规则如何通过不断的迭代和反馈,最终催生出生命、意识乃至于社会结构。这不仅仅是物理或生物的问题,它触及到了系统论的核心。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框架,让我在阅读其他相关领域的书籍时,能够站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上进行参照和比较。如果它能提供给我一套新的思维工具来解析世界运作的底层逻辑,那么这次阅读投资就绝对是值得的。
评分说实话,我刚拿到手的时候,那种厚重感就让我对它充满了敬意。感觉它不是那种可以随意放在床头快速消遣的读物,而是需要沉下心来,泡上一壶好茶,伴着一盏柔和的灯光去细细品味的“硬货”。我猜想,作者在组织这些跨学科的知识体系时,肯定花费了天文数字的心力去寻找那些微妙的连接点。比如,量子力学的某个奇特现象如何最终影响了星系的形成,或者早期地球的化学条件如何为生命的诞生奠定了不可逆转的基础。我非常期待看到那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是如何被一条清晰的逻辑链条串联起来的。好的科普作品,其魅力在于能将复杂的知识“去神秘化”,让读者在理解的同时,产生“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而不是在读完后仍然感觉云里雾里。如果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让我在合上书本时,对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能有一个更深层次、更具整体性的认知,那它的价值就无可估量了。
评分我通常对那些动辄谈论“万物起源”的书籍抱持着一丝谨慎的乐观,因为题材过于宏大,很容易流于表面化或者陷入过度简化的陷阱。但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有着与众不同的背景和视角,这让我充满信心。我猜测,他一定巧妙地平衡了学术的严谨性与大众的可读性之间的微妙关系。我设想的阅读体验是,当我读到关于生命起源的部分时,仿佛能闻到远古海洋中原始汤的酸涩气味;而当我们讨论到人类意识的觉醒时,又能感受到那种历史洪流般的冲击力。我希望作者不会回避那些科学界仍在争论不休的难题,而是能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去呈现不同的假说,这才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如果它能让我带着新的疑问和更深刻的好奇心去面对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比如仰望星空时的震撼,或者观察一片树叶时的细微结构——那么这本书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优秀科普读物的终极目标。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的盛宴,那种深邃的宇宙蓝与星云的斑斓色彩交织在一起,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特别喜欢那种字体排版,既现代又不失古典的庄重感,仿佛真的拿在手里的是一本跨越时空的巨著。虽然我还没完全深入到内容细节,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就能感受到作者那种宏大的叙事野心。那种将天文物理、生物演化乃至人类社会发展如此紧密地编织在一起的尝试,本身就令人赞叹。它似乎不仅仅是在讲述“发生了什么”,更是在探讨“为什么会这样”的终极哲学命题。我期待它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那些晦涩的科学概念化为清晰的画面,让一个非专业人士也能领略到科学之美。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时间跨度如此之大的叙事节奏的,希望它不会让人感到过于跳跃或疏离,而是能有一种连贯的、史诗般的体验感。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张邀请函,邀请我们共同踏上一场追溯本源的奇妙旅程,我已经准备好被它震撼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