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14-2015法国葡萄酒年鉴
定价:299.00元
作者:(法)贝丹,刘佳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0324974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世界*的酒评家米歇尔·贝丹(Michel Bettane)、切里·德梭(Thierry Desseauve)倾情著作,
法国*专业的酒评人团队全程参与,
**本真正的、中文版法国葡萄酒指南!
内容提要
放眼全世界,葡萄酒的产区很多,葡萄品种更多,如果再考虑到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等因素,葡萄酒的种类可以说是多如牛毛,消费者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来选择一款中意的酒,即使大部分的从业者也会有同样的感觉。
其实,为了享用葡萄酒,大可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品尝、挑选葡萄酒,酒评家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他们拥有超凡的品鉴能力和记忆力,将琳琅满目的各色葡萄酒归类梳理并形成直观、容易掌握的酒评报告,消费者可以参考他们酒评,来寻找自己喜欢的酒款。
这本《2014~2015法国葡萄酒年鉴》就是这样的葡萄酒酒评报告。或许目前对于亚太地区的葡萄酒爱好者来说,它尚不能够像美国的《葡萄酒观察家》(Wine Spectator)或者罗伯特帕克创立的《葡萄酒倡导者》(Wine Advocate)那样耳熟能详。毫无疑问的是,这*是世界范围内、涉猎广泛的专注于法国葡萄酒评定的年鉴,没有之一!
作者米歇尔·贝丹和切里·德梭二位大师,不仅享誉法国,在世界葡萄酒的酒评圈内更具有显赫的地位。他们积累的酒评,被法国葡萄酒从业人员广为传颂,成为酿酒师酿酒、酒商选酒以及消费者购酒的重要参考。
在这部年鉴中,是两位作者对法国葡萄酒产区、酒庄、酿酒人及其发展演变具有深刻透彻的理解,年鉴记录的是他们倾其一生所学高度浓缩的精华。书中不仅信息确凿丰富,而且文字功底极深。米歇尔·贝丹和切里·德梭在与读者分享博大精深的葡萄酒知识的同时,还笔下生辉地以作家的文采描述他们在各地酒庄的所见所闻,把他们的感触和激情融入文字奉献给读者。如此这般,这部法国葡萄酒年鉴实为*的经典之作!
《2014-2015法国葡萄酒年鉴》中文版与法文2014年*版同步出版,它必将成为中国消费者、进口商乃至酿酒师非常重要的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第五段评价: 《2014-2015法国葡萄酒年鉴》对我来说,简直是一本“活”的葡萄酒史书。它不仅仅是记录了这两个年份的葡萄酒表现,更是将葡萄酒背后的风土、历史、人文和酿造哲学都娓娓道来。在阅读关于勃艮第的章节时,我被书中对“风土”概念的深刻阐释所震撼。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土壤类型,更是气候、日照、坡度,甚至连葡萄藤的年龄,都会被细致地考虑进去,并分析了2014年和2015年这两个年份如何将这些风土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传统名庄的深入介绍,了解了它们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壮大,以及在2014-2015年这两个不同年份,它们是如何运用世代相传的经验和技术,酿造出具有标志性风格的酒款。书中的一些轶事和幕后故事,也为枯燥的年份数据增添了许多趣味和人情味。例如,它可能会提到某个酒庄在2015年遇到了怎样的挑战,但最终凭借酿酒师的智慧和对葡萄园的深刻理解,克服了困难,酿造出了卓越的酒款。这种叙事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读一本书,而是在与那些充满热情和智慧的酿酒师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对于那些追求更深层次葡萄酒体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
评分第一段评价: 天哪,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竟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对2014-2015年份的法国葡萄酒有了如此深刻的理解!这本书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向导,让我原本有些模糊的葡萄酒世界瞬间清晰起来。在翻阅之前,我对法国葡萄酒的认知仅限于几个耳熟能详的大区,但这本书的条理性和丰富性完全颠覆了我的想法。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各个产区的风味特点,更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每个产区在这两年间的气候、土壤、酿造工艺以及由此带来的酒款表现。我尤其喜欢它关于波尔多的章节,详细讲解了2014年和2015年这两个年份在不同子产区(如梅多克、圣埃美隆)的细微差异,以及它们各自的风格走向。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仿佛能分辨出不同土壤带来的微妙香气,甚至能预判出一些陈年潜力的变化。布艮第的部分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黑皮诺和霞多丽在不同的风土下,能够展现出如此多样的层次感,书中对特级园和一级园的区分,以及它们在特定年份的表现,都让我受益匪浅。我迫不及待地想去酒窖里找几瓶心仪的酒款,对照着书中的描述,好好品鉴一番。这本书的插图也十分精美,不仅有产区的地图,还有一些酒庄的实景照片,让人身临其境。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内容翔实,而且编排合理,语言生动,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法国葡萄酒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第二段评价: 作为一名葡萄酒爱好者,我总是对各个年份的葡萄酒表现充满好奇,而《2014-2015法国葡萄酒年鉴》则恰好满足了我这份探索欲。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关注宏观的大趋势,更能捕捉到微观的细节点。举个例子,书中在介绍香槟的部分,详细对比了2014年和2015年这两个年份的起泡酒风格,分析了在不同葡萄园的采摘时间、酵母菌的选择以及二次发酵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细微差别,是如何影响最终酒款的清新度、果味强度以及复杂度。我以前总觉得香槟就是一个“节日饮品”,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即使是香槟,也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年份性格和陈年潜力。在阿尔萨斯的部分,我更是对雷司令、琼瑶浆这些品种的魅力有了全新的认识。书里生动地描绘了这两个年份在不同风土条件下,这些白葡萄品种如何酿造出既有浓郁花果香,又不失矿物质感的迷人酒款。特别是对一些小众但极具潜力的产区,例如勃艮第的汝拉和萨瓦,这本书也给予了足够的篇幅,介绍了它们在2014-2015年间的酒庄特点和酿造理念。这些信息对于想要拓展视野,发掘更多法国葡萄酒惊喜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普适性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衡,既能满足行家的深度需求,也能引导新手踏入法国葡萄酒的迷人世界。
评分第四段评价: 对于我这样的葡萄酒新手而言,《2014-2015法国葡萄酒年鉴》无疑是一个非常棒的入门读物。它用一种极其易懂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法国葡萄酒的复杂世界一点点展现在我面前。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对各个大区葡萄酒风格的概括,简洁明了,却又能抓住核心特点。例如,在介绍波尔多时,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太多复杂的术语,而是从“左岸的经典与右岸的优雅”入手,让我很快就能对这两个风格迥异的产区产生初步的印象。然后,它再逐步深入,讲解不同年份(2014年和2015年)的气候条件如何影响了这些葡萄品种(赤霞珠、梅洛、品丽珠等)的成熟度,以及这些差异如何体现在最终酒款的单宁、酸度和果味上。我之前在品尝勃艮第的红白葡萄酒时,总是感觉有些“雾里看花”,但这本书对特级园和一级园的讲解,以及对风土概念的通俗解释,让我豁然开朗。它还贴心地提供了不少品鉴建议,告诉我如何通过观察酒的颜色、闻香和品尝来辨别不同产区的特色。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实用的信息,比如关于酒标的解读,让我不再对那些复杂的文字感到困惑。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葡萄酒文化的启蒙,它让我对法国葡萄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鼓励我去积极地探索和尝试。
评分第三段评价: 我一直觉得,要真正了解一款葡萄酒,不仅仅是品尝它,更重要的是理解它的“故事”,而《2014-2015法国葡萄酒年鉴》恰恰是在讲述这些故事。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它将复杂的葡萄酒知识融入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洞察之中。在阅读关于罗讷河谷的部分时,我仿佛置身于炎热的南方产区,感受到阳光炙烤着歌海娜和西拉葡萄藤,书里对2014年和2015年这两个年份在北部和南部罗讷河谷的表现分析,特别细致,它不仅讨论了这两个年份在成熟度上的差异,还深入探讨了不同土壤类型(如花岗岩和石灰石)对歌碧雅等葡萄品种风味的影响,以及酿酒师如何通过不同的二氧化碳浸渍或橡木桶陈酿手法,来塑造酒款的单宁结构和陈年潜力。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一些传统酒庄的介绍,它们如何在气候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压力下,坚守着自己的酿造传统,并成功地在2014-2015年间酿造出令人惊艳的葡萄酒。对于卢瓦尔河谷的介绍也同样精彩,书中将各个子产区的特点,比如桑塞尔的灰皮诺,武弗雷的陈年型白诗南,都描绘得栩栩如生,并详细分析了这两个年份对这些经典酒款的影响,让读者能深刻理解为何有些酒款适合年轻时饮用,而有些则需要耐心等待。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流畅,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充满了对葡萄酒的热情和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