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乾法
:39.00元
作者:(日)稻盛和夫,曹岫雲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111498247
字數:90123
頁碼:209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稻盛和夫授權版本 總結瞭“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先生70多年工作經驗 並收錄瞭他在2014年杭州報告會講演 季羨林、張瑞敏、馬雲傾情推薦!
內容提要
《乾法》首次完整闡釋瞭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關於工作的看法、做法。從字麵上講,《乾法》似乎是講述如何有效工作的方法。但其實這本書的重點,專注於人生觀中的“勞動觀”、“工作觀”,而這個問題,在浮躁的當下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現實意義。
《乾法》既是稻盛先生70多年工作經驗的總結分享,也是被多傢企業的成功實踐證明瞭的正確哲學。尤其是,它不是被簡單地誤讀為,“隻要埋頭苦乾,經年纍月就能成功”的雞湯說教,它是“不能放棄對自我的人生責任”的信念。
作為新版本,本書收錄瞭稻盛和夫2014年杭州報告會講演。
目錄
作者介紹
稻盛和夫
1932年齣生於日本鹿兒島。畢業於鹿兒島大學工學部。1959年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日本京瓷株式會社)。1984年創辦第二電電株式會社(現名KDDI)。這兩傢企業都進入過世界500強。2010年齣任日本航空株式會社會長,僅僅一年就讓破産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虧為盈,並創造瞭日航曆史上高的利潤。這個利潤率也是當年全世界航空企業中的高利潤率。現任京瓷和日航名譽會長,KDDI高顧問。1983年創辦盛和塾,嚮企業傢塾生義務傳授經營哲學。目前全世界的盛和塾塾生已超過9000人。1984年創立“稻盛財團”,並創設“京都奬”,被譽為“亞洲諾貝爾奬”。
曹岫雲(譯者)
江蘇無锡人。企業經營者。現任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京瓷阿美巴管理顧問(上海)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著作《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由中日兩種文字齣版。翻譯稻盛和夫《活法》、《乾法》等十四部著作。翻譯近六年來稻盛來華講演所有文稿。
文摘
序言
讀完這本書,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它沒有直接給齣任何問題的答案,也沒有提供任何簡單的解決方案,但它卻以一種非常巧妙的方式,引導我開始思考。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變化”的章節,作者沒有去渲染恐慌或者焦慮,而是用一種非常平和的語調,去探討變化是如何發生的,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去適應變化。我從中看到瞭很多關於“韌性”的討論,關於如何在逆境中保持清醒,如何抓住機遇。這種積極的態度,讓我覺得非常有啓發。我一直認為,優秀的讀物不應該隻是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夠激發讀者的思考,幫助讀者找到自己的方嚮。而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像一麵鏡子,讓我看到瞭自己的不足,也看到瞭自己的潛力。而且,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多變,時而激情澎湃,時而娓娓道來,讓我始終保持著閱讀的新鮮感。
評分這本書給我一種非常“寜靜”的體驗。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能夠讀到這樣一本讓人心緒安寜的書,實屬不易。作者的筆觸非常輕柔,仿佛在為你講述一個古老的故事,又仿佛在和你分享一份私密的感悟。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自然”的描寫,那種對萬物生長的敬畏,對自然規律的尊重,讓我覺得非常舒服。我常常會因為一些細小的景物描寫而停頓下來,去迴味那種樸素的美好。比如,一段關於風吹過麥浪的描寫,或者一段關於陽光灑在露珠上的描寫,都寫得那麼有畫麵感,那麼富有詩意。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生活中並非隻有轟轟烈烈的大事,那些細微的美好,同樣值得我們去珍視。而且,作者的敘事邏輯非常清晰,即使是復雜的概念,也能被他用最簡單易懂的方式錶達齣來。這讓我覺得,這是一本真正有智慧的書,一本能夠滋養心靈的書。
評分老實說,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麵上同類題材的書籍太多瞭,很多都流於錶麵,寫不齣什麼深度。但是,當我開始閱讀,我立刻就被它吸引住瞭。作者的敘事角度非常獨特,他似乎總能抓住那些常人容易忽略的細節,然後將它們放大,賦予它們特殊的意義。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段關於“時間”的探討,不是那種枯燥的哲學理論,而是通過一些非常生活化的例子,將時間的流逝、時間的沉澱,寫得淋灕盡緻。我讀到的時候,腦海裏一下子閃過好多過去的畫麵,有遺憾,有懷念,也有釋然。這種感覺非常奇妙,就好像這本書觸碰到瞭我內心深處的一些東西,喚醒瞭我自己都未曾察覺的情感。而且,作者的語言非常有力量,簡潔卻充滿張力,寥寥數語就能勾勒齣一個鮮活的畫麵,或者傳達齣深刻的情感。我常常會因為一句很普通的話而反復品味,思考它背後所蘊含的含義。這種閱讀體驗,就像是在和一位智者對話,他用最樸實的語言,卻能讓你受益匪淺。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極簡的色彩搭配,那種沉靜的質感,讓人一眼就覺得它不是那種浮躁、喧囂的讀物。我是在一個雨天的午後,帶著點慵懶的心情翻開它的。一開始,我以為會是某種關於古代工藝的科普,畢竟“乾法”這個詞,總會讓人聯想到一些傳統的手藝、古老的技藝。然而,隨著文字的展開,我發現自己被帶入瞭一個完全齣乎意料的世界。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仿佛在用素描的方式勾勒齣一個個場景。我尤其喜歡其中對某個特定時期某個小鎮生活的描寫,那種寜靜,那種節奏,讓我忍不住停下來,閉上眼睛去想象,去感受。空氣中似乎真的彌漫著某種古老的味道,陽光透過斑駁的樹影灑在石闆路上,孩子們在巷子裏嬉戲,大人們在門前閑聊……那種生活氣息撲麵而來,讓人覺得真實可觸。而且,作者在敘事上非常有耐心,不急不緩,像是在為你沏一杯熱茶,讓你慢慢品味其中的滋味。我總覺得,這樣的寫作方式,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一種對時間、對空間的尊重。它不追求瞬間的爆發力,而是希望能在讀者心中留下綿長的迴響。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非常“沉”。不是那種壓抑的沉重,而是一種厚重感,一種曆經歲月洗禮的質感。作者在描繪一些事物的時候,總是能挖掘齣它們背後所承載的曆史和文化。我最喜歡的是其中關於“傳承”的部分,不是那種生硬的講授,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展示瞭這種傳承是如何在代代相間悄然發生的。我讀到的時候,腦海裏就浮現齣爺爺奶奶輩們的身影,他們的辛勞,他們的智慧,還有他們留給我們的那些無形的東西。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過去”和“現在”的關係,讓我明白,我們並非憑空而來,我們身上流淌著祖輩的血液,承載著他們的記憶和經驗。而且,作者的文字非常考究,每一個詞語的選擇都恰到好處,仿佛經過瞭精心的打磨。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也讓我對這本書産生瞭深深的敬意。它讓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件藝術品,一件值得細細品味、反復琢磨的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