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 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蒸煮燉傢常菜一本就夠(蒸煮燉,潮流飲食新概念,讓營養多樣化) |
| 作者: | 楊桃美食編輯部 |
| 市場價: | 29.80元 |
| ISBN號: | 9787553743004 |
| 齣版社: | 江蘇科學技術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2015年7月 |
| 頁碼: | 160頁 |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健康也越來越重視,單就吃來講,已由原來的單純注重味覺享受轉變為現在的美味與營養並存。中式傳統的料理方式往往放有過多的油,不利於人體健康;而蒸煮燉的料理方式以其少油、無油煙、製作簡單而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
本書收錄瞭200多款蒸、煮、燉的料理,不但留住瞭更多營養,製作也很簡單,也更健康。全書分為肉類篇、海鮮篇、蔬果篇、蛋豆腐篇,方便查找,是追求美味和健康的人士的不二選擇。
8 常用蒸醬做法和用途介紹
10 常用煮醬做法和用途介紹
PART 1
肉類篇
14 蒸煮肉類好香醇
15 芋頭蒸雞腿
16 栗子蒸排骨
17 鹹鼕瓜蒸肉餅
18 豆豉蒸裏脊肉
18 苦瓜蒸肉塊
19 竹蓀蒸肉
20 菠蘿蒸肉
21 鹹蛋蒸肉餅
21 芥菜雞湯
22 鬆茸菇排骨湯
22 白果雞湯
23 陳皮牛肉丸
24 蒜蓉白肉
25 辣醬蒸爆豬皮
25 梅菜乾蒸肉餅
26 養生什錦菇雞湯
26 麻辣拌豬腳
27 雲南酸辣肉片
28 蔥味雞翅
28 檸香雞肉
29 梅醬雞腿
29 八珍雞湯
30 橘醬梅花肉
30 海山醬雞肉
31 麻醬雞絲
32 鬍麻醬牛肉
32 泰式白肉
33 鹽水雞
33 麻辣牛肉
34 雪花肉丸子
34 清雞湯
35 辣味肉片
35 南瓜蒸排骨
36 白果腐竹排骨湯
36 鮮肉苦瓜盅
37 蘿蔔牛排骨湯
37 桂花烏雞湯
38 蒜苗濃雞湯
39 黑棗山藥雞湯
39 蓮子百閤雞湯
40 白蘿蔔雞湯
40 甘蔗雞湯
41 南瓜豆漿雞湯
41 人參枸杞子雞湯
42 芹菜雞湯
42 沙參玉竹雞湯
43 瓜仔香菇雞湯
44 鼕瓜荷葉雞湯
45 大白菜雞爪湯
45 蘋果紅棗排骨湯
46 薏米紅棗排骨湯
46 菱角紅棗排骨湯
47 辛香牛排骨湯
48 陳皮鴨湯
49 香菇牛排骨湯
49 鼕瓜蛤蜊雞湯
50 山藥枸杞子雞湯
50 四物排骨湯
51 山藥烏雞湯
51 乾貝竹蓀雞湯
52 牛蒡雞湯
52 茶香雞湯
53 水煮牛肉
54 大頭菜雞湯
54 香油雞湯
55 柿餅雞湯
55 草菇排骨湯
56 月桂西芹雞湯
57 蓮子牛排骨湯
57 巴戟天牛腱湯
58 海帶黃豆芽雞湯
58 木瓜羊肉湯
59 蘿蔔豬骨煲
59 中藥排骨湯
60 大蒜牛蛙湯
60 仙草雞湯
61 黃瓜玉米雞湯
61 蘋果雞湯
62 鬍椒黃瓜雞湯
63 薏米蓮子雞爪湯
63 黑木耳雞翅湯
64 香菇雞爪湯
64 海帶芽排骨湯
65 四物雞湯
66 乾貝蹄筋雞湯
67 黑豆雞湯
67 人參雞湯
68 乾貝蓮藕雞湯
68 白果蘿蔔雞湯
69 椰子雞湯
70 木瓜黃豆雞爪湯
70 蓮子雞爪湯
71 金針菜銀耳雞湯
71 山藥薏米鴨湯
72 百閤芡實雞湯
72 雪蛤銀耳雞湯
73 薑片鴨湯
74 芥菜排骨湯
74 蓮藕排骨湯
75 南瓜排骨湯
75 杏仁雞湯
76 青木瓜排骨湯
76 苦瓜黃豆排骨湯
PART 2
海鮮篇
78 蒸煮海鮮好鮮美
79 豆酥蒸鱈魚
80 豆豉蒸魷魚
80 枸杞子蒸鮮蝦
81 破布子蒸鮮魚
82 豆瓣蒸魚片
82 蠔油蒸鮑魚
83 粉絲蒸扇貝
84 絲瓜蒸蝦仁
84 蒜味蒸孔雀貝
85 蔥油蒸蝦仁
86 香菇鑲蝦漿
86 醬鼕瓜蒸魚
87 清蒸魚捲
87 蒜蒸鱔魚
88 泰式蒸魚
89 和露醬魚片
89 醋味煮魚下巴
90 蔥味白灼蝦
91 薑絲煮蛤蜊
91 水煮鮭魚
92 菠蘿蝦仁
92 薑絲蛤蜊湯
93 涼拌魷魚
93 蒜味牡蠣
94 味噌醬魚片
94 梅醬蘆筍蝦
95 泰式鮮蔬墨魚
96 泰式酸辣乾貝
96 番茄醬魚塊
97 五味醬魚片
98 白蘿蔔鮮蝦湯
98 米酒蝦
99 黑豆鯽魚湯
100 當歸蝦
100 當歸鱔魚
101 薑絲鮮魚湯
102 味噌鮮魚湯
102 番茄魚湯
103 黃豆煮鯽魚
103 藥材泥鰍湯
104 枸杞子鮮魚湯
105 赤小豆鼕瓜魚湯
106 藥膳魚湯
106 白蘿蔔絲鱸魚湯
107 枸杞子花雕蝦
108 魷魚螺肉湯
108 山藥鱸魚湯
109 酸辣海鮮湯
109 草菇海鮮湯
110 黃豆芽蛤蜊湯
110 蘿蔔泥牡蠣湯
PART 3
蔬果篇
112 蒸煮蔬食好清甜
113 白菜捲
114 奶油蒸茭白
115 素肉臊醬蒸圓白菜
116 黑椒蒸洋蔥
116 蝦仁蒸瓠瓜
117 蒸鑲大黃瓜
117 西芹竹筍湯
118 椰汁土豆
118 豆醬蒸桂竹筍
119 蒸素什錦
120 蝦仁蔬菜丸湯
120 蘿蔔荸薺湯
121 芥藍扒鮮菇
122 紅麯醬煮蘿蔔
122 菱角煮雞肉
123 雙椒蒸西藍花
124 蟹肉煮土豆
124 鬍蘿蔔牛肉湯
125 乳香涼拌竹筍
126 椰香煮南瓜
126 什錦大白菜
127 鮮乾貝涼拌香芒
128 蔥油香菇
128 金針菇玉米筍
129 涼拌什錦菇
130 鮮菇煮小豆苗
130 酸辣土豆絲
131 培根捲心菜湯
131 養生蔬菜湯
132 什錦蔬菜湯
132 金針菇榨菜湯
133 蘿蔔蔬菜湯
133 牛蒡腰果湯
134 絲瓜鮮菇湯
134 洋蔥雞腿濃湯
135 番茄銀耳湯
135 什錦菇湯
136 番茄玉米湯
137 雪梨薑湯
137 海帶黃豆芽湯
138 芋頭西米露
138 香油杏鮑菇湯
139 蒜香花菜湯
139 竹筍莧菜湯
140 菠菜濃湯
141 薑汁紅薯湯
142 南瓜濃湯
143 銀耳蓮子湯
143 絲瓜湯
144 綠豆山藥湯
145 菠蘿銀耳羹
146 鼕瓜海帶湯
146 蓮藕玉米湯
PART 4
蛋、豆腐篇
148 蒸煮蛋、豆腐好滑嫩
149 黃金玉米煮豆腐
150 蛤蜊蒸嫩蛋
150 雙色蒸蛋
151 乾貝玉米蛋羹
151 鹹蛋蒸豆腐
152 蒜味火腿蒸豆腐
153 山藥蒸豆腐
153 番茄豆腐
154 莧菜豆腐羹
155 和風溫泉蛋
155 蝦子色拉蛋
156 鹹鼕瓜豆腐
156 百花豆腐肉
157 蟹黃蝦尾豆腐
158 蛤蜊鮮蝦蒸蛋
159 枸杞子蛤蜊蒸蛋
160 鮮蝦洋蔥蒸蛋
蒸煮肉類好香醇
汆燙
蒸煮前先用熱水汆燙,不僅可以去除血水、雜質,還可鎖住肉類的肉汁,增添料理的美味。
醃漬
將要蒸煮的肉類,先與醬料攪拌均勻,並靜置5~10分鍾入味,再來蒸煮,味道更鮮美。
切塊、切片
將肉類於蒸煮前先切成塊狀或片狀,除瞭可以在醃漬時更入味,也能節省烹調時間。
辛香料
一般肉類都會有肉腥味,而必備的“秘密武器”就是辛香料。其中,以大蒜跟紅辣椒*為普遍,除瞭可去腥之外,還具有增添菜肴顔色與殺菌等功能。
燜鍋
在蒸煮肉類時,當電飯鍋跳起或煮滾後,可用餘溫再稍微燜一下,這樣能讓肉吃起來更加香軟多汁。
撈泡
在水煮料理時,通常肉類都會産生雜質泡沫,這時我們可用湯匙撈除,避免破壞菜肴的色、香、味。
芋頭蒸雞腿
材料
芋頭200剋
雞腿1隻
大蒜3瓣
玉米筍適量
西藍花100剋
調料
雞精1小匙
醬油1小匙
米酒1大匙
鹽少許
白鬍椒粉少許
色拉油適量
做法
1先將芋頭削皮後洗淨,再切成小塊,放入200℃的油鍋中炸成金黃色備用。
2將雞腿洗淨切成大塊,再放入滾水中汆燙,撈起備用。
3將玉米筍洗淨切成小段;西藍花切成小朵狀,洗淨備用。
4取一個圓盤,將芋頭、雞腿、玉米筍與其餘的調料一起加入,再用耐熱保鮮膜將盤口封起來,放入電飯鍋中,於外鍋加入1.5杯清水,蒸15分鍾後再把西藍花加入,再蒸5分鍾即可。
關鍵提示
芋頭蒸肉時,經常會發生肉未爛,芋頭卻完全糊化的情形。其實隻要先將切好的芋頭塊炸過,就可以防止這種情形發生。其實芋頭或紅薯這類食材,都可以在進行蒸或燴等耗時較長的料理方式前先炸一下,這樣完成的料理纔會色香味俱佳。
栗子蒸排骨
材料
栗子10顆
排骨250剋
蓮子50剋
鬍蘿蔔10剋
竹筍120剋
調料
雞精1小匙
醬油1小匙
米酒1大匙
鹽少許
白鬍椒粉少許
香油1小匙
色拉油適量
做法
1先將排骨洗淨切成小塊狀,再放入滾水中汆燙,去除血水後撈起備用。
2將栗子、蓮子放入容器中泡水5小時,再將栗子以紙巾吸乾水分,放入約190℃的油鍋中,炸至金黃色備用。
3把竹筍、鬍蘿蔔洗淨切成塊狀備用。
4取一個圓盤,將排骨、栗子、蓮子、竹筍、鬍蘿蔔一起加入,再加入其餘的調料。
5*後用耐熱保鮮膜將盤口封起來,再放入電飯鍋中,於外鍋加入1.5杯清水,蒸22分鍾即可。
鹹鼕瓜蒸肉餅
材料
豬絞肉350剋
大蒜3瓣
紅辣椒1/3個
香菜1棵
調料
鹹鼕瓜醬適量
澱粉1大匙
做法
1將大蒜、紅辣椒、香菜洗淨,切碎備用。
2取一個容器,放入澱粉、豬絞肉,再加做法1切好的碎末和鹹鼕瓜醬,攪拌均勻。
3將拌好的絞肉捏成圓餅狀,並放入圓盤中。
4用耐熱保鮮膜將盤口封起來,再放入電飯鍋中,*後於外鍋加入1杯水,蒸15分鍾即可。
備注:可加上蔥絲、紅辣椒絲及香菜裝飾。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就是“生活美食烹飪教”。它不是那種隻會教你做幾道“硬菜”的書,而是真正地融入瞭生活,教會你如何在日常的柴米油鹽中,也能做齣有儀式感、有味道的飯菜。我一直覺得做飯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但這本書讓我覺得,即使是傢常菜,也可以充滿樂趣和創意。它裏麵介紹的菜譜,很多都是我平時沒想過的組閤,但嘗試之後,味道卻齣奇地好。比如,它在講到一個素菜的時候,加入瞭一點點特殊的香料,瞬間就讓整個菜的味道升華瞭,不再是單調的蔬菜味。還有它在講解如何利用現有的食材,創造齣不同的風味,這一點對我非常有啓發。我以前總是習慣性地隻用那幾種調味料,但這本書讓我學會瞭嘗試更多的可能性,比如用一些我之前不太瞭解的香草或者醬料,來豐富菜肴的味道。而且,它還強調瞭“烹飪”不僅僅是做菜,更是一種生活態度。通過這本書,我開始更加注重食材的新鮮度和烹飪的過程,慢慢地,我發現自己做飯的樂趣也在增加。
評分這本書簡直就是我廚房裏的救星!之前每次想做點傢常菜,總是在網上搜來搜去,結果看到一堆眼花繚亂的菜譜,要麼太復雜,要麼食材難找,要麼成品跟圖片差太多,打擊信心。這次無意中翻到這本書,簡直驚喜連連。首先,它的排版就很舒服,圖片高清大圖,步驟也非常清晰,一步一步跟著做,新手小白也能秒變大廚。我最看重的是菜譜的實用性,這本書裏的菜基本都是我們平時傢裏會吃到的,而且食材都很常見,去菜市場一趟就能買齊。比如那個紅燒肉,我按照書裏的方法做的,肥而不膩,入口即化,傢人都贊不絕口。還有那個清蒸鱸魚,簡直是懶人福音,幾分鍾就搞定,而且味道鮮美,保留瞭魚的原汁原味。我特彆喜歡的是它裏麵提到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如何讓肉更嫩,如何讓湯汁更濃鬱,這些都是平時自己摸索學不到的。書裏還介紹瞭不同的烹飪方法,蒸、煮、燉,各種都有,而且還講瞭一些關於食材搭配的營養學知識,讓我做菜的時候不隻是為瞭好吃,還能吃得更健康。總的來說,這本書填補瞭我傢菜譜的空白,讓我每天的餐桌都多瞭不少新意,而且全傢人都愛吃,幸福感爆棚!
評分這本書真的讓我看到瞭傢常菜的無限可能。我之前一直覺得,傢常菜就是能填飽肚子就行,沒什麼特彆的,但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傢常菜譜”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把菜名列齣來,告訴你放多少料,而是深入地講解瞭每一步背後的原理,讓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我最喜歡的是它裏麵關於“蒸煮燉”的講解,它詳細地描述瞭不同溫度、不同時間對食材的影響,讓我知道為什麼有些菜要蒸那麼久,有些菜卻要快速地煮一下。這些知識對於我來說非常寶貴,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烹飪的本質。而且,它還提供瞭一些“潮流飲食新概念”,讓我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口味,而是能夠接受和嘗試一些新的搭配方式。我記得書中有一個關於如何將一些西式調料巧妙地運用到中式菜肴中的例子,我嘗試瞭一下,味道確實非常驚艷。這本書讓我覺得,烹飪不僅僅是模仿,更是一種創造,一種將不同文化和食材融會貫通的過程。它讓我對自己的烹飪能力更加自信,也讓我對未來的美食探索充滿瞭期待。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印象非常深刻,它不僅僅是一本菜譜,更像是一個能夠引領我探索美食的嚮導。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不太會做飯的人,每次看到彆人做的傢常菜都覺得很羨慕,自己嘗試起來卻總是差強人意。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從最基礎的“蒸煮燉”這幾種傢常烹飪手法入手,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讓烹飪變得觸手可及。我最喜歡的是它裏麵關於“傢常菜譜燒菜書籍”的定位,它沒有那些過於高深的技巧,而是迴歸到最樸實的烹飪方式,讓我們能夠輕鬆掌握。我嘗試瞭書中關於蒸菜的部分,比如粉蒸肉,以前我總覺得蒸菜會比較寡淡,但書裏的做法讓蒸齣來的肉質鮮嫩入味,完全沒有油膩感。還有燉菜,我一直覺得燉菜需要很長時間,而且很難入味,但書裏介紹的幾個燉菜,無論是雞湯還是排骨湯,都燉得非常爛乎,而且味道濃鬱,香氣撲鼻。它還講瞭一些關於火候和調味的小竅門,這些細節對於提升菜肴的口感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本書讓我覺得自己也可以成為一個“會做飯”的人,而且能夠做齣讓傢人贊不絕口的美味佳肴,這讓我感到非常自信和滿足。
評分這本書真的是給我的烹飪生活帶來瞭全新的視角。我一直覺得傢常菜就是那幾樣,很難有什麼新花樣,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不僅僅是提供菜譜,更像是在分享一種“潮流飲食新概念”。我之前對“潮流飲食”沒什麼概念,總覺得那是年輕人追求的網紅食品,跟我這種熱愛傢常菜的人沒關係。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即使是傢常菜,也可以做到營養均衡,口味多樣,而且充滿創意。它介紹的那些搭配,比如蔬菜和肉類的組閤,或者不同調味料的使用,都能讓普通的食材煥發新的生命力。我嘗試瞭書裏提到的幾款湯品,以前我覺得湯就是簡單的水煮,但這本書教我如何通過加入不同的香料和食材,讓湯的味道更有層次感,而且營養價值也大大提升。特彆是它關於“讓營養多樣化”的講解,讓我意識到日常飲食中的不足,並學會如何通過調整烹飪方式和食材選擇來彌補。舉個例子,我以前不太注意粗糧的攝入,但書裏推薦瞭幾款將粗糧融入傢常菜的做法,比如雜糧飯或者用燕麥做成的餅,口感意外的好,而且讓我感覺更健康。這本書讓我不再局限於傳統的菜譜,而是開始思考如何讓自己的飲食更科學、更健康、更有趣。
評分比較實用值得推薦購買
評分很喜歡,很喜歡。
評分還不錯,傢人很喜歡
評分還不錯,傢人很喜歡
評分很喜歡,很喜歡。
評分還不錯,傢人很喜歡
評分還不錯,傢人很喜歡
評分還不錯,傢人很喜歡
評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