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按摩能够治疗常见病,预防慢性病,赶走疲劳,放松紧绷的身心,换回通体的畅快、清明。但是按摩不是一朝之功,需要长久坚持,何不将一本凝集20 年临床经验的按摩书带回家呢?就像带回一位不用花钱又能治病防病的按摩师!
但是,在家按摩总会有很多疑问。比如,不同的病都按哪些穴位?找到穴位后怎么按?按多久?天天都按么?多长时间一个疗程?想要全身保健怎么按?本书会将你的疑惑一一解决,一扫而净。
首先取穴,有骨骼图与简易图,精准又轻松;二是按摩处方,以临床经验为基础,详尽细致,步步有用;三是按摩手法,直接依照所配的按摩图,或按、或拿、或推,一清二楚;四是按摩频率及疗程,按多久、几天按1 次、多久1 个疗程都会清楚指出;另外,还提供了每天半小时的保健按摩,简简单单的梳梳头、捏捏手、敲敲背、揉揉腹,就能够预防疾病,赶走疲劳与亚健康。
除了按摩,本书还为每种病症提供了辅助疗法,合理的饮食、适宜的运动、平和的情志及必要的医生叮嘱都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健康长寿、青春活力是每个人的愿望,按摩——这个古老的东方技艺,一定有助你的愿望实现!
内容简介
《按摩治病良方详解(汉竹)(附赠简易取穴手册)》是一本能为患者排忧解难,细心,全面,有责任心且好看的按摩书。
中国中医药大学的査炜导师具有多年临床按摩经验,按摩手法及处方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保证在治病防病、养生保健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能排忧解难。经常按摩的人士常有的疑惑会在这里给予一一解决,比如,不同的病都按哪些穴位?找到穴位后怎么按?又按多久呢?天天都按么?多长时间一个疗程啊?只想保健养身怎么按?
细心。不仅有精准的骨骼取穴图,还有简易取穴图,更有按摩手法真人图,让你轻松找准缺位,清晰随图按摩。
全面。内容全面,有理论,有操作;按摩方向全面,有每日半小时的保健按摩,也有对症治病按摩;病症全面,有内科、外科、五官科、皮肤科、妇科、男科、儿科疾病。按摩处方全面,步骤详尽又重点突出,步步都有用。
有责任心。为患者负责,不以中医为大,而是给患者指出多种治疗途径。
好看。非常容易摊开在眼前的一本书,做工优良,一张穴位图对应一张按摩图,清清楚楚,版式简洁大方,非常好看。
作者简介
查炜,医学博士,《中华推拿疗法杂志》专家编委,《中华实用医药杂志》常务编委。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用对方法、选对穴位,按摩才有效
12种常用按摩手法
按摩注意事项
1.按摩时适当搭配按摩乳、按摩膏等
2.按摩时间以早、晚为好
3.按摩时避免吹风受凉
4.按摩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5.这些情况下不宜按摩
6.这些人群不宜按摩
最常用最容易的取穴方法
1.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2.体表标志法
3.简便取穴法
基本按摩选穴法
1.近部取穴:在病变附近取穴
2.远部取穴:在离病痛较远的相关经络上取穴
3.随证取穴:利用穴位主治功能取穴
常用配穴法
1.本经配穴法:咳嗽可多选肺经上的穴位
2.表里配穴法:外感咳嗽取尺泽、曲池
3.前后配穴法:胃脘痛前取中脘,后配脾俞、胃俞
4.上下配穴法:头痛上取百会,下取丰隆
5.左右配穴法: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第二章 每天按摩半小时,疲劳酸痛一扫光
一、头部按摩
1.浴头
2.抹额推面
3.擦颈椎
4.明目
5.浴鼻
6.叩齿咽津
6.聪耳
二、上肢按摩
1.摩手
2.按摩双臂
三、胸腹部按摩
1.浴胸
2.摩腹
3.兜肾囊或摩子宫
4.腹式呼吸
四、腰背部按摩
1.擦肾腰
2.运肩背
五、下肢按摩
1.浴腿
2.浴膝
3.搓脚心
第三章 常见疾病按摩法
内科疾病
糖尿病
按摩每天1次,持续3个月为1个疗程。3个月后如基本恢复正常,按摩可改为隔天1次;如仍未明显改善,休息3天后,继续第2疗程。
冠心病
按摩治疗每天1次,要坚持不断。冠心病常于夜间发作,故每睡前可轻拍心前区20~30次,点按极泉、内关各1~3分钟,可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体位性低血压
按摩每天2次,10天为1个疗程。如基本恢复正常,按摩改为每天1次。坚持每天按摩1次,对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将大有帮助。
动脉硬化
按摩每天1次,长期坚持有利无害,对动脉硬化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高血压
每天按摩一两次,持续3个月为1个疗程。3个月后如恢复正常,按摩可改为每天1次或隔天1次。持之以恒可有效地防止高血压病情的加重。
感冒
按摩可每天2次,按摩后以微汗出,自觉舒适为宜。拿捏曲池、合谷,重在发汗解表,但勿发汗太过。每次按摩后宜覆被保温,避免再感风寒。
发热
按摩每天2次,直至热退身凉。
头痛
按摩每天1次,持续1个月为1个疗程。3个月后如基本恢复正常,可改为隔日1次,继续做1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咳嗽
按摩治疗咳嗽每天一两次。感冒所致的咳嗽,按摩至咳嗽停止后,再巩固两星期。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肺系疾病和其他脏器所致的咳嗽,按摩作为辅助疗法要长期使用。
哮喘
按摩每天1次,应坚持长期治疗。季节变化前更应加强,可早、晚各1次。连续几年后,哮喘发作明显减少、减轻,可逐渐减量至原操作次数的一半,或改为隔天1次。
慢性支气管炎
按摩每天2次,早、晚各1次,1个月为1疗程。症状平复后患者应坚持每天至少按摩1次,并做适当身体锻炼,如内养功、简化太极拳,就是比较适宜的方法。
中暑
应立即将患者抬到阴凉、通风处,解松衣服,平卧,可用电风扇小挡扇风,以助激热。并立即给患者喂服淡盐凉开水,有条件可静脉点滴生理盐水600~1000毫升,以助症状缓解。
眩晕
每天按摩1次,1个月为1疗程,可根据治疗情况持续3~4个疗程。
失眠
每日按摩1次,两星期为1个疗程。如患者能坚持每天自我按摩,效果会更好。对于严重失眠者,可配合捏脊疗法,以提高疗效。
神经衰弱
每日按摩1次,两星期为1个疗程。如患者能坚持每天自我按摩,效果会更好。伴有恶心,加按揉内关100次;伴有月经不调、性机能低下或遗精、早泄、阳痿,加拿捏大腿内侧肌群100遍。
盗汗
每日按摩一两次,持续2周为1个疗程。可据具体情况续做3~4个疗程。配合服用六味地黄丸,疗效会更好。
老年性痴呆
每天按摩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5天。老年性痴呆患者要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并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做适当的体育活动或文娱活动。
中风后遗症
按摩每天1次,持续1个月为1个疗程。多数患者要持续3~4个疗程,按压患侧时力量要大些。治疗中配合关节功能锻炼有利于瘫痪状态的改善。
神经性呕吐
按摩每天2次,症状减轻后,可改为每天1次,5天为1个疗程。慢性呕吐患者,经治疗症状完全消除后可改为隔天1次,续治1个月以巩固疗效。呕吐严重,有脱水症状者应适当补液。
胃脘痛
按摩治疗每天一两次。疼痛剧烈者,可先用力点按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等疼痛缓解后,再按本书所提供的按摩方法治疗。
腹泻
按摩治疗每天一两次,10天为一个疗程。按摩治疗往往需要持续2~4个疗程。大便完全成形后,仍需巩固1~2个疗程,然后改为隔天1次,操作次数减半,再坚持下去。
胃下垂
按摩每天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持续几个疗程后,如症状明显改善,可改为隔天1次。
便秘
按摩对便秘治疗效果较好,一般按摩两三次后就可恢复正常。按揉或点压经穴以酸胀为宜。每天可早、晚各做1次,恢复正常后,可在晚上睡觉前按摩1次以巩固疗效。
胆囊炎和胆石症
按摩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胆囊炎患者持续2~3个疗程后,如症状明显好转,可减少每穴的操作次数至一半量;症状完全消失后,可改为隔天1次,但仍需持续下去,以防复发。胆石症患者应采用原剂量操作至结石排出为止,然后再以一半量操作10~20次以巩固疗效。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
按摩每天1次,三个月为1个疗程。由于上述两病是长期的慢性病症,故按摩应长期坚持,切勿间断。按摩只是1个辅助方法,绝对不能停止药物治疗。
慢性肾炎
按摩治疗每天1次,长期运用,不要间断。常规治疗应以药物等综合疗法为主。
尿石症
按摩每天早、晚各1次,10天为1个疗程。除规定时间治疗外,最好能趁疼痛发作时治疗,尤其绞痛时因势利导,排石的机率最大;而治疗后不时疼痛,常为排石先兆。
肥胖症
按摩每天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同时要控制饮食,特别是高脂肪、高糖类和高热量饮食,多吃含维生素的食品。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按摩每天1次,持之以恒。即使症状减轻或消失,仍应继续下去,以免加重或复发。甲亢治疗应以药物等综合疗法为主,辅以按摩效果会更好。
面肌痉挛
按摩每日可做一两次,持续治疗。康复后,可改为每日1次,再续做1个月以巩固疗效。
三叉神经痛
按摩每天2次,10天为1个疗程。持续几个疗程后,如症状明显减轻,可改为每天1次,直至痊愈。治愈后,仍需续治2个疗程,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周围性面瘫
按摩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3~4个疗程。按揉面部要用润滑剂,以免损伤皮肤。
骨伤科疾病
落枕
按摩治疗每天1次,一般治疗两三次就可痊愈。落枕经按摩治疗后,可在颈项和肩部配合热敷法。
颈椎病
按摩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配合适当的颈部功能锻炼,如颈部的前屈、后伸、左前伸、右前伸及环转等运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分钟。
肩关节周围炎
按摩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20分钟。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幅度要由小渐大。
急性腰扭伤
按摩每天一两次,一般病人经过3~5天的治疗,症状就会大为减轻,继续按摩3~5次,以巩固疗效。疼痛剧烈时,可随时点按水沟、委中等经穴,以缓解疼痛。
慢性腰肌劳损
按摩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如症状明显减轻,可减少操作次数至一半量,但仍须坚持下去,以巩固疗效,并防止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
按摩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多数患者按摩2~4个疗程就可痊愈或明显好转。治疗期间患者要卧硬板床休息,注意腰部保暖。
坐骨神经痛
按摩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多数患者需治疗3~4个疗程。本病发作期间,应睡硬板床,并以卧床休息为主,有助于缓解症状,但卧床时间不宜过久,一般不超过4周。
类风湿性关节炎
按摩每天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有脊柱病变的,要滚按脊柱两侧的肌肉5~10分钟,按压脊柱3~5遍。
踝关节扭伤
按摩治疗每天一两次,急性损伤,5天为1个疗程;慢性期,10天为1个疗程。急性损伤一般1~2个疗程就可基本解除症状;慢性者往往可能要持续1个多月。
五官科疾病
慢性鼻炎
按摩每天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按摩治疗慢性鼻炎必须持之以恒,不要间断。
牙痛
牙痛剧烈者,按摩可每天两三次,每次按摩可照本书所提供步骤和方法反复按摩,至痛止为止。牙痛停止后,患者应去口腔医院作详细检查,彻底治疗。
慢性咽炎
按摩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可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草珊瑚含片,以提高疗效。
耳鸣
每天按摩1次,10次为1个疗程。急性患者一般1~2个疗程,并重按、多按太冲;慢性患者需要坚持长期按摩。
近视
按摩治疗近视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需持续至少3~4个疗程。
斜视
按摩治疗每天1次,两周为1个疗程。
皮肤科疾病
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可每天2次,慢性则每天1次。急性患者应以药物治疗为主,按摩为辅。慢性患者,可随症状的减轻逐渐减少药物用量,直至完全停止用药。症状完全消失后,按摩可逐步改为隔天1次。坚持按摩,不要间断。
黄褐斑
按摩每天1次,每天坚持,不要间断。注意生活起居,保持充足的睡眠,节制房事。
神经性皮炎
按摩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多数病人经过3~4个疗程的治疗后,瘙痒会有所减轻。继续以原法治疗至主观症状完全消失后,改为隔日1次,直至皮肤平复如前。
痤疮
按摩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发作严重者,应以药物治疗为主,按摩为辅。按摩要坚持长期运用,症状完全消失后,可改为隔天1次,但不要停止。青春发育期后,可逐步停止。
雀斑
按摩早、晚各1次,1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3~5天。要长期按摩。
斑秃
按摩每天一两次,需坚持长期治疗。每天宜用木制的梳子梳头,并用木梳背刮头皮,反复刮摩,以头皮有热感为度。
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
按摩每天1次,1个月为1个疗程,至少连续治疗3个月。
乳腺增生
按摩每天1次,经前一周每天2次,1个月为1个疗程,至少要坚持3个疗程。患有妇科病者,要去医院积极治疗。
痛经
痛经因有周期性发作的规律,按摩可在月经来潮前1周进行,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3个月为1个疗程。经过1~2个疗程就可基本治愈。
盆腔炎
按摩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慢性盆腔炎一般需要按摩3~5个疗程才能见效。
更年期综合征
按摩每天1次,不要间断,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如服用药物治疗者,不要停止用药,可根据症状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少药物剂量。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男科疾病
遗精
按摩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需持续3~4个疗程,症状明显好转后,可逐渐改为隔天1次,再坚持1~2个月以巩固疗效。临睡前,热水泡脚15分钟,然后擦涌泉,左右各100次。
前列腺炎
按摩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要2~3个疗程方能见效,见效后需持续治疗,直至症状完全消失。然后改为隔天1次,以巩固疗效。
阳痿
按摩每天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如有效,必须重复2~3个疗程,以巩固疗效。治疗时应多加解释和安慰,消除紧张心理将有助于治疗。治疗不可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
儿科疾病
小儿遗尿
按摩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病程短者,一般1~2个疗程就可治愈,但为了防止复发,最好再巩固一段时间。病程长者,往往要按摩2~3个疗程后,症状才明显减轻,然后再按摩2~3个疗程也可痊愈。以后可改为隔天1次,坚持下去,以巩固疗效。
佝偻病
按摩治疗每天1次,15次为1个疗程。轻度佝偻病经合理治疗都能痊愈,乳幼儿即使发生畸形,在结合维生素D治疗的过程中也可自然矫正。
小儿脑瘫
按摩每天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本病要坚持长期治疗,轻者一年,重者两三年才能有明显效果,但不可能完全恢复正常。
附录:四大中医辅助疗法
1.热敷
2.拔罐
3.艾灸
4.刮痧
前言/序言
健康随手掌握,穴位妙用无穷:一本实用养生指南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健康已成为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我们渴望拥有充沛的精力应对生活的挑战,渴望远离疾病的困扰,渴望拥抱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然而,现代医学的进步固然令人惊叹,但其高昂的费用和有时过于依赖药物的特点,也让许多人开始重新审视那些古老而充满智慧的传统疗法。 本书,《自在调和:身体的智慧与疗愈之道》,正是一本致力于为您解锁身体自身疗愈潜能的实用养生指南。它不拘泥于单一的治疗方法,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我们身体内部蕴藏的巨大能量,以及那些触手可及的、能够激活这些能量的“钥匙”。我们相信,真正的健康不仅仅是无病,更是身心灵的全面和谐与平衡。 一、 探索身体的语言:疾病的深层根源 在深入探讨具体的调理方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很多时候,身体发出的信号,如疲惫、疼痛、情绪波动,并非无缘无故,它们往往是内在失衡的外在表现。《自在调和》将带领您认识到,许多看似独立的症状,实则可能源自同一条经络的阻滞,或是身体某一功能的失调。 本书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剖析常见的健康问题,如: 消化不良与腹部不适: 不仅仅是吃多了,还可能与肝脾不和、气血不足息息相关。我们将探讨脾胃在人体消化吸收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方法改善其功能。 睡眠障碍与精神疲惫: 失眠、多梦、白天嗜睡,这些困扰着现代人的问题,往往指向心神不宁、肝阳上亢或阴血亏虚。我们将追溯这些睡眠问题的根源,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 颈肩腰背酸痛: 长期伏案工作、不良的体态,或是风寒湿邪的侵袭,都可能导致经络不通、气血凝滞。本书将为您解析不同部位疼痛的成因,以及如何缓解肌肉紧张和关节僵硬。 头痛与头晕: 从常见的紧张性头痛到眩晕,本书将分析其与肝、肾、脾等脏腑功能的联系,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减少发作频率。 女性特有的健康困扰: 如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我们将探讨这些问题背后可能存在的血瘀、气滞、肾虚等因素,并提供温和有效的调理建议。 季节性疾病的预防与应对: 如何在流感季节增强抵抗力?如何应对春困秋乏?本书将为您提供顺应四时变化的养生策略。 我们不将疾病视为独立的个体,而是将其看作是身体整体平衡被打破的结果。通过理解疾病发生的深层机制,您将不再仅仅是“治标”,而是能够从根本上改善身体状况。 二、 激活身体的内在疗愈力:点穴法的奥秘 在《自在调和》的核心内容中,我们着重探讨了点穴法这一古老而神奇的疗愈技术。点穴法,顾名思义,是通过对身体特定穴位的按压、刺激,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它是一种温和、安全、经济且人人可学的养生保健方法。 本书将为您系统地介绍: 经络与穴位的基本原理: 我们将用最直观的方式,带您了解人体的经络系统是如何运行的,以及穴位为何是连接身体与外界信息传递的关键节点。您将明白,每个穴位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身体的特定脏腑、组织功能紧密相连。 点穴法的核心技巧: 从按压力度、按压时间,到手法变化(如揉、点、按、摩等),本书将提供详尽的指导。您将学会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感受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技巧,以达到最佳效果。 常见疾病的特效穴位与手法: 这是本书最具实践价值的部分。我们精心梳理了针对各种常见不适的穴位组合和点穴方法。例如: 缓解疲劳: 推荐足三里、涌泉穴等,讲解其如何激发身体活力,消除倦怠感。 改善睡眠: 介绍安眠穴、神门穴等,指导您如何在睡前通过点按这些穴位,放松身心,促进入睡。 缓解头痛: 指明太阳穴、风池穴等,教授您如何通过点按缓解头部压力,减轻疼痛。 调理肠胃: 推荐中脘、天枢穴等,讲解如何通过点按改善腹胀、便秘等问题。 缓解颈肩腰背疼痛: 重点介绍肩井穴、大椎穴、委中穴等,提供一套系统性的点穴方案,帮助您舒缓肌肉,疏通经络。 增强免疫力: 探索合谷穴、肺俞穴等,理解它们在提升身体防御能力方面的作用。 女性健康调理: 介绍三阴交、血海穴等,指导您如何通过点穴改善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 全身主要经络的走向与重要穴位: 帮助您建立起完整的身体地图,了解不同经络所负责的身体区域和功能,从而能更精准地找到与自己身体状况相对应的穴位。 三、 科学的生活方式:点穴法的有力补充 我们深知,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点穴法虽然强大,但并非万能。为了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自在调和》同样强调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维持身体平衡的重要性。因此,本书还将为您提供以下方面的宝贵建议: 合理膳食的智慧: 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医的食疗理念,分析不同食物的性味归经,指导您如何根据季节、体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食物,做到“食补”与“食疗”相结合。例如,如何选择适合夏季的清淡食物,如何用某些食材来调理身体的寒热。 适度运动的益处: 并非所有的运动都适合所有人。本书将推荐一些温和、易学的运动方式,如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并讲解这些运动方式如何配合经络的疏通,达到“动则生阳”的养生目的。同时,也会强调运动时需要注意的禁忌,避免运动损伤。 情绪管理的艺术: 中医认为“情志致病”,不良情绪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本书将引导您认识到情绪与身体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调节情绪,如正念练习、冥想、呼吸法等,帮助您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规律作息的基石: 熬夜、晚睡晚起,都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影响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转。本书将强调规律作息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改善睡眠质量的建议,让您重新拥抱自然的昼夜节律。 环境养生的智慧: 关注居住环境、自然气候对身体的影响,学习如何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起居,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原则,让您更好地顺应自然,减少外界因素对身体的干扰。 《自在调和:身体的智慧与疗愈之道》致力于成为您触手可及的健康伙伴。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您能够: 提升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不再被动地接受疾病,而是主动地去了解、去调理、去预防。 建立对身体的深刻认识: 发现身体内部蕴藏的巨大潜能,学会倾听身体发出的信号。 掌握一套实用、有效的养生方法: 无论是在家、在办公室,还是在旅途中,都能随时随地应用,改善身体不适。 拥抱一种更自然、更和谐的生活方式: 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身心的平衡点,提升生活品质。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自然、亲切,如同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养生专家面对面交流。我们摒弃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用最贴近生活的语言,将古老的智慧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实践。我们相信,健康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您的指尖,就在您的日常生活中。 《自在调和》,是您开启健康新篇章的钥匙。让我们一起,探索身体的秘密,激活内在的疗愈力,奏响属于您的健康和谐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