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成长:家庭教育手册(9-12岁版)

伴随成长:家庭教育手册(9-12岁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观政 编
图书标签:
  • 家庭教育
  • 亲子关系
  • 成长心理
  • 9-12岁
  • 青少年教育
  • 行为习惯
  • 学习方法
  • 情绪管理
  • 品格培养
  • 心理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21850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862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6
字数:15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选题为配合“伴随成长”大型项目活动用书。“伴随成长”是由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北京市教育学会共同启动的大型项目,截止2015年底,该项目已覆盖13个省,受益家庭达120万,受益人群约500多万。“全国伴随成长家庭教育服务平台”已于2016年4月20日在北京中学正式启动。该平台以微信为载体,着眼于成长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原有面向0-6岁儿童家庭服务的基础上,将受益人群的范围扩展为孕期及0-18岁儿童家庭,并增强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和反馈。为配合该平台的宣传和推广,让多的学生及家庭,特别是边远地区(收不到微信)的学生及家长受益,现将原内部配套资料修订为正式出版物。

作者简介

李观政,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从事教育工作38年。曾任中学高级教师、职业学校校长多年。1995年进入政府工作,曾任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市朝阳区政府主管教育、科技工作副区长,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管基础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李观政女士致力于教育改革、教育政策的研究。在教师培训、课程改革、学校发展及家庭教育等方面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工作,由她主持的《北京市0-6岁儿童社区早期教育服务和指导》研究项目曾获得北京市政府颁发的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和由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评选的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全面了解9~12岁小学期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特点

19~12岁孩子身高发育有哪些特点

29岁的孩子生理和心理发育有哪些特点

310岁的孩子生理和心理发育有哪些特点

411岁的孩子生理和心理发育有哪些特点

512岁的孩子生理和心理发育有哪些特点

6儿童青春期的性发展有哪些规律

第二章促进9~12岁小学期儿童营养体质健康

第一节让营养更均衡

7给孩子合理补充营养应遵循哪些原则

8脂肪的摄入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哪些帮助

9如何合理摄入膳食纤维

10孩子营养缺乏时身体会发出哪些信号

11早餐给孩子吃些什么好

12孩子的早餐质量与成绩有何关系

……
《伴随成长:家庭教育手册(9-12岁版)》 一、 时代背景与教育的脉络 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知识更新迭代速度惊人,儿童的成长环境与过往截然不同。9-12岁,正值儿童从童年走向青春期的关键过渡阶段,身心发展迅速,认知能力大幅提升,社交圈子日益扩大,对世界的探索欲和独立思考能力也在萌芽。这一时期,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孩子价值观的形成、学习习惯的养成、社交能力的培养以及未来应对挑战的信心。 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品德的塑造,而在9-12岁这个年龄段,教育的重点需要更加多元化和精细化。孩子们开始面临更复杂的学校课程,更具挑战性的社交关系,以及对自身身份认同的初步探索。家庭不再仅仅是避风港,更是孩子学习如何 navigate 世界的第一个训练场。因此,一本专注于9-12岁年龄段特点,提供系统性、实操性家庭教育指导的工具书,显得尤为珍贵。 《伴随成长:家庭教育手册(9-12岁版)》正是基于对这一时代背景下儿童成长规律的深刻洞察而编写。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说教,也不是一套僵化的教条,而是汇聚了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发展学等领域的专家智慧,结合大量真实案例,为家长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贴合当下需求的家庭教育解决方案。 二、 手册的定位与核心理念 本书的核心定位是成为家长在孩子9-12岁成长阶段的“随身指南”和“智慧伙伴”。它不是要取代家长的主体作用,而是赋能家长,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帮助家长更科学、更有效地引导孩子。 手册贯穿的核心理念是“ 理解、支持、引导、共成长 ”。 理解 :深入理解9-12岁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了解他们在这一时期可能遇到的困惑、挑战和需求。这包括他们大脑发育的变化、情绪管理的起伏、自我意识的觉醒、社交需求的增加等等。 支持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提供坚实的后盾和情感上的支持。这种支持并非包办代替,而是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必要时给予恰当的帮助和指导,让他们感受到被爱与被信任。 引导 :在关键的教育节点,提供清晰、积极的引导。这包括价值观的塑造、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社交规则的掌握,以及如何处理冲突、培养同理心等。引导的关键在于启发,而非强制。 共成长 :认识到家庭教育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家长自身也在不断学习、反思和进步。手册鼓励家长与孩子一同探索、一同学习、一同进步,建立更加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 三、 手册的结构与内容亮点 《伴随成长:家庭教育手册(9-12岁版)》以逻辑清晰、章节分明的结构,系统性地涵盖了9-12岁儿童成长的方方面面。其内容亮点体现在以下几个维度: 1. 深入剖析9-12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认知发展: 孩子思维方式的变化,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逻辑推理能力增强,但仍需具体事例辅助理解。如何通过游戏、实践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情绪管理: 青春期前的“小烦恼”,情绪的波动性增加,如何帮助孩子识别、表达和调节情绪,避免负面情绪对学习和社交产生影响。 社交需求: 从以家庭为中心转向以同伴为中心,友谊的重要性凸显。如何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学习合作、分享,并应对同伴压力和欺凌。 自我认同: 开始思考“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性别认同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如何帮助孩子认识自我优点,接纳不完美,树立积极的自我评价。 生理变化: 身体的快速发育,对孩子可能带来的生理不适或困惑,如何以科学的态度进行沟通和引导。 2. 实操性极强的教育策略与方法: 学习力培养: 高效学习方法: 介绍适合9-12岁孩子的学习方法,如思维导图、费曼学习法、时间管理技巧等。 阅读启蒙与深化: 如何引导孩子爱上阅读,拓展阅读视野,提高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科学素养养成: 鼓励孩子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艺术与创造力激发: 音乐、绘画、手工等艺术活动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家中创造机会。 品德与价值观塑造: 责任感的培养: 通过家务分担、承诺信守等方式,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同理心与感恩心的建立: 如何通过故事、活动,引导孩子理解他人感受,学会感恩。 诚信教育: 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孩子撒谎等问题。 规则意识的培养: 学习遵守家庭规则、校规,以及社会公德。 沟通与情感连接: 有效沟通技巧: 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如何用积极的语言表达期望,避免冲突升级。 亲子关系修复与深化: 解决亲子矛盾的实用方法,增进家庭成员间的理解与信任。 情绪支持: 在孩子沮丧、焦虑、生气时,如何给予恰当的情绪安抚和引导。 健康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与饮食: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营养。 户外运动与体能锻炼: 鼓励孩子参与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培养团队精神。 远离网络成瘾: 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培养健康的媒介素养。 独立性与抗挫折能力: 放手与界限: 如何在鼓励孩子独立的同时,设定必要的界限,保护孩子的安全。 应对挫折: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失败,从中学习,重拾信心。 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孩子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独立完成任务。 安全教育: 网络安全: 识别网络风险,保护个人信息。 交通安全、居家安全: 普及必要的安全知识。 自我保护意识: 增强孩子对潜在危险的警惕性。 3. 独特的案例分析与实践指导: 手册并非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精心挑选的典型案例,展示了不同家庭在面对9-12岁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以及家长是如何运用手册中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有效解决的。这些案例具有高度的代表性,能够让家长产生共鸣,并从中获得启发。 4. 家长成长与自我关怀: 手册深知,优秀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因此,手册也关注家长的自我成长和心理健康。它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缓解教育压力、保持积极心态、实现自我价值的建议,鼓励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关注自身的幸福感。 四、 手册的价值与意义 《伴随成长:家庭教育手册(9-12岁版)》的价值在于: 赋能家长: 将复杂的家庭教育理论转化为简单易懂、可操作的方法,帮助家长提升教育信心和专业能力。 优化亲子关系: 通过科学的沟通和互动方式,拉近家长与孩子间的距离,建立更加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 助力孩子全面发展: 引导孩子在学业、品德、社交、心理等各个方面均衡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应对时代挑战: 帮助家长理解和应对当下儿童成长面临的独特挑战,培养具有适应性、创新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新一代。 传递教育智慧: 汇聚了教育领域的精华,是家长在孩子9-12岁成长过程中不可多得的“随身宝典”。 总而言之,《伴随成长:家庭教育手册(9-12岁版)》是一本面向当代家庭的、实用的、充满智慧的教育指南。它将陪伴家长与孩子一同度过这段人生中极为宝贵而关键的成长期,共同见证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内容深度和广度来看,这本手册的知识体系构建得非常扎实。它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亲子沟通层面,还触及了一些更深层次的心理学概念,比如“依恋理论”在学龄儿童阶段的体现,以及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价值感。令人称赞的是,即便是涉及到这些略显专业的领域,作者也用极为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了解读,配以清晰的图表辅助说明,确保了即便是教育学背景薄弱的家长也能轻松掌握核心要义。更难得的是,它对“科技伦理”和“社会适应”的讨论并未滞后。在孩子即将步入中学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书中关于数字素养的培养、如何引导孩子辨别网络信息、以及如何培养同理心去应对同伴压力等前瞻性内容,显得尤为宝贵和及时,体现了作者对当前教育环境的深刻洞察力。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温馨,色彩搭配柔和,一下子就给人一种亲切、可靠的感觉。我本来对“家庭教育手册”这类书抱有比较刻板的印象,总觉得会充斥着理论和说教,读起来会很枯燥。然而,刚翻开目录,我就被它那种深入浅出的结构所吸引。它似乎没有急着抛出宏大的教育理念,而是从最日常、最容易引起共鸣的家庭场景切入,比如餐桌上的沟通、电子产品的使用边界、孩子对独立性的渴望与父母的放手难题。每一章的标题都很具体,不像某些书那样空泛,读起来让人觉得作者真的理解我们这些在孩子成长期摸爬滚打的家长。特别是关于青春期前夜——这个九到十二岁阶段的过渡期,这本书的关注点非常精准,它没有把孩子简单地视为一个等待塑造的容器,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小大人”,如何在尊重其个性发展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建立规则感和责任心,这方面的论述细致入微,让我这个原本有些焦虑的家长,感到了一丝豁然开朗。整体的排版也很舒服,留白得当,阅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逻辑清晰得像是一份精密的地图。它没有采用时间轴的线性展开,而是按照“认知发展”、“社交能力”、“品格塑造”和“亲子关系维护”这几个维度进行模块化梳理。这种非线性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家长的查阅效率。比如,当孩子突然对某个特定主题(比如抗挫折能力)表现出明显短板时,我可以直接翻到相应模块,里面会立刻呈现出相关的理论背景、年龄特点分析以及一套完整的练习建议。此外,书中还设置了一些“自测问卷”和“家庭讨论主题”,这些互动环节的设计非常巧妙,它们鼓励了家长和孩子之间进行有质量的、聚焦于特定议题的深度交流,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日常寒暄。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像完成了一次系统的、结构化的家庭教育“体检”和“升级”,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面对未来挑战的从容和自信。

评分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大量“可操作性极强”的工具和方法,而不是那种“你知道但做不到”的空洞指导。举个例子,书中关于“如何处理孩子撒谎”的那一节,它不是简单地批判撒谎行为的危害,而是深入剖析了孩子可能撒谎的深层动机——也许是害怕批评,也许是为了寻求关注,然后给出了三种不同情境下的对话脚本和后续跟进策略。我试着按照其中一种情境与我那正处于敏感期的儿子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沟通,效果出乎意料地好,他似乎感受到了更多的理解而非审判。这种将教育理论迅速转化为日常实践的能力,是很多家庭教育书籍所欠缺的。此外,书中对“情感教育”的篇幅投入也很大,它强调了家长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指出父母自身的平和心态才是孩子安全感的基石。读到那些关于如何识别并接纳孩子负面情绪的段落时,我常常停下来,反思自己过去那些“一着急就吼”的瞬间,这本书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作为父母的盲区。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引人入胜,它采用了多线叙事的手法,将专家的理论分析与多个真实家庭的故事案例巧妙地穿插在一起。这些案例覆盖了不同背景、不同教育理念的家庭,使得理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而是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力。我记得有一个案例讲述了一位全职妈妈如何平衡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与培养其创造力的矛盾,读起来简直像在看一部微型家庭伦理剧,那种纠结、挣扎和最终的释然,让我也深陷其中,感同身受。这种非说教式的分享,极大地降低了读者的心理门槛。它没有要求家长做到完美,反而鼓励我们在不完美中寻找平衡点,接纳教育过程中的反复和挫折。这种温和而坚定的立场,让我感觉这本书不是来评判我的,而是来陪伴我一起成长的伙伴,它承认了养育的艰辛,同时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出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