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高等教育历来是学术界关心的重点。当高等教育还在“精英教育”阶段,大学追求学术高深,似乎问题还不是太突出。但等到进入“大众教育”阶段,问题就多起来了。高等教育的目标如何设定、结构如何构建、人才如何选拔都需要重新考虑。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很快就迈进了“大众教育”阶段,2012年高等学校毛入学率已达30%,于是各种矛盾凸显出来。这就给高等教育理论界提出了挑战。高等教育理论界应该迎接这个挑战,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服务,为领导部门科学决策服务,同时也在研究中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研究的水平。如何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提升高等教育研究水平呢?北京大学汪永铨先生撰文指出,队伍建设是关键。因此,培育高教研究人才、建立好一支高教研究队伍就成为当务之急。同时,高教研究队伍的建设也只有让他们投入到实践的研究之中才能达成。
在高等教育研究中,首先需要我们放眼全球,汲取高等教育成功发展的国际经验。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有起有落。为何有些学校很快就发展起来,有些学校却墨守成规,停滞不前?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当今世界,虽然不能说教育全球一体化,但教育国际化程度越来越强,任何国家的高等教育改革都会影响到各国。我们要密切关注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向和发展趋势。例如美国推出网络课程,这种新的动向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必须以回答本国高教发展实践问题为本。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重要转变时期,即由数量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即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要优化结构和办出特色。如何落实?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应该研究这些问题,从理论上予以回答。
《北师大高教评论(2015-2016)》是北师大教育学部全体教师及部分学生的集体努力,集2015年一整年的时间,从多个理论视角,试图探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理论问题。能在一年时间内有如此丰富的成果,这是可喜的事。从论文的选择来看,理论篇为重点,反映了北师大科学研究的传统和特色。这些成果的结集出版,必将促进北师大人在高教研究和探索方面的热情,推进高教研究发展,促进知识流动,在政策和实践服务方面产生良好影响。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高等教育理论研究
引言
强化高校办学主体地位促进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
大学官本位何以久治不愈
教育改革的特征及思维品质探析
“基于证据”教育政策研究的评估与整合
——以英国EPPI与美国WWC的经验为例
美国新保守主义对学术自由判例的影响
——以尤诺夫斯基案为例
大学生发展理论
高等教育质量差异与区域
创新
批判话语分析在大学章程文本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加坡国立大学章程为例
基于知识图谱软件分析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现状、
——以CNKI期刊(2005-2014年)数据为例
论高等教育评估的价值选择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场域中的制度化机制研究
——基于组织分析的新制度
主义理论
第二章 高校招生与考试政策
引言
深化综合改革,应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新挑战
高等学校要主动应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新挑战
从耶鲁大学招生看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招生政策改革
德国大学入学招生制度的基本程序及其变革与走向
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的路径及挑战
——教育家对话企业家微论坛纪要
新高考改革助推教育升级
第三章 高等教育治理
引言
新建本科院校要高度重视内涵发展和质量建设
——基于41所本科院校合格评估结果的分析
高等教育评估的几个关键问题
美国大学中的院长:制度、文化和责任
法国大学治理与大学章程
高校章程中学术机构及其运行模式
……
第四章 高校人才培养
第五章 高校财政与社会筹资
第六章 国际高等教育比较研究
感谢
前言/序言
高等教育历来是学术界关心的重点。当高等教育还在“精英教育”阶段,大学追求学术高深,似乎问题还不是太突出。但等到进入“大众教育”阶段,问题就多起来了。高等教育的目标如何设定、结构如何构建、人才如何选拔都需要重新考虑。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很快就迈进了“大众教育”阶段,2012年高等学校毛入学率已达30%,于是各种矛盾凸显出来。这就给高等教育理论界提出了挑战。高等教育理论界应该迎接这个挑战,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服务,为领导部门科学决策服务,同时也在研究中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研究的水平。如何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提升高等教育研究水平呢?北京大学汪永铨先生撰文指出,队伍建设是关键。因此,培育高教研究人才、建立好一支高教研究队伍就成为当务之急。同时,高教研究队伍的建设也只有让他们投入到实践的研究之中才能达成。
在高等教育研究中,首先需要我们放眼全球,汲取高等教育成功发展的国际经验。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有起有落。为何有些学校很快就发展起来,有些学校却墨守成规,停滞不前?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当今世界,虽然不能说教育全球一体化,但教育国际化程度越来越强,任何国家的高等教育改革都会影响到各国。我们要密切关注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向和发展趋势。例如美国推出网络课程,这种新的动向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必须以回答本国高教发展实践问题为本。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重要转变时期,即由数量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即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要优化结构和办出特色。如何落实?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应该研究这些问题,从理论上予以回答。
《北师大高教评论(2015-2016)》是北师大教育学部全体教师及部分学生的集体努力,集2015年一整年的时间,从多个理论视角,试图探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理论问题。能在一年时间内有如此丰富的成果,这是可喜的事。从论文的选择来看,理论篇为重点,反映了北师大科学研究的传统和特色。这些成果的结集出版,必将促进北师大人在高教研究和探索方面的热情,推进高教研究发展,促进知识流动,在政策和实践服务方面产生良好影响。
当然,因为这是一部论文集,且又受制于作者的范围和时间的限定,论文难免不很整齐。作者研究经历不同,选取研究视角不一,各自的观点可能不太一致。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坚持求真精神。百家争鸣,学术才能繁荣。
最后,祝愿并希望北师大的学者继续秉承优良科研传统,坚持“守正出奇”,在“守正”和“出奇”中求平衡。
《教育新视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前沿探析》(2015-2016年度精华集萃) 编辑寄语 在快速变迁的时代洪流中,高等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为深入把握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脉络,洞察前沿动态,聚焦关键议题,我们精心汇集了2015年至2016年度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们在《高等教育评论》等权威刊物上发表的优秀学术成果,编纂成《教育新视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前沿探析》(2015-2016年度精华集萃)一书。本书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研究者以及所有关心高等教育发展的人士提供一个深入理解当下高等教育改革方向、把握未来发展趋势的平台。 本书并非简单的论文集,而是经过精心的策划与组织,围绕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主题,提炼出最具代表性、最具启发性的研究观点和实践经验。我们力求呈现出一幅全面、深入、富有洞察力的高等教育发展图景,引导读者在理解挑战的同时,发现机遇,激发创新。 内容概述 《教育新视野》本书聚焦于2015-2016年度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几个关键领域,通过系统性的学术研究与深刻的理论探讨,展现了这一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度与广度。本书内容涵盖以下几大板块,层层递进,相互呼应: 第一部分: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战略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也进入了深化期。本部分的研究深入剖析了高等教育治理在理念、制度、机制等层面的变革。 高等教育治理理念的演进与重塑: 本部分探讨了从传统的“行政主导”向“多元共治”、“依法治校”、“以人为本”等治理理念的转变。研究关注如何构建更加科学、民主、开放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例如,有研究深入分析了大学章程的制定与实施,探讨了其在规范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保障学术自由、明确办学自主权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大学治理能力的提升路径: 针对当前大学在管理效率、资源配置、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的挑战,本部分的研究提出了多种提升大学治理能力的策略。这包括优化内部管理机制,例如引入绩效评估体系、加强学术委员会的建设、完善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等。同时,也关注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智慧校园,提升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的完善: 现代高等教育强调服务社会、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本部分的研究关注如何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大学与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深度融合。具体研究探讨了订单式培养、共建研发平台、联合申报项目、学生实习实践等多种模式,旨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本部分的研究重点关注如何构建更加健全、更加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这包括对专业认证、教学评估、学生学习成效评价等环节的深入研究,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和办学水平。 第二部分: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创新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使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构建更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面向未来的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优化: 本部分的研究深入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探讨了如何根据新的产业结构、技术发展趋势,对现有专业进行调整与优化,并科学设置新兴专业。同时,关注如何构建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跨学科学习的需求。 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与推广: 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本部分的研究重点关注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研究探讨了不同类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包括创业课程的开发、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创业导师队伍的建设以及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等。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需求。本部分的研究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例如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PBL)、混合式学习等。同时,也关注如何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慕课(MOOCs)、在线学习平台、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的面貌。本部分的研究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有研究关注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个性化辅导提供依据;也有研究探讨如何设计高质量的在线课程,拓展学习资源的可及性。 第三部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 教师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部分的研究聚焦于如何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发展能力。 新时代教师队伍的特质与要求: 面对高等教育的新使命和新挑战,本部分的研究分析了新时代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湛的教学技能、敏锐的科研能力以及服务社会的意识。 教师发展支持体系的构建: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本部分的研究探讨了如何构建系统性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这包括完善教师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访学进修等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合作研究,提供必要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平台。 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的改革: 科学的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是激发教师潜能、提升教学科研水平的关键。本部分的研究深入探讨了如何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建立更加多元化、过程性、注重实效的评价体系,并设计更具吸引力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发展: 青年教师是高校的未来。本部分的研究特别关注如何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例如导师制、项目支持、晋升通道等,帮助他们尽快成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四部分: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 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本部分的研究对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关键政策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与深入的分析。 “双一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2015-2016年正值国家启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本部分的研究深入探讨了“双一流”建设的战略意义、建设内涵、评价标准以及面临的挑战。研究不仅关注顶层设计,也深入到具体高校的实践层面,分析不同类型高校如何结合自身特色,有效推进“双一流”建设。 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的质量提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如何实现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成为重要的战略课题。本部分的研究探讨了在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如何通过多种途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高等教育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协同: 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部分的研究关注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转移等方面的作用,提升高校的原始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与对策: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本部分的研究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了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吸引国际学生、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结语 《教育新视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前沿探析》(2015-2016年度精华集萃)一书,凝聚了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智慧与力量。它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前沿的研究视野、深刻的现实关照,系统地梳理了2015-2016年度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成就与面临的挑战。本书的研究成果,不仅为理解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脉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更为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我们期待本书的出版,能引发更多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度思考与广泛对话,共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