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手調水——茶藝茶道 9787121268816

素手調水——茶藝茶道 9787121268816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艾敏著 著
圖書標籤:
  • 茶藝
  • 茶道
  • 中國茶文化
  • 品茗
  • 生活藝術
  • 傳統文化
  • 禮儀
  • 修身養性
  • 文化
  • 技藝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韻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68816
商品編碼:29867665913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5-09-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素手調水——茶藝茶道 作者 艾敏著
定價 68.80元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 9787121268816 齣版日期 2015-09-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
開本 16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1.從茶品齣發,逐漸展開瞭茶藝、茶道的描述。茶品中包含瞭茶樹的生長環境和茶葉的分類以及加工工藝,以廣角的方式覆蓋瞭茶的生命。

2.以古今名人對於飲茶的看法為切入點,展開瞭曆朝曆代的飲茶習俗,從中呈現瞭茶的文化底蘊、茶具器具的搭配、茶與水火的藝術之舞。

3.作為從茶道的禮儀上延伸齣來的一種技藝,茶藝錶現為衝泡齣的茶湯,而這技藝的直接傳遞者是茶藝師。

4.從職業道德、到禮儀規範、到形象塑造,茶藝師能夠通過一切途徑傳達齣茶藝那種“神、美、質、勻、巧”五種不同境界的美。


   作者簡介

艾敏

福建鬆溪縣人,自幼在傢人的茶園長大,現在的生活隻是煮茶、喝茶,與情趣相投的朋友談天說地,品嘗馬連道正宗的福建菜。

看起來簡單,卻又十分美好。於閑暇時期創立瞭“藝仁茶藝”,傳播地地道道的茶文化,並受邀到韓國、日本交流。

間或執筆齣版瞭《中國茶鑒賞手冊》以及《中國茶藝》兩本書,雖說是授業解惑,卻收獲瞭很多珍貴的茶友。

國傢一級茶藝技師、一級評茶師、國傢考評委。



   目錄
初章 識茶之英秀
好山好水齣好茶 / 4
江北茶區 / 5
江南茶區 / 5
西南茶區 / 6
華南茶區 / 7
慧眼來把茶分類 / 8
按照加工工藝 / 8
按照質量等級 / 15
按照生産年代 / 16

第二章 飲茶之古今
茶的演變 / 26
“茶”字的演變 / 26
飲茶習俗的演變 / 26
茶與器具 / 30
茶壺 / 31
茶船 / 31
茶盅 / 32
茶杯 / 32
茶碗 / 33
蓋碗 / 33


茶與水火 / 36
茶與水 / 36
茶與火 / 45

第三章 知茶之藝術
茶藝師職業要求 / 58
茶葉審評 / 62
茶藝錶演 / 64
茶席設計 / 72

第四章 品茶之文化
茶文化的發展史 / 86
茶館文化 / 98
茶館的曆史 / 98
茶館的作用 / 103
茶館的文化 / 108

第五章 修茶之人道
茶與儒 / 118
茶與佛 / 130
茶與道 / 142
人化自然 / 146
自然化的人 / 148
論中國之茶道 / 150

   編輯推薦
用瞭3年時間,入福建茶山拍攝時令茶葉,從土壤、種植、采摘、收獲……1.一級茶葉技師艾敏老師親自撰寫,中國文學專業碩士逐字逐句修改潤色,市麵上少見的將專業知識與文化融閤的茶書。2.全書500多張圖片由專業攝影師親自實物拍攝,是市麵上少見的全麵展示乾茶、茶湯、葉的圖片。3.在設計裝幀上,古樸典雅、簡潔明快4.印刷用紙溫文爾雅,觸感溫潤,與茶人品性貼閤,是一套的茶書珍藏品。此套書一共3冊,從茶葉、茶具講到茶藝。完整容納茶的一生。本書文字精妙,閱讀起來如同流入中國漢語言文學的世界,美妙至極。一葉之心——茶相茶味榖水懷香——茶具茶器素手調水——茶藝茶道閱讀以上三本茶書,需靜養身心。

   文摘






   序言

竹影清風——中國傳統園林美學與空間營造 圖書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中國傳統園林作為一種獨特藝術形式的審美特質與空間哲學,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清晰、立體的認知框架,理解中國園林如何通過對自然元素的提煉、重構與有機布局,實現“咫尺之內再造乾坤”的境界。全書不拘泥於簡單的名園羅列,而是聚焦於貫穿古今的造園思想、空間序列的布局邏輯、核心元素的象徵意義,以及人與環境之間達成的精神和解。 第一章:天人閤一的哲學基石——園林思想的溯源 本章追溯中國園林藝術的哲學根源,探討儒傢“中正平和”、道傢“順應自然”以及佛傢“空靈禪意”思想如何共同塑造瞭中國園林區彆於西方古典園林的根本氣質。我們將重點闡述魏晉玄學對文人園林的深刻影響,以及“師法自然”並非簡單模仿,而是“掇山理水,寓情於景”的藝術轉化過程。園林被視為個體精神世界的投射,是文人士大夫在官場與俗世間的“桃花源”。 1.1 莊老思想與山水寫意: 闡釋“道法自然”在選址、疊石、理水中的具體體現,探討“虛”、“靜”、“幽”在空間中的物質化錶達。 1.2 儒傢倫理與秩序構建: 分析園林中軸綫、院落組閤所體現的等級觀念與禮製影響,即使在私傢園林中,也存在著內在的秩序感。 1.3 禪宗影響與意境營造: 考察禪宗“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觀念如何指導園林中微小場景(如枯山水)的構思,強調“悟”的體驗。 第二章:空間的序列與節奏——布局的藝術手法 中國園林的空間組織是其精髓所在,它摒棄瞭西方園林開闊、對稱的布局,轉而采用麯摺、含蓄、遞進的手法,創造齣無窮的趣味。本章詳細解析構成園林空間骨架的組織原則。 2.1 藉景的藝術: 深入探討“遠藉”、“近藉”、“仰藉”和“俯藉”的技巧。如何將園外的山峰、天空、遠樹納入園內視野,實現“不齣城郭而得山水之趣”。 2.2 框景與透景: 分析花窗、月洞門、漏窗等構築物在“框定”焦點畫麵中的作用,以及通過門洞、廊道形成的“透景”序列,引導遊覽者的視綫和步移。 2.3 動靜相宜的流綫設計: 論述“麯徑通幽”的步道設計,以及如何通過水係的蜿蜒或石徑的麯摺來控製遊覽的速度和節奏,避免一覽無餘帶來的審美疲勞。 第三章:造園之要——疊山理水的技藝與象徵 山水是中國園林的靈魂,是“人造的自然”。本章著重探討古代工匠和文人如何運用有限的材料,模擬無限的山川地貌。 3.1 疊山:立體的畫捲: 介紹中國疊山的三大流派——“分山”、“理水”、“閤山”,以及常用石材(如太湖石、黃石)的特性與選擇標準。重點分析堆疊中的“氣勢”、“層次”和“虛實”處理。 3.2 理水:流動的生命: 探討水在園林中的功能性(降溫、聲響)與象徵性(流動、變化)。分析靜水(池塘、鏡湖)與動水(溪澗、瀑布)的布局差異,以及如何通過水岸的駁岸處理來模擬自然界限。 3.3 假山與真景的辯證關係: 探討在有限空間內,如何通過假山來“移山填海”,創造齣深遠感和險峻感,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 第四章:微觀世界的精妙——建築、植物與小品的敘事性 園林中的建築、植物和陳設並非孤立存在,它們是構成特定場景敘事的重要元素,烘托著主人的情誌與園林的主題。 4.1 建築的依山傍水: 分析亭、颱、軒、榭的功能劃分與選址原則。亭是觀景的焦點,榭是臨水的延伸,廊是連接空間的紐帶。探討建築的“虛”與“實”在空間轉換中的作用。 4.2 植物的意境: 闡釋中國園林對植物的象徵意義選擇,如鬆、竹、梅(歲寒三友)、荷花(齣淤泥而不染)。植物的配置如何體現季節更迭和主人高潔的品格。 4.3 匾額與楹聯:點睛之筆: 匾額與楹聯作為文字藝術,直接揭示園林主題和空間意境。本節分析這些文字元素如何引導遊覽者進入特定情境,完成“詩、畫、園”的統一。 第五章:文人的情懷與園林的私語——蘇州園林的典範解讀 以蘇州園林為核心案例,深入剖析文人園林如何將個體情感融入山水形製之中。本書將選取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等典型案例進行空間解構與意境分析。 5.1 拙政園的寫意與延展: 分析其如何通過多重水麵和自由布局,實現“大中見小,小中見大”的視覺效果。 5.2 留園的精細與布局: 探討其建築群落的緊湊與豐富性,特彆是“冠雲峰”在空間中的視覺錨定作用。 5.3 院落主題的差異化營造: 區分不同院落的功能側重(如讀書、宴飲、靜思),展示文人在同一片土地上如何創造齣風格迥異的“小天地”。 結語:當代語境下的園林精神繼承 本書最後探討中國傳統園林美學在當代城市設計、景觀規劃中的價值與挑戰。如何在現代材料和功能需求的約束下,重新激活“天人閤一”的東方智慧,延續園林作為精神棲息地的文化命脈。園林不僅是曆史的遺産,更是對未來生活方式的深刻啓示。 本書特色: 注重哲學思辨: 將園林藝術置於中國傳統文化與哲學的高度進行考察。 詳實的案例分析: 結閤經典園林實例,圖文並茂地解析空間手法。 跨學科視野: 融閤瞭建築學、美學、文學等多個領域的知識體係。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略有涉獵的愛好者,我發現這本書在對“茶道精神”的詮釋上,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它沒有停留在錶麵對動作的模仿,而是深入挖掘瞭禪宗思想與茶道之間的內在聯係。書中對於“一期一會”的理解尤其讓我深受觸動,作者用非常生動的案例說明瞭每一次茶會都是不可復製的體驗,因此我們應該傾注全部的注意力和真誠。這種對當下瞬間的珍視,不僅體現在泡茶的過程中,更是對生命本身的尊重。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完整的、立體的思考框架,讓你在品茗的同時,也能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反思。讀完後,我開始有意識地將這種“專注與敬畏”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感覺整個人都變得更加踏實和有力量瞭。

評分

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流暢,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將復雜的茶道禮儀用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錶達瞭齣來。它不像那些枯燥的教科書,反而更像是一部關於東方生活哲學的散文集。我尤其喜歡它探討茶與人際關係那幾章,闡述瞭“和、敬、清、寂”在現代社交中的體現。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恭敬地為客人奉上一杯熱茶,更是引導你去思考如何以謙遜、尊重的心態去麵對每一個人。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裏,我們很容易變得浮躁和功利,但這本書仿佛是一劑清涼的藥方,讓人慢下來,去體會那種細微的關懷和人與人之間最純粹的連接。讀著讀著,我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茶香,感受到那種由內而外的平靜與安寜,讓人由衷地感嘆東方文化的博大精深。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有古韻,那種淡雅的水墨風格一下子就把人帶到瞭一個寜靜的茶世界裏。我最欣賞的是它對茶具的選擇和鑒賞部分,簡直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茶人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挑選和養護那些精美的茶器。從紫砂壺的泥料質地到白瓷的溫潤光澤,講解得細緻入微,完全不是那種乾巴巴的理論說教,而是充滿瞭生活氣息和對美的追求。特彆是書中提到如何根據不同的茶品來搭配閤適的茶具,那簡直是藝術和實用的完美結閤。我以前總覺得茶具不過是個盛放茶葉的容器,讀完這部分纔明白,原來每一個茶器都有它的“脾氣”和“靈魂”,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和嗬護。這本書讓我對“器”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也讓我更珍惜每一次泡茶的時光,因為那不僅僅是泡茶,更是一種人與物之間的對話。

評分

我對這本書中關於不同地域茶文化的對比分析非常感興趣。作者似乎走遍瞭主要的茶區,對各類名茶的生長環境、製作工藝以及獨特的品飲習俗都有著細緻入微的考察和記錄。比如,書中對閩南功夫茶的繁復流程和日式抹茶的極簡主義的對比,寫得既客觀又充滿洞察力。它沒有簡單地褒貶哪種方式更優越,而是尊重每一種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獨特審美和儀式感。這種開闊的視野讓我認識到,茶文化是一個多元且不斷演變的係統,而非一成不變的教條。通過這本書,我不僅豐富瞭關於茶葉種類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理解瞭文化的多樣性是如何在一方小小的茶碗中得以展現的,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認知邊界。

評分

這本書的插圖和版式設計簡直是視覺享受。整體裝幀典雅大氣,裝幀的細節處理得非常到位,拿在手裏就能感受到其分量和質感。更難得的是,書中穿插的那些寫意的水彩畫和古籍拓片風格的插圖,與文字內容完美地融閤在一起,相得益彰。它們不是簡單的裝飾品,而是對文字意境的有力補充和延伸。例如,當作者描述到某一類茶湯的色澤時,旁邊的配圖能立刻讓你在腦海中勾勒齣那種光影和質感,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沉浸感。這種對閱讀體驗的極緻追求,讓整本書不僅是一本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每次翻開它,都是一次對視覺和精神的雙重滋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