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的葡萄酒快速入门

马特的葡萄酒快速入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澳] 马特·斯金纳 著,贺紫荃,阮清钰 编,王琤译 译
图书标签:
  • 葡萄酒
  • 品酒
  • 入门
  • 马特
  • 葡萄酒知识
  • 葡萄酒文化
  • 饮酒指南
  • 葡萄酒爱好者
  • 葡萄酒选购
  • 葡萄酒品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49110759
版次:1
商品编码:1150757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7-28
用纸:铜版纸
页数:192
字数:17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喜欢喝葡萄酒的人;对葡萄酒不太了解但又感兴趣的年轻人。
  马特给初遇葡萄酒的你的建议:
  建立渠道,获得最新品酒资讯
  调控温度,品尝风味最美的酒
  不拘一格,找出私家餐酒搭配
  小心陈放,营造合适贮存环境

内容简介

  《马特的葡萄酒快速入门》写给对琳琅满目的葡萄酒深感热爱,却更感茫然的你。去哪儿才能挑最合适的葡萄酒,如何搭配美食,在现代都市中怎么贮存爱酒,以至如何认识葡萄酒酒标、了解酿制年份的特点、怎么在餐厅点选葡萄酒等,作者无不一一娓娓道来,涵盖了所有你渴望了解的葡萄酒知识。
  马特,来自澳大利亚的葡萄酒畅销书作家,曾为英国多家报纸葡萄酒专栏作家。他的视野横跨新、旧葡萄酒世界,写作风格轻松明快,笔墨充满了热情,不但教你迅速掌握最新颖的葡萄酒品鉴知识,还教会你怎样享用葡萄酒,让这美妙的酒浆注入生活,从此在朋友面前大放异彩,充满自信地迈向葡萄酒专柜。

作者简介

  马特·斯金纳(Matt Skinner),1974年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当过侍酒师、葡萄酒咨询师。2001年,应名厨杰米·奥利弗(Jamie Oliver)之邀,赴伦敦共同创立“十五”主题餐厅(Fifteen Restaurant),并担任葡萄酒团队经理,开始长期为葡萄酒专栏撰写文章,出席相关电视节目。2008年返回墨尔本定居。
  曾出版《渴望的事业(Thirsty Work)》、《酒浆》、《马特·斯金纳的葡萄酒指南》等数本畅销书,其中《酒浆》译成10种语言,发行于19个国家、地区,并于2007年获《世界美食烹饪书》“年度英国最佳葡萄酒指南”的好评。

内页插图

目录

选购P1
起初1
做个聪明自信的买家 2
买酒去! 5
超市:价格有竞争力 6
连锁店:享受专业服务 8
独立酒铺:踏上美好的品酒之路 10
网购:偶遇珍品 12
饭店:咨询侍酒师 13
游览葡萄园 16
从酒瓶开始研究 23
看懂葡萄酒酒标 24
为什么有些酒瓶要比其他大? 28
软木塞都去哪里了? 29
其他的瓶塞 31
为什么要换成金属旋盖? 36
葡萄酒的知识:事实,还是流言? 39
为什么这瓶比那瓶贵? 40
好年份是怎样炼成的 42
葡萄酒的新世界和旧世界 45
生产绿色葡萄酒 47
葡萄酒和健康 51

品酒P61
爱上你的杯中酒 62
上酒 65
弄个趁手的开瓶器 66
玻璃酒杯 68
醒酒器 71
调控酒的温度 72
怎样开气泡酒 75
怎样开葡萄酒 77
品尝 81
观色 82
闻香 84
品味 85
感受味道的位置 87
怎样发现味道不对 89
怎样描述气味和滋味 91

配餐P97
多试几个搭配方案 98
餐酒搭配法则 101
重量 102
风味 104
酸度 106
单宁 107
甜度 108
温度 110
美食美酒的搭配方案 113
看菜下酒 114
各国风情 123
四季花样 125
找出自己最爱的家常搭配 130
最棒的餐酒搭配 132

贮存P143
小心空气! 144
已开瓶的葡萄酒 147
开瓶酒保鲜 148
没开瓶的葡萄酒 152
葡萄酒陈化后都会变好吗? 155
时间会怎么改变葡萄酒? 156
最好尽快品尝的浅龄葡萄酒 159
适合放一两年再品尝的葡萄酒 162
需要“沉睡”的葡萄酒 164
建个属于你的简易酒窖 167
一个藏酒的传奇故事 168
在哪儿建酒窖? 169
窖存方式 172
投资葡萄酒 175
你为什么要投资葡萄酒? 177
投资葡萄酒的注意事项 178

附录:葡萄酒术语表 182

精彩书摘

  (正文P29-31)
  软木塞都去哪里了?
  你上次打开一瓶用软木塞封着的葡萄酒是什么时候的事了?我说的可不是那些塑料复制品,是实实在在的正品,真正的软木塞。
  没准儿不久之前你还找得到这样一瓶葡萄酒。如今我们有橡皮塞、玻璃塞、铝制螺纹盖、锡制瓶盖,还有那些可怕的塑料复制品。但是,所有真正的软木塞都去了哪里?
  从酿酒商到消费者,软木塞还是首选的封装方式,其他封装方式仍然被认为不上档次。软木塞有天然弹力,密度很高相当结实,具半透气性却又不易渗透。在过去15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软木塞都是葡萄酒产业的批量封装选择。当然这么做是有充分理由的。一瓶葡萄酒的陈化过程中,氧气可透过软木塞缓慢而又持续地进入酒瓶,对某些(但并非全部)葡萄酒而言,这会产生令人惊艳的效果。这些由可持续资源制造并且可以回收利用的软木塞几近完美,只不过意外总会发生。
  最让人害怕的是,你买了一瓶软木塞封装的葡萄酒,拔出瓶塞倒出酒,有相当轻微的木塞味,但你没留意就喝了下去,结果发现自己不太喜欢这味道,于是决定以后都不会再买这个牌子的酒了。这是酿酒商真正担心的事情。所以为了不让这种情况发生,很多酿酒商已经开始寻找其他的封装选择。让我们来看看种类繁多的封装材料吧。可以这么说,葡萄酒行业并未完全放弃软木塞,但同时也在不停寻找好的替代品,做点功课看自己偏爱哪种封装,但不管你选择什么,请答应我千万别让审美、成见或是过时的传统牵着走。
  2006年,源自英国的国际葡萄酒挑战赛宣布,在参赛的13,477种葡萄酒中,有7.2%,或者说是每14瓶中有1瓶有异味。这些有异味的葡萄酒中,差不多有一半的问题是出在封装上:大约28%是软木塞污染,将近17%是由于封装失误导致的氧化,还有5%是因为有问题的螺纹瓶盖。
  (正文P68-69)
  玻璃酒杯
  忘了那些锡制高脚杯吧,要是你打算把钱和时间拿去投资品质更好的葡萄酒,最不济也得买几个像样的玻璃酒杯用来喝酒。
  这就好像是从一台便携式黑白电视机进化到了一台42寸宽屏背投式数字彩电,玻璃酒杯和玻璃杯的差异肯定让你吓一跳。跟开瓶器一样,玻璃酒杯也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跟大小;有些价廉物美,有些则贵得离谱。不论何种类型、国家、地区和风格,只要说得出来,差不多就肯定能到相对应的酒杯。每喝一种酒就要用到绝对配衬的酒杯,那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我会告诉你方便易行的办法。
  我在家里会用到三种不同的玻璃酒杯:笛型香槟杯,通用葡萄酒杯,还有一只比它稍微大一点的杯子,用来喝更醇厚一些的红酒。我可以告诉你,三种酒杯就很多了。你不必在葡萄酒杯上花大钱,但去买酒杯的时候有些注意事项一定得知道。对初学者来说,你需要的只是一只干净的酒杯,没有花俏的图案、颜色或材质,就是那种透明到你一眼就能看到里面装的是什么的。然后,你的酒杯要有杯颈。虽然这可能不符合当下无颈葡萄酒杯的潮流,但有颈酒杯意味着你的手不会接触到杯身,也就是说不会改变葡萄酒的温度。
  酒杯的形状也很重要。虽然酒杯的大小有很大差别,但几乎所有玻璃酒杯的杯身都是底部较宽,越接近杯口越窄的梯形,这种形状有助于留住酒的香气。最后要记住的是,酒杯的制作材料(钠钙玻璃还是铅晶质玻璃)和制作工艺(手工制作、机器生产,或两者兼具)会很大程度上影响酒杯最终的价格。
  最后,一旦你买到了合适的酒杯,请一定要善待它们。用洗普通碗盘的方式清洗没问题;不然就用热肥皂水手洗;千万别用外面卖的碗盘清洗液,因为常常会留有一股很重的味道。如果手洗的话,那就直接放到冷水下冲洗,这样可以避免杯壁出现条纹痕迹。把酒杯倒放晾干,再用厚棉布或亚麻酒杯罩布擦亮。崭新的茶巾也可以,只要它够干净。存放时保持酒杯直立,最好放进碗橱里,尽量不要让它们沾上厨房的味道或蒙上灰尘。
  ……

前言/序言

  起初
  所有的葡萄酒都是平等地创造出来的
  它只是杯中物的一种。葡萄经过生长、收获、挤压、发酵、装瓶,然后为人饮用,如此而已。不要太相信任何让你晕头转向的葡萄酒文化,也不要对着让你一头雾水的漂亮酒标发呆太久,无需学习任何听起来很优雅的葡萄酒语言,也没有什么简化选择过程的技巧——压根就没什么好选的,葡萄酒就是葡萄酒,你要做的就是喝掉它。
  后来有些什么变得不一样了,葡萄酒变成了一种不仅可以销售而且还相当畅销的商品,一种真正有价值的产品。显然,某些国家比其他国家更适合葡萄酒的生产,不止于此,特定国家中的某些地区又要优于其他地区;特定地区的某些酿酒商又要优于其他酿酒商;某些酿酒商生产的葡萄酒又要优于同一酿酒商的其他产品。
  显然,与特定水土相关,葡萄酒的层次既丰富又微妙,葡萄酒其实不是普通的饮料,它是包含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美妙复合物。我对葡萄酒了解得越多,越是意识到自己不懂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在这条路上已经得到了无数好建议、好提示,积累了许多实用信息,任何人都可以从我这里得到一切帮助自己进一步了解葡萄酒的智慧。
  用不着多花钱,也用不着花上很多年去研究,有很多方法能帮助你提高自己在了解葡萄酒方面的经验。你对葡萄酒用了多少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可以期待从中得到多少回报。如果你决定一路读下去,我将会很高兴地看到,你会明白葡萄酒是一种了不起的酒,哪怕是最微小的努力也可以让它变得更好。

探索新世界:一本关于当代都市生活的速写集 书名:都市脉动:街角絮语与心灵回响 作者:[此处可虚构一位作家名字,例如:林远] 出版社:[此处可虚构一家出版社名字,例如:远航文化] 出版年份:[此处可虚构年份,例如:2024年] --- 内容提要 《都市脉动:街角絮语与心灵回响》并非一本提供具体技能指导的指南,也无意成为任何领域的专业教科书。它是一本深度聚焦于当代都市生活中细微观察与哲学沉思的散文与短篇小说合集。全书力求捕捉现代人隐藏在快节奏表象之下的真实情绪、疏离感、瞬间的连接,以及在钢筋水泥丛林中对“意义”的持续追问。 本书的核心在于“体验”和“感知”。作者以敏锐的笔触,将读者带入那些我们每天擦肩而过的场景——深夜便利店里疲惫的职员、地铁车厢里低头刷屏的群体、周末公园里形色各异的独处者。通过对这些日常瞬间的细致描摹,探讨城市化进程对个体身份认同、人际关系模式乃至内在精神景观的影响。 全书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地展现了都市生活的复杂肌理: 第一部分:瞬时交汇与个体孤岛 本部分侧重于描绘城市中个体之间的“物理接近”与“情感疏远”。包括一系列精炼的观察笔记和微小说,记录了那些短暂却引人深思的互动。例如,在拥挤的电梯里,陌生人之间共享的尴尬沉默;在咖啡馆的角落,两个人各自沉浸于电子屏幕,却共享着同一束午后的阳光。作者探讨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建立起看似广阔的连接网络,却在现实中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这里没有解决方案,只有对这种现代悖论的精准捕捉。 第二部分:城市景观与记忆的重构 这一部分将目光投向城市本身——那些不断更迭的建筑、被遗忘的老街区、以及在高速发展中被“美化”或“抹去”的历史痕迹。作者将城市视为一个巨大的、有生命的有机体,探讨它如何塑造我们的集体潜意识和个人记忆。通过对特定地点的回顾与想象,例如一个即将拆迁的旧书店,或者一个被霓虹灯淹没的广场,读者将被引导去思考:当“家”的概念不再与土地绑定,而是依附于快速变化的商业空间时,我们的归属感将置于何处?这些文字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怀旧,但并非停滞不前,而是借古喻今,反思当下。 第三部分:内在的迷宫与自我的驯服 这是全书最内省的部分,深入探索了都市人在高压环境下对自我身份的探索和重塑。面对无休止的竞争、对“成功”的定义以及持续不断的自我要求,个体如何维系内心的平衡?本部分包含了几篇深度访谈(以文学叙事方式呈现)以及对现代生活节奏下焦虑、拖延和追求“正念”现象的哲学反思。它不提供任何心灵鸡汤式的慰藉,而是坦诚地展示了现代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那些被压抑的渴望、未被满足的创造力,以及在忙碌中寻找片刻“真实”的努力。 --- 本书的独特之处 《都市脉动》的价值在于其对“生活本身”的纯粹关注,它回避了任何具体领域的指导性内容。 1. 拒绝功利性:本书完全不涉及任何如品酒(与葡萄酒完全无关)、商业决策、职业技能提升、科学知识普及或历史事件的详细解读。它是一本关于“感受”的书,而非“教授”的书。 2. 语言的质感与留白:作者采用了一种极具画面感和音乐性的文字风格,大量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文字节奏时而紧凑如快门捕捉的瞬间,时而舒缓如城市夜幕下的长镜头。重点在于制造氛围和引发读者的共情联想,而非提供明确的答案。 3. 多维度的城市肖像:全书综合了散文的抒情性、小说的叙事性和观察笔记的锐利感。它不是对某个单一主题的深入钻研,而是力求在不同侧面描绘出当代都市生活的全景图,让每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未曾言说的侧影。 适合的读者群体 本书适合那些对生活抱有深沉好奇心、愿意停下来审视自身与周遭环境关系的读者。特别是那些在城市中感到一丝迷茫、渴望在日常琐碎中发现诗意和哲理的都市居民。如果你习惯于阅读清晰的步骤指南或信息密度极高的非虚构作品,这本书将为你提供一种截然不同的、更注重体验与沉浸式的阅读享受。 它邀请读者关掉导航,迷失在文字构建的都市迷宫中,不是为了寻找出口,而是为了更好地欣赏迷失本身。 --- (字数:约1500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葡萄酒的书,真的让我耳目一新。我之前尝试过一些葡萄酒入门的书籍,但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专业,要么内容浅显,难以满足我想要深入了解的渴望。这本书恰好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作者在介绍葡萄酒的历史渊源时,没有枯燥地堆砌史料,而是将那些故事讲得如同跌宕起伏的传奇,让我沉浸其中。我对葡萄酒是如何从古老的酿酒传统演变成如今全球性的饮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当他谈到不同葡萄品种的特性时,那种生动形象的比喻,简直妙不可言。比如,将霞多丽比作“多变的女王”,将赤霞珠比作“雄辩的哲学家”,这些描述立刻让我在品尝时有了更明确的参照。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一些葡萄酒产区的介绍,让我对法国波尔多的风土人情、意大利托斯卡纳的阳光气息有了初步的了解。虽然只是点到为止,但足以勾起我去更深入地探索这些葡萄酒产区的兴趣。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葡萄酒的知识,更是一种文化的启蒙,让我看到了葡萄酒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历史、地理和人文。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关于葡萄酒风味轮的介绍,简直是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我一直以为品鉴葡萄酒只是凭感觉,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原来葡萄酒的风味是可以被拆解、被分析的。作者详细地讲解了葡萄酒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香气和风味,并将其归类,形成了一个清晰的“风味轮”。这就像是给我的味蕾和嗅觉提供了一份地图,让我能够更有条理地去探索和辨识。我尝试着对照书中的描述,去闻和品尝我手边的几瓶葡萄酒,惊讶地发现,我竟然真的能捕捉到一些之前从未注意到的细微差别。这种“听懂”葡萄酒语言的能力,让我对品酒这件事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自信。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有趣的葡萄酒历史故事和酿酒师的访谈,这些内容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也让我对葡萄酒背后的匠心和热情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授品鉴技巧,更是让我开始真正欣赏葡萄酒的艺术性。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很有吸引力,深邃的酒红色和简洁的烫金字体,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葡萄酒的优雅与神秘。我一直对葡萄酒充满好奇,但又觉得它是个遥不可及的世界,充满了各种术语和繁琐的礼仪。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美的图片,从葡萄园的风光到酒瓶的特写,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对葡萄酒的热爱。作者的文字风格非常亲切,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更像是与一位老朋友在分享他的经验。他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一点点揭开了葡萄酒的面纱。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如何分辨不同类型葡萄酒的部分,那些关于颜色、香气、口感的描述,让我在脑海中勾勒出了各种葡萄酒的形象,仿佛真的在品鉴一般。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基础的品鉴技巧,比如如何握杯、如何摇晃、如何倾倒,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能极大地提升品酒的体验。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书中的方法,下次有机会品尝葡萄酒时,一定能有更深的理解和享受。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葡萄酒的世界不再那么令人生畏,而是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评分

说实话,当初拿起这本书,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想着只是随便看看,了解一下葡萄酒的基础知识。但没想到,它竟然给了我如此大的惊喜!我之前对葡萄酒的了解,仅限于“红的”和“白的”,而且常常在超市里纠结于各种琳琅满目的酒标,完全不知从何下手。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它非常实用,直接切入了我最关心的问题:如何挑选一瓶好酒,如何避免踩雷。作者分享了一些非常具体的建议,比如如何看懂酒标上的关键信息,如何根据不同的食物搭配选择合适的葡萄酒,甚至还有一些关于如何在预算范围内找到性价比高的葡萄酒的小窍门。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葡萄酒的‘语言’”的部分,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方式,解释了那些我们常常在品酒时听到的术语,比如“单宁”、“酸度”、“酒体”,让我不再感到陌生和困惑。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语言风格轻松幽默,偶尔还会出现一些有趣的段子,让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感到非常愉快。

评分

我一直觉得葡萄酒的世界太复杂,尤其是那些关于葡萄酒的产区、葡萄品种、年份等信息,对我来说就像天书一样。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对葡萄酒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的写作方式非常巧妙,他没有直接灌输我大量的专业知识,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和有趣的例子,引导我去思考和发现。例如,他描述不同地区酿造出的葡萄酒为何会有独特的风味,是因为那里的土壤、气候、以及世代传承的酿酒工艺。这些解释让我明白,每一瓶葡萄酒都承载着一方水土的风情。书中关于不同葡萄品种的介绍,也让我印象深刻。他不仅仅列举了品种的名字,更是用拟人的方式,描述了不同葡萄品种的“性格”和“特点”,让我更容易记住和区分。最让我觉得有帮助的是,这本书还教我如何根据自己的口味偏好来选择葡萄酒,而不是盲目跟风。这让我觉得,葡萄酒的品鉴,原来是可以如此个性化和自由的。这本书真的让我觉得,原来我也可以成为一个懂酒的人。

评分

的确是本让人快速入门的书 ,简单易懂

评分

还不错 质量挺好的 好好好

评分

很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

不错。。。。。。。。。。。。。。。。

评分

书很不错,引人入胜的感觉

评分

方便快捷,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

评分

很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

葡萄酒的知识介绍很全面,很有收获。

评分

很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