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造型面包

可爱造型面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彭士哲,黄富详 著
图书标签:
  • 烘焙
  • 面包
  • 造型面包
  • 可爱
  • 甜点
  • 食谱
  • DIY
  • 烘焙技巧
  • 美食
  • 下午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89067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128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76
字数:120000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用一般制作面包的相同材料和技巧,也可以进行简单的改造!制作出可爱又美味的造型面包,只要多利用一些巧思,并配有详细地图文解说,使面包制作过程一目了然、简单易懂,只要一步步照着做也不会出错,让烘培新手也能做出引人瞩目和大受欢迎的人气造型面包。

作者简介

彭士哲

1995年便遍踏入烘焙师的学习之路。至今已有18年的经验。

曾在米哥烘焙坊、麦之田烘焙坊、德一烘焙坊担任烘焙师,现任职雅馨蛋糕烘焙坊的负责人。为了能在专业上不断进步,不断的专研和提升面包的制作及食材搭配,只为烘烤出各式风味独特的面包,提供客人有更多新鲜的面包选择。


黄富详

1977年出生,因为自小喜爱面包,所以餐饮科系毕业后,即加入烘培业。至今已有24年的经验。

曾经历冠美蛋糕、世纪面包、爱之味柏拉弗、骅星面包、温德德式烘焙餐厅,现任职雅馨蛋糕烘焙坊的烘焙师。他认为,创意来自于用心与观察,不怕失败,勇于尝试新的食材、新的做法就能研发更多大众喜爱的口味。


内页插图

目录


精彩书摘

菠萝皮

面包上覆盖香酥的菠萝皮,柔软中带有酥脆香浓的口感,令人爱不释口。


( 制作完成为135 克,约可做8~10 个菠萝皮)


●食材准备

糖粉 50 克

鲜奶油 60 克

蛋白 25 克

塑料刮板


抹茶菠萝乌龟面包

酥脆香浓的菠萝表皮配上原味的面包,每一口都吃得到淡淡抹茶的清香,实在诱人!


( 可制作5 个抹茶菠萝乌龟面包)

预热烤箱180度,放入烤箱烤12分钟。


●食材准备

甜面团350 克

菠萝皮100 克

抹茶粉5 克

黑巧克力适量



穿越时空的织物:中世纪欧洲服饰的流变与社会图景 作者:[此处可留空,或填写一个虚构的、有学术气息的作者名,例如:艾琳·范德比尔特] 出版社:[此处可留空,或填写一个虚构的、有历史研究底蕴的出版社名,例如:莱茵河畔历史文献出版社] 页码:约 650 页(含大量插图与注释) --- 内容简介: 《穿越时空的织物:中世纪欧洲服饰的流变与社会图景》并非一本关于日常烘焙艺术的指南,而是对中世纪(约公元 5 世纪至 15 世纪)欧洲社会结构、文化信仰、经济活动乃至性别观念的深度考察,其载体便是当时人们身着的衣物。本书旨在打破将服饰简单视为“蔽体之物”的传统观念,将其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解析每一寸布料、每一道褶皱背后所蕴含的复杂意义。 本书的结构分为四大主要部分,层层递进,构建起一幅立体而丰富的视觉历史画卷。 --- 第一部:物质基础与技术革新——衣物的诞生(约 1500-1800 字) 本部分着重探讨了中世纪服饰的物质基础——纺织业的技术发展、原材料的获取与贸易网络。我们首先考察了罗马帝国衰落后,欧洲各国纤维来源的地域性差异:从法兰克王国早期的羊毛主导,到拜占庭帝国和地中海沿岸对丝绸的垄断与渴望。 重点探讨议题包括: 1. 纤维的“阶级性”: 羊毛的粗粝与精细分级(如英国的“全羊毛”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精梳技术),以及麻布作为平民基础衣物的普及率。丝绸如何从奢侈品演变为教会、王室与高级贵族身份的象征。 2. 染料的秘密: 颜色的政治学。本书详细分析了中世纪染料的获取过程及其成本。例如,紫色(源自贝壳的骨螺紫)的稀有与高昂如何使其成为皇室禁色;而昂贵的群青(Lapis Lazuli)用于制作蓝色颜料,则反映了虔诚的程度和财富的积累。绿、红、棕等常见色的技术来源与稳定性分析。 3. 手工业的组织: 城市行会的建立如何规范了从纺纱、织布、漂染到成衣制作的每一个环节。工匠的地位、学徒制度以及行会成员与“自由工匠”之间的冲突,都直接影响了服饰的产量和质量。 --- 第二部:服饰的形制与权力——从卡洛林王朝到哥特式巅峰(约 1800-2200 字) 本部分聚焦于中世纪服饰的结构演变,特别是服饰如何被用来构建和维护社会等级制度。我们将时间轴拉伸,观察服饰剪裁和轮廓如何随时代思潮而改变。 1. 早期中世纪的朴素与实用性(约 500-1000 年): 重点分析了“长袍”(Tunic)作为基本形制,男女服饰的相似性,以及日耳曼民族服饰元素(如紧身裤和短外衣)的渗透。强调此时服饰的宗教约束力相对大于社会炫耀性。 2. 罗马式时期的过渡: 随着贸易的恢复和财富的集中,服饰开始出现更多层次的堆叠。外袍(Cotehardie)的出现标志着对身体线条的初步关注。 3. 哥特式服饰的革命(13-15 世纪): 这是本书的重点分析段落。哥特式服饰对人体结构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强调与塑形。 男性服饰的垂直拉伸: 对长而窄的轮廓的追求,包括紧身上衣(Doublet)和长袜(Hose)的标准化,如何象征着骑士精神与贵族的苗条与优越感。 女性服饰的“S”形轮廓: 对高腰线、紧胸衣和夸张的袖口(如“羊腿袖”和“喇叭袖”)的分析。这些服饰如何通过极大地限制活动能力,来证明穿着者无需从事体力劳动。 4. 配饰的语言: 头饰(如亨宁帽 Hennins)、腰带(象征贞洁或地位的链条)以及手套(作为礼仪的延伸)如何成为身份的“标签”。 --- 第三部:法律的织线——禁奢法与社会秩序的维护(约 1500-1800 字) 服饰不仅是自我表达的工具,更是社会控制的手段。本部分深入研究了中世纪后期(特别是 13 世纪后)在全欧洲范围内颁布和执行的“禁奢法”(Sumptuary Laws)。 1. 立法意图的解构: 禁奢法设立的初衷并非仅仅是节俭,更是为了维护贵族对“体面”的垄断,防止新兴的富裕商人阶层通过穿着模仿贵族。 2. 具体条款的对比研究: 选取英格兰、法兰西和意大利城邦的禁奢法进行比较分析。例如,哪些材质(貂皮、天鹅绒)被特定等级的人群独占;不同等级的服饰长度、袖口宽度和装饰物的数量限制。 3. “着装犯罪”与社会反应: 服装僭越带来的惩罚机制,以及底层人民如何通过巧妙地“规避”法律(例如,使用染料的微妙差异、缝制的隐藏方式)来表达不满或进行身份的模糊化尝试。本书认为,禁奢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流动性增加带来的焦虑。 --- 第四部:信仰、性别与身体的表征(约 1600-2000 字) 服饰在神学和性别构建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本部分探讨了教会对身体可见性的态度,以及服饰如何被用作区分神圣与世俗、男性与女性的边界。 1. 宗教仪式的服饰学: 从教士的祭服(如祭披 Chasuble、法衣 Stole)的色彩编码和功能性,分析其如何继承了古代罗马的政治服饰传统,并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修道院服饰(如本笃会或方济各会的简单麻布)如何通过自我剥夺来强调信仰的纯粹。 2. 性别二元论的强化: 中世纪晚期,男女服饰的区分变得越来越清晰。女性服饰通过束缚躯干来强调“被动性”和“隐蔽性”;而男性服饰则越来越注重展现腿部力量和行动力。对“长发与短发”在不同时期对性别定性的作用也有所讨论。 3. 身体的“美化”与“惩戒”: 探讨中世纪的审美观如何通过化妆品(或缺乏化妆品)、假发以及对特定身体部位(如高额头、收紧的腰部)的强调,构建出一种独特的、与现代截然不同的“人体雕塑”。 --- 结语:织物的持久回响 本书最后总结了中世纪服饰传统如何被文艺复兴时期的奢华之风所吸收、改造,并间接影响了早期现代欧洲的宫廷礼仪。服饰不再仅仅是社会秩序的反映,更成为了历史叙事中不可或缺的“活化石”。读者将通过本书,深入理解中世纪的生活层次、经济压力与文化冲突,体会到每一件遗留下来的中世纪衣物,都是一部无声的社会史著作。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利用考古发现、手稿插图、法律文本和会计记录等多种一手资料,重建了一个被忽视的维度——人们如何通过穿衣来定义自己、界定他人,并与他们所处的动荡时代进行无声的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内容上的广度让我感到非常惊艳,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可能只是一些简单的卡通造型,但实际翻开后,才发现它的内容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主题和元素。从经典的动物造型,比如憨态可掬的小熊、活泼的小兔子,到充满童趣的卡通人物,甚至是季节性主题的面包,比如圣诞老人、复活节小鸡,应有尽有。而且,它还不仅仅局限于“可爱”这一种风格,在某些页面,我看到了带有精致装饰的面包,比如用巧克力彩绘出的小花,或者用糖霜点缀的星星,这些都为面包增添了别样的艺术感。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提供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组合造型,比如将几种不同的造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场景。这种多样性和创意性,让这本书不仅仅能满足我制作基础可爱造型的需求,更能激发我的想象力,让我尝试更多不同风格和主题的面包。我感觉,拥有了这本书,就好像拥有了一个造型面包的宝库,永远不会感到枯燥。

评分

这本书的光碟封面设计实在是太吸引人了!整个封面上,那些胖乎乎、圆滚滚的造型面包,就像是是从童话世界里跳出来的小精灵一样,每一个都带着憨态可掬的表情,色彩鲜艳却又不失柔和,让人忍不住想伸手去摸一摸,感受它们软绵绵的触感。封面的排版也很有巧思,将书名“可爱造型面包”几个字巧妙地融入到面包的“身体”之中,仿佛面包本身就在诉说着它们的故事。仔细一看,有些面包还戴着可爱的配饰,比如一顶小小的厨师帽,或者系着一条俏皮的围巾,这些细节的处理,让整个封面充满了童趣和温馨感,一看就知道这本书的主题是多么的欢乐和治愈。我特别喜欢那只圆脸猫咪造型的面包,它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角微微上扬,看起来特别满足,简直就是治愈一切不开心的小能手。还有那只憨憨的小熊,胖乎乎的身体,短短的四肢,充满了安全感,让人觉得抱着它一定很温暖。总而言之,这个封面设计绝对是加分项,让人对书的内容充满了无限的期待,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里面会藏着怎样更多让人心动的可爱造型!

评分

拿到这本书之后,我立刻被它的排版风格深深吸引了。整本书的纸张质感非常棒,触感细腻,而且纸张的厚度也很适中,翻阅的时候不会有廉价感。内页的设计充满了设计感,每一个版面都像是精心策划过的艺术品。我特别喜欢它使用字体的方式,主标题和副标题的字体大小、粗细以及颜色都有细微的差别,但又和谐统一,不会显得杂乱。每页的留白也恰到好处,让阅读体验非常舒适,不会有压迫感。而且,书中的图片展示方式也极具匠心,每一款造型面包的图片都高清、色彩饱满,光影效果处理得非常到位,仿佛真的能闻到面包的香气。图片的角度也很多样,有的展示了面包的整体造型,有的则特写了细节之处,比如面包的纹理、装饰物的摆放等等,这些细节的呈现,让人感觉非常直观,也为学习制作提供了清晰的参考。我尤其注意到,在图片旁边,文字说明的排版也很有条理,不会让人觉得信息量过载,而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配合图片,让读者能够快速理解。这种整体的设计感,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像是一本充满美学价值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和鼓励,阅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它不像是一些专业食谱那样,充满了生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日常、口语化的方式来描述制作过程。读起来就像是和一个热爱烘焙的朋友在聊天,分享经验。例如,在介绍某个步骤时,作者会用“就像给宝宝穿衣服一样,温柔地包裹面团”或者“小心翼翼地给小动物画上圆圆的眼睛”这样生动的比喻,一下子就让复杂的步骤变得有趣起来,也更容易理解。而且,这本书充满了正能量,作者似乎非常懂得烘焙初学者的忐忑和可能会遇到的挫折。在很多步骤的讲解中,都会穿插一些鼓励性的话语,比如“别担心,即使第一次不完美,第二次一定会更好!”或者“享受这个过程,每一个小小的失败都是通往成功的阶梯。”这些话语,就像是一剂强心针,让我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轻易放弃。这种温暖而充满支持的语言风格,让我在学习制作的同时,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是一位鼓励我不断尝试、勇于创新的烘焙伙伴。

评分

翻开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细节处理上所展现出的用心程度。每一个造型面包的步骤解析都非常详细,清晰明了,即使是我这种烘焙新手,也能看得懂。例如,在讲解如何制作某个面包的耳朵时,它会明确指出面团的软硬度、揉捏的手法,甚至连面团的厚度和切割的角度都给出了建议,并且配有非常直观的插图,让你能够一目了然。我尤其欣赏它在“小贴士”和“注意事项”方面的设计,这些内容往往是隐藏在关键步骤旁边的,但却非常实用,解决了我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难题。比如,在制作某个表情的时候,它会提醒你面团发酵的程度会影响表情的立体感,并且提供了一些调整的小技巧。这种“未雨绸缪”的提示,真的让我感觉作者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一直在旁边指导我,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而且,我发现书中的一些常用术语,比如“发酵”、“整形”等等,都配有简单的解释,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掌握烘焙的基础知识。

评分

很好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蛮不错的

评分

比较实用,很多都可以做,值得购买。

评分

有了这本书就可以自己做好吃的零食了,赞一个

评分

为了凑单买的,内容一般般吧,不是很实用,凑单可以(就算是免费送的),但是如果花原价去买的话,就非常的不划算了。

评分

不错

评分

比较实用,很多都可以做,值得购买。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