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 湖北新华书店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 湖北新华书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宝红 赵玲 著
图书标签:
  • 供应链
  • 需求预测
  • 库存管理
  • 供应链执行
  • 管理学
  • 经济学
  • 湖北新华书店
  • 图书
  • 商业
  • 运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95144
商品编码:2840328054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 作者 刘宝红 赵玲
定价 69.00元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11595144 出版日期 2018-04-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全面覆盖计划与执行,聚焦需求预测和库存计划,兼顾供应链的执行实施。当然,如果认为本书只是写给计划人员看的,那就大错特错了。计划的本质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时时刻刻,这本书都是从管理的角度入手,在管理层面阐述需求预测、库存计划和供应链执行的解决方案。

本书是对《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蓝皮书)的延伸,聚焦中间治乱的问题,基本的思路在蓝皮书中有阐述,这里用整本书的篇幅,纳入大量的案例,更系统、更全面地阐述供应链计划,兼顾供应链执行,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库存周转,同时改善按时交付水平。


   作者简介

刘宝红

畅销书作者,“供应链管理专栏”创始人,西斯国际执行总监。在供应链管理领域,刘先生有十几年的实践经历,主要来自硅谷高科技行业。他的专著《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自2012年出版以来,每年都居供应链管理销量榜首。他的《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整体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刘先生旨在填补学者与实践者之间的空白,在研究和著述的同时,还通过培训、咨询,积极参与供应链实践,全面覆盖汽车家电、电信设备、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石油石化、快时尚、电商贸易等多个行业。

赵 玲

上海驭策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在供应链管理领域有20年的实践经验,聚焦于制造行业、消费品和零售行业。作为中国需求计划管理领域的开拓者,赵女士在SAP中国研究院担任过需求计划产品架构师,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国际化的业务视角。同时,她也是一位的供应链计划管理咨询师,擅长供应链整体策略规划、需求计划体系设计、供应计划优化以及S&OP;产销协同流程优化。多年来,赵玲女士致力于将管理与技术完美融合,创立了以流程为导向的需求预测管理系统,独创数字化S&OP;产销策略协同引擎。


   目录
序一:貌似没做到,实则没想到

序二:给读者的几点说明

作者简介

引言:供应链的三道防线 / 1

供应链的道防线:需求预测 / 13

你没法回避需求预测 / 13

【小贴士】推拉结合也离不开预测 / 15

【小贴士】要预测,是因为供应链响应能力有限 / 16

【小贴士】没有预测,意味着有多个预测 / 17

需求预测是“从数据开始,由判断结束” / 18

【小贴士】存量来自数据,增量来自判断 / 21

从数据开始:谁的数据 / 23

从数据里面学什么:以发货记录为例 / 26

【小贴士】数据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 30

【小贴士】光有数据,没有判断会怎么样 / 32

由判断结束:谁的判断,判断什么 / 34

寻找和管理“大石头”(一):聚焦重点,好钢用在刀刃上 / 37

寻找和管理“大石头”(二):尽早发现,尽快纠错 / 41

寻找和管理“大石头”(三):他没说,你问了没有 / 50

【小贴士】聚焦重点客户的重点变化 / 53

谁在做需求预测:兼谈计划的进化史 / 56

【小贴士】让听到炮声的人做计划是个误区 / 58

【小贴士】为什么没法建立独立的计划职能 / 61

计划与执行的分离:某快消品公司的组织设计案例 / 63

需求计划做什么:快消品行业为例 / 70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需求计划 / 75

【小贴士】分析能力是可以评估的 / 77

【小贴士】如何提高需求计划人员的影响力 / 79

需求预测汇报给哪个部门 / 80

【小贴士】计划与执行的二度分离 / 83

【小贴士】需求预测汇报给销售vs. 一线销售提需求 / 84

如何做准预测:选择合适的预测颗粒度 / 85

【小贴士】自来水模式的预测机制 / 88

【小贴士】SKU和SKU泛滥/ 93

案例:谁的预测更准,销售还是计划 / 96

为什么一线销售做不好需求预测 / 106

【小贴士】一线销售做预测vs. 主教练兼任总经理 / 108

【小贴士】如何应对向渠道压货行为 / 110

【小贴士】销售目标10万,年中调为8万,现在能做6万,怎么办 / 111

既然做不好,为什么一线销售还在做预测 / 113

【小贴士】即便考核,也没法让一线销售“做准”需求预测 / 115

销售提需求,计划做判断,如何 / 117

需求计划的绩效考核 / 119

【小贴士】要不要考核预测准确度 / 123

【小贴士】销售老总要对需求预测的终结果负责 / 126

【小贴士】按哪个预测评估准确度,非限制性预测还是限制性预测 / 127

预测不是衡量准确性,而是偏差率 / 129

【专题一】长周期物料的预测:需求预测的一大难点 / 133

【专题二】计划体系改进:你不能忽视现状的合理性 / 137

【专题三】改善计划以改善供应链:一个本土企业的变革之路 / 145

本篇小结 / 151

第二篇

供应链的第二道防线:库存计划 / 153

预测之不足,安全库存来应对 / 154

【小贴士】你是怎么设定库存水位的 / 156

安全库存的设置:库存计划的看家本领 / 158

【小贴士】当需求陡变时,如何量化需求的不确定性 / 159

【小贴士】供应周期如何确定 / 161

【小贴士】你知道缺货的代价,但不缺货呢 / 166

【小贴士】服务水平不能是一笔糊涂账 / 167

【小贴士】承诺的是服务水平,还是库存水平 / 170

【小贴士】适当拔高预测,不就替代安全库存了吗 / 173

会设安全库存,再订货点就很容易 / 175

【小贴士】再订货点法的几个变种 / 177

【小贴士】设再订货点,还是安全库存 预测 / 180

为什么不能一刀切地设置库存水位 / 184

库存计划要学赌场,而不是赌徒 / 188

【专题一】VMI是好东西,对供应商也是 / 190

【小贴士】VMI和寄售没关系 / 191

【小贴士】VMI的库存水位如何设置 / 195

【小贴士】VMI是对供应链三道防线的挑战 / 199

【专题二】“长尾”产品:库存计划的挑战 / 201

库存计划的优化:组织和系统的博弈 / 218

高库存、高服务水平是怎么来的 / 223

库存究竟多少才算合理 / 226

【小贴士】库存的边际周转率 / 228

【小贴士】优化能力来优化库存 / 230

四分法来识别、管控库存风险 / 233

【小贴士】所有的短缺,后总是以过剩收尾 / 237

库存控制:应对“打不死的” / 240

【案例】三管齐下缩短周转周期,降低周转库存 / 244

【小贴士】聚焦成本vs.聚焦库存 / 249

降库存要避免互扣人质的死循环 / 250

降库存是推动意志力极限 / 255

本篇小结 / 258

第三篇

供应链的第三道防线:供应链执行 / 261

催货是有学问的 / 263

【小贴士】虽然抱怨,但其实喜欢的还是催货 / 267

把自己做成大客户,驱动供应商快速响应 / 269

要不要给供应商预测 / 274

【案例】日本供应商供不了货 / 275

计划能随意变动吗:你得尊重供应链的刚性 / 280

人都在忙什么?在做信息系统的事 / 282

ERP:信息系统的核心应用 / 288

【小贴士】为什么MRP跑不起来 / 291

电子商务:供应商的电子连接 / 302

【小贴士】采购自动化带来的更快、更多、更便宜 / 312

本篇小结 / 315

后记: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 317


   编辑推荐

企业规模大不相同,问题却惊人地相似:供应链的成本做不低,交付做不快,库存水平居高不下。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是供应链的执行不到位;但仔细探究,根源却都离不开计划,比如需求预测变动频繁,紧急需求频发,没有足够的响应时间等。
解决方案必须从供应链的三道防线着手:
所有的预测都是错的,但有效整合需求与供应端信息的预测错得*少。这是供应链的*道防线。
预测不准怎么办?那就得靠第二道防线:科学合理地建立安全库存,以应对需求和供应的不确定性。
安全库存不意味着*“安全”,而是一定波动范围内的“安全”。当安全库存被突破时,就需要执行实施来弥补。这就是供应链的第三道防线。


   文摘

   序言

《供应链的韧性之钥:风险、响应与复原》 洞察不确定时代的物流脉络,构建无懈可击的供应链防御体系 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商业格局中,不确定性已成为常态。从突如其来的地缘政治冲突,到意料之外的自然灾害,再到疫情反复的考验,每一场风暴都可能对企业的命脉——供应链——造成毁灭性的冲击。那些曾经被奉为圭臬的“准时制生产”(JIT)和“精益化管理”,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显得捉襟见肘。然而,危机之中亦孕育着机遇。那些能够在这场“大考”中脱颖而出的企业,无一不是在供应链的建设上拥有卓越的韧性和应变能力。 《供应链的韧性之钥:风险、响应与复原》并非一本浅尝辄止的管理指南,它是一次深入的探索,一次对现代供应链核心能力的重塑与再定义。本书聚焦于如何构筑一个坚不可摧的供应链防御体系,使其能够有效抵御各类潜在风险,快速响应突发事件,并最终实现可持续的复原与增长。我们不仅仅关注“是什么”,更深入探究“为什么”和“如何做”,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可操作的思维框架与实践策略。 第一道防线:洞悉风险,预见未来——战略性风险识别与预警 在构建供应链韧性的道路上,首要的任务便是“知己知彼”。知己,是指充分了解自身供应链的脆弱之处;知彼,则是要敏锐洞察外部环境中潜在的风险因子。本书将打破传统风险管理碎片化的模式,引导读者建立起一套 战略性风险识别与预警体系,这远比简单的“需求预测”更具前瞻性和全局性。 我们将从宏观层面出发,剖析可能影响供应链的各类风险: 宏观经济风险: 通货膨胀、汇率波动、利率变动、全球经济衰退等,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原材料成本、产品价格以及消费需求?我们如何通过多元化采购、套期保值等手段来对冲这些风险? 地缘政治风险: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关税壁垒、国际冲突、区域不稳定等,这些因素如何扰乱全球贸易流,导致供应中断?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区域化布局、战略性库存转移、与多国供应商建立深层合作关系来分散地缘政治风险。 自然与环境风险: 地震、洪水、台风、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对农业、能源供应以及运输基础设施的影响。我们将深入研究如何通过构建冗余能力、投资气候适应性技术、建立灾害响应预案来减轻自然灾害的冲击。 社会与法律风险: 劳工问题、社会运动、法规政策变更、合规性要求(如ESG)等。如何建立负责任的供应链,确保劳工权益,并及时应对不断变化的法律法规? 技术与网络安全风险: 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数据泄露、系统故障、网络攻击等。我们将强调建立强大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推广零信任安全模型,并思考如何利用新兴技术(如区块链)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供应商风险: 供应商的财务困境、质量问题、产能不足、管理不善、道德风险等。本书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供应商尽职调查,建立供应商评估与监控机制,并探索供应商关系管理(SRM)的深层协同模式。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超越对单一风险的分析,而着重于 风险的关联性与累积效应。一个看似孤立的事件,可能在复杂的供应链网络中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我们将教授读者如何运用 系统思维,识别出这些“蝴蝶效应”,并建立起 跨部门、跨组织的风险信息共享与协同预警平台。这需要技术支持,更需要文化上的突破,打破信息孤岛,鼓励开放沟通,让风险情报能够及时触达决策层。 第二道防线:强化响应,快速复原——灵活的运营与应急管理 一旦风险发生,供应链的韧性便体现在其 响应速度 和 恢复能力 上。本书的第二道防线,将聚焦于如何打造一个具备 高度灵活性和强大恢复能力 的运营体系,这涉及对 库存优化 和 供应链执行 的全新理解。 在 库存优化 方面,我们并非简单地谈论“计划”,而是要构建一种 动态、智能的库存策略。 多层次、多维度的库存布局: 传统的集中式库存模式在高风险环境下显得尤为脆弱。本书将探讨如何根据产品特性、客户需求、地理位置以及潜在风险,构建一种 分布式、区域化的库存网络。这包括在关键节点设置战略性缓冲库存,以及利用共享库存和协同仓储等模式,提高库存的整体可见性和利用率。 情景化库存管理: 告别静态的库存水平设定,转而采用 基于风险情景的动态库存调整。当预警系统发出信号,指示特定风险概率升高时,能够自动触发库存水平的调整,例如增加特定区域的备货量,或提前采购关键原材料。 智能库存可见性: 借助物联网(IoT)、RFID、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 端到端的实时库存可见性。这使得企业能够准确了解每一件库存的位置、状态和动向,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并快速调动资源。 需求波动下的柔性应对: 针对需求预测的不确定性,本书将介绍 混合库存策略,结合预测驱动和触发式补货,以及利用 数据分析 识别和预测“长尾”需求,并制定相应的库存管理方案。 在 供应链执行 方面,本书强调的并非简单的“流程执行”,而是 智能、协同、可追溯的物流网络。 弹性化运输网络: 建立 多模式、多路线的运输选择,并与多家可靠的承运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当一种运输方式受阻时,能够迅速切换到其他选项,确保货物能够以最快速度抵达。同时,利用 运输管理系统(TMS) 进行实时路径优化和承运商绩效监控。 敏捷化仓储与配送: 探索 自动化仓储、机器人技术、即时配送(On-Demand Delivery) 等先进模式,以缩短订单处理周期,提高配送效率。在应急状态下,能够快速启动 临时仓储点 或 配送中心,以应对突发需求。 全链条协同与信息共享: 强调 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客户 之间的 无缝信息流动。利用 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订单、库存、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打破信息壁垒,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响应速度。 数字化执行与自动化: 积极拥抱 数字化转型,通过 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仓库管理系统(WMS) 等集成系统,实现供应链执行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这有助于减少人为错误,提高运营效率,并为数据分析提供坚实基础。 危机情景下的供应链“暂停”与“重启”机制: 针对极端情况,本书将探讨如何设计 明确的“暂停”与“重启”协议,在确保人员安全和资产受损最小化的前提下,能够有序地中断或调整供应链的某些环节,并在情况允许时快速恢复。 第三道防线:持续复原,价值创造——学习、创新与韧性文化 供应链的韧性并非一劳永逸的工程,而是一个 持续学习、不断创新 的过程。本书的第三道防线,将关注如何在每次危机之后,实现 有意义的复原,并将经验转化为 持续的竞争优势。 事后复盘与经验学习: 建立 系统性的危机复盘机制,不仅关注事件本身,更要深入分析 预警是否有效、响应是否及时、恢复是否高效,以及 暴露出的深层问题。将复盘结果转化为 可执行的改进计划,并纳入到未来的风险管理和运营优化中。 技术驱动的创新与赋能: 积极拥抱 新兴技术,如 人工智能(AI) 在需求预测、路径优化、风险识别中的应用;机器学习(ML) 在异常检测和预测性维护中的价值;大数据分析 在洞察消费者行为、优化库存策略中的作用。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将这些技术 战略性地整合 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提升其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构建多元化与可替代的供应链网络: 告别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或单一地区。积极探索 “中国+1”或“区域化生产” 等策略,建立 多元化的供应基地和采购渠道,从而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时,都能够快速切换,保证供应的持续性。 人才培养与韧性文化建设: 供应链的韧性归根结底在于 人。本书将强调 培养具备风险意识、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供应链人才 的重要性。同时,要 培育一种鼓励开放沟通、勇于承担责任、拥抱变化的韧性文化,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供应链韧性的守护者。 可持续性与社会责任: 将 可持续性原则 融入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不仅能够降低环境风险,更能提升品牌形象,吸引更多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合作伙伴和消费者。这包括推动 绿色供应链、循环经济 等理念。 与利益相关者的协同: 供应链的韧性并非孤军奋战。本书将强调与 政府、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社区 等利益相关者建立 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宏观层面的挑战,分享最佳实践,并建立 互助互信的生态系统。 《供应链的韧性之钥:风险、响应与复原》是一本为那些渴望在不确定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寻求将风险转化为机遇的企业家、管理者和从业者而设计的。它不是简单的理论堆砌,而是基于深刻的行业洞察和大量的案例分析,为您提供了一套 可实践、可落地 的方法论。通过构建这三重坚实的防线,您将能够打造一个真正具备 弹性、敏捷和可持续性 的供应链,从而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中,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将复杂的供应链概念,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欣赏它在“库存计划”部分的处理。我之前读过不少关于库存管理的理论书籍,但很多都停留在概念层面,离实际操作总感觉有一段距离。而这本书,似乎在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实战”的气息。它会不会深入讲解不同类型的库存策略,比如在面对季节性产品、促销活动或者不确定性较高的市场环境下,应该如何灵活调整库存水平?我很好奇它是否会介绍一些先进的库存优化模型,或者是一些能够帮助企业在成本效益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的实用工具。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出现一些真实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其他公司是如何通过精细化的库存管理,成功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的。毕竟,库存太多是资金的浪费,库存太少则是错失销售机会,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是每一个供应链从业者都在苦苦追寻的答案。

评分

湖北新华书店,这个熟悉的名字,让我对这本书的品质多了一份信任。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图书,不仅要有深刻的理论洞察,更要能够触及实际的业务痛点,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一些来自中国本土供应链的真实案例,而不是仅仅翻译国外的先进理论。毕竟,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其供应链的特点和挑战都有所不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分享一些本土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实践。同时,我对于“三道防线”中的具体操作细节也充满了好奇,比如在需求预测时,应该如何有效地收集和分析市场信息?在库存计划时,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在供应链执行时,又应该如何构建高效的协同网络?这些都是我非常想在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实践供应链管理。

评分

这本书的“供应链执行”部分,可以说是整个供应链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最能体现企业运营能力的关键环节。我一直认为,再好的预测和计划,如果执行不到位,一切都是空谈。我非常期待在这部分内容中,能够看到一些关于如何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优化物流配送、以及加强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协同运作的深度探讨。这本书是否会提及一些先进的物流技术,比如自动化仓储、智能路线规划,或者是一些能够有效提高订单履约率的流程设计?我更关心的是,在信息日益透明化的今天,企业如何能够真正实现端到端的供应链可视化,从而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确保产品能够准时、准确地送达客户手中。毕竟,每一次成功的交付,都是对企业信任的积累,而一次失败的执行,则可能瞬间摧毁多年的心血。

评分

刚拿到这本《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立刻被它朴实无华的书名吸引了。我一直觉得,供应链管理不像金融投资那样容易被大众所理解,它更像是一个精密的机器,每一个齿轮的运转都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名字直击核心,仿佛预示着它将一层层剥开供应链的神秘面纱。我特别期待它能在“需求预测”这个环节上,提供一些超越传统理论的实用技巧。毕竟,如今的市场变化如此之快,精准预测需求简直如同大海捞针。不知道这本书是否会分享一些人工智能在需求预测中的最新应用,或者是一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实操案例,能够帮助我这样身处一线的人员,更有效地把握市场脉搏,减少因预测失误带来的库存积压或者缺货的风险。我希望它不仅能讲解原理,更能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让我读完后就能立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公司的运营效率提升贡献一份力量。同时,我也很好奇书名中“三道防线”这个比喻,究竟是如何将这三个看似独立的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评分

我一直对“三道防线”这个概念非常着迷。它不仅仅是对供应链管理三个重要环节的简单罗列,更像是一种战略性的思维框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阐释这“三道防线”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的。例如,精准的需求预测如何能够为库存计划提供坚实的基础,而扎实的库存计划又如何能够为高效的供应链执行保驾护航。我更想知道,当其中一道防线出现漏洞时,其他两道防线是否能够起到缓冲和弥补的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供应链中断的风险。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构建和强化这“三道防线”的系统性方法论,帮助企业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保持韧性,甚至在危机中抓住机遇。我期待它能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跳出单一环节的思考,从整个供应链的全局出发,去理解和优化每一个流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