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湘菜1000例

家常湘菜1000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湘菜
  • 家常菜
  • 中国菜
  • 烹饪
  • 美食
  • 食谱
  • 家常烹饪
  • 川菜
  • 地方菜
  • 菜谱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579092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1238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涂布纸
页数:400
字数:6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普通读者,尤其是烹饪爱好者

  湘菜新品在全国各地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以湘菜为主的酒家、饭店在全国异军突起,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地已有近十万家生意红火的湘菜馆。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的湘菜馆,多的已过千家。虽然湘菜从来不缺乏制作精致、用料讲究、烹制复杂、原汁原味的高档菜式,燕、翅、鲍、参、肚都是湘菜的入席之选,但在平和、理性、节制、务实、回归自然的美食之风气兴起的现在,选料广泛、注重口味、价廉物美的湘菜更加获得了大众的青睐。

  简简单单的原材料就可烹制出美味菜肴;采用不同的制法,就能将青椒变成烧辣椒、辣椒、酱辣椒、辣椒、白辣椒,将红椒变成剁辣椒,将豆角变成干豆角、酸豆角、卜豆角……用简单的方法赋予食品原料以美味,是湘菜的一大特色。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了生活中常见常用的食材200余种,详细介绍了用这些食物材料制作的、广为流传并适合家庭制作的湘菜共1000道,其中既有传统佳肴也有创新菜式,荤素并举,各种做法兼顾。具体分为:

  ◆素菜类:主要包括蔬菜、菇菌、豆制品等,共介绍菜品325道。

  ◆畜肉类:主要包括猪肉、牛肉、羊肉等,共介绍菜品260道。

  ◆禽蛋类:主要包括鸡、鸭、肉鸽、鹌鹑以及各种蛋类,共介绍菜品154道。

  ◆水产类:主要包括鱼类、虾、蟹、甲鱼等水产品,共介绍菜品187道。

  ◆点心主食:各种美味点心以及常见的湖南特色主食,共74道。

  同时,我们在书中穿插了一些实用的小栏目:

  ◆“养生堂”:64个,介绍食物的养生知识。

  ◆“厨艺分享”:65个,介绍烹饪经验,特别是一些湘菜特有的原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剁辣椒、酸豆角等。

  ◆“相宜相克”:67个,以图解形式,直观明了地介绍常见食物的相克相宜知识。

内页插图

目录

目录

第1篇 素菜类

白菜

葱香白菜丝/ 032

麻辣白菜卷/ 032

清炒大白菜/ 033

干椒炒烫白菜/ 033

油浸小白菜/ 034

蟹黄白菜/ 034

酸白菜/ 035

黄椒炒白菜梗/ 035

风干四季白/ 035

鸡汁春不老/ 036

香辣芽白/ 036

炒烫白菜/ 037

上汤大白菜/ 037

芽白

蚝油芽白/ 037

鸡汁芽白/ 038

剁椒芽白/ 038

芽白梗炒年糕/ 039

蒜蓉粉丝蒸芽白/ 039

上汤瓦罐汤/ 039

包菜

爽口包菜/ 040

手撕包菜/ 040

油炝包菜丝/ 041

剁椒酸辣包菜/ 041

酸包菜炒粉皮/ 042

菠菜

清炒菠菜/ 042

笋泥菠菜/ 042

富贵菠菜汁/ 043

菠菜豆腐汤/ 043

香菜

凉拌香菜/ 044

凉拌菜根/ 044

莴笋叶

剁椒莴笋叶/ 045

油浸蒜蓉莴笋尖/ 045

芥蓝

白灼芥蓝/ 046

奶汤翡翠节/ 046

开洋烧芥蓝/ 046

蚝油芥蓝菜心/ 047

空心菜

豆豉辣椒炒空心菜梗/ 047

蒜蓉腐乳空心菜/ 048

冬寒菜

炒冬寒菜/ 048

冬寒菜梗煲/ 049

豆豉冬寒菜汤/ 049

苋菜

清炒苋菜/ 050

水煮苋菜/ 050

皮蛋煮苋菜/ 050

红菜薹

剁椒红菜薹/ 051

姜汁红菜薹/ 051

芥菜

万年青菜年糕钵/ 051

虾米青菜钵/ 052

高山菜

剁椒高山菜/ 052

腊味高山娃娃菜/ 053

生菜

蚝油生菜/ 053

香椿

凉拌香椿/ 053

椒盐香椿/ 054

萝卜菜

清炒萝卜菜/ 054

芋头煮萝卜菜/ 055

炒酸萝卜菜/ 055

韭菜

韭菜拌捆鸡/ 055

花生苗

蒜蓉花生苗/ 056

豌豆苗

清炒豌豆苗/ 056

白云豆苗汤/ 057

藠子

豆辣炒藠头/ 057

鸡婆笋炒藠头/ 057

番茄

西米番茄盅/ 058

麻茸酥炸番茄/ 058

番茄烧豆腐/ 059

茄子

露香凉茄/ 059

烧汁茄子/ 059

烧怪味茄子/ 060

香煎大片茄子/ 060

酸辣脆皮茄夹/ 061

姜醋烧茄子/ 061

茄条炒双豆/ 061

茄子煲/ 062

盐蛋黄烧茄子/ 062

青椒蒸茄子/ 062

黄瓜

拍黄瓜/ 063

新派黄瓜/ 063

紫苏煎黄瓜/ 064

黄瓜炒薯粉/ 064

南瓜

冰点南瓜/ 064

滋补南瓜羹/ 065

醋熘嫩南瓜丝/ 065

盐蛋黄炒南瓜丁/ 066

家常蒸南瓜/ 066

百合蒸南瓜/ 066

蜜枣蒸南瓜/ 067

冬瓜

冬瓜杂菜煲/ 067

腐乳烧冬瓜/ 068

三色烧冬瓜/ 068

剁辣椒烧酸冬瓜/ 068

蒸素扣肉/ 069

花甲炖冬瓜/ 069

丝瓜

金钩翡翠丝瓜排/ 070

油条烧丝瓜/ 070

苦瓜

炒农家苦瓜/ 070

农家煎苦瓜/ 071

苦瓜炒海带/ 071

豆豉辣椒炒苦瓜/ 072

白辣椒梅干菜蒸苦瓜/ 072

黄花菜

黄花菜炒粉丝/ 072

豆腐黄花菜汤/ 073

花菜

干锅花菜/ 073

铁板花菜/ 074

西兰花

凉拌西兰花/ 074

西兰花烧豆腐/ 074

韭花

榨菜香干炒韭花/ 075

洋葱

醋香洋葱/ 075

洋葱炒榨菜丝/ 076

红椒

油淋泡椒/ 076

糖醋泡椒/ 077

干锅烧辣椒/ 077

豆豉辣椒蒸红椒/ 078

青椒

擂辣椒/ 078

豉香青椒/ 079

豆豉炒青椒/ 079

虎皮青椒炒番茄/ 079

白辣椒

油炸白辣椒/ 080

酱辣椒

豆豉炒酱辣椒/ 080

蒜苗

红椒蒜苗炒香干/ 081

红薯

金沙雪影/ 081

金银龙禧丝/ 081

凉薯

凉拌凉薯/ 082

菜头

剁椒拌菜头/ 082

莴笋头

凉拌莴笋丝/ 083

汁浸莴笋/ 083

刨花莴笋片/ 083

香菇烧莴珠/ 084

茭瓜

酱椒茭瓜丁/ 084

香油炝茭瓜/ 085

竹笋

鸡油明笋/ 085

水煮笋子/ 085

乡村笋丝/ 086

外婆煎春笋/ 086

油焖冬笋/ 087

冬笋丝炒韭黄/ 087

酸菜炒鸡婆笋/ 087

油辣仙笋/ 088

水煮烟笋钵/ 088

风味烟笋钵/ 088

鸡丝干鱿口味笋/ 089

土豆

奶香土豆泥/ 089

红烧土豆泥/ 090

醋熘土豆丝/ 090

农家炒土豆丝/ 090

干煸麻辣土豆条/ 091

茄汁土豆丸/ 091

皮蛋剁椒蒸土豆/ 091

芋头

......

鳜鱼/ 324

鲈鱼/ 324

虾/ 339

鲍鱼/ 344

蟹/ 350

牛蛙/ 353

泥鳅/ 356

鳝鱼/ 358

海蜇/ 360

厨艺分享

养生堂


精彩书摘

烹饪基础

下面是本书中用到的调料和烹饪方法, 先读一读, 或许对您会有所帮助。

油、食盐、味精

油:有调味和传热的作用,能使原料增香,又能作为传热介质使原料加快成熟。常用的油有动物油(如猪油) 和植物油两类。动物油熔点高,烹制的菜肴色泽洁白,但容易回软;植物油熔点低,所烹制的菜肴色泽金黄、口味香脆。

食盐:百味之主,不仅能调和滋味,还有渗透、防腐和加速蛋白质凝固的作用。评判菜肴的第一条标准就是盐味是否准。

味精:主要用来增加菜肴鲜味,但用量要适当、使用要得法。味精久煮会产生对人体不利的物质,所以一般在菜肴出锅之前加入味精效果比较好,菜肴的味道也会更加鲜美。拌凉菜加味精须用温水化开、放凉后浇入。

鸡精

是具有肉鲜味、鸡肉味的复合增鲜、增香调味料,可以用于使用味精的所有菜肴、食品,适量加入菜肴、汤食、面食中均能达到增鲜、增香的效果,用于汤菜效果更明显。鸡精因含多种调味剂,因此味道比较综合、协调。因鸡精含盐,因此用鸡精调味时应注意少加盐。

酱油、豆瓣酱

酱油:酱油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呈咸味的调味品,其作用是提味调色,适合红烧及制作卤味。酱油在加热时,最显著的变化是糖分减少,酸度增加,颜色加深。生抽和老抽为酱油中的两种,生抽提鲜,颜色比较淡,可以用来拌凉菜,也可以用来腌制食物和炒菜;老抽用来上色入味,多用于红烧菜式中。

豆瓣酱:用蚕豆做成的酱,紫红色,鲜艳有光泽,香辣鲜美可口,多用于炒菜、烧菜。以豆瓣酱调味的菜肴无须加入太多酱油,以免成品过咸。豆瓣酱用油爆过后,色泽及味道较好。四川郫县产的豆瓣酱闻名全国。

蒜茸香、辣酱、永丰辣酱、辣妹子辣酱

蒜茸香辣酱:将蒜茸与辣酱混合,并加入香菇酱和糖醋所制成的酱。蒜味浓郁,辣中带甜酸,多用于白煮、白灼菜的调汁,也可用于烹炒菜。

永丰辣酱:湖南永丰县产的辣椒酱,颜色鲜红、口味香辣, 系闻名全国的湖南省名特土产。

辣妹子辣酱:红辣椒磨碎做成的酱,呈赤红色黏稠状,又称辣酱。可增添辣味,并增加菜肴色泽。

干淀粉

干淀粉:即芡粉,多调成水淀粉后使用。主要用途是保证菜肴脆嫩、融合汤汁、色艳光洁、突出主味以及保温等。

水淀粉:是将干淀粉用清水调拌均匀后的白色粉浆,也称为芡。如果水分较少、粉浆浓稠,入锅经糊化后,菜品上的芡汁浓厚,则为厚芡(稠水淀粉); 如果水分较多、粉浆稀薄,入锅经糊化后,菜品上的芡汁少且稀薄,则为薄芡。

蒸鱼、豉油、蚝油

蒸鱼豉油:是一种高档的功能性酱油,用于烹调海鲜类菜品时可以更好地带出海鲜的鲜味。由于味道特别,在一些口味菜式中也加以使用。

蚝油:用牡蛎的汁酿制成的调味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醇香中透露着些许甜味。炖肉、炖鸡及红烧鸡、鸭、鱼等食物时加入蚝油佐味,更加鲜美可口。蚝油本身很咸,可用白糖稍微中和其咸度。

料酒、醋

料酒:又称黄酒,在烹调中应用范围极广,酒精浓度低,香味浓郁、味道醇和,常用来去腥、增香、调味。烹制水产类原料少不了料酒。料酒以浙江绍兴出产的绍酒为最好。

醋:能增鲜、解腻、除腥。在加热过程中加少许醋,不仅能使原料的维生素少受或不受损失,同时还能使食物中的钙质分解,以利于人体消化吸收。常用的有白醋、陈醋。陈醋不宜久煮,于起锅前加入即可,以免香味散去。白醋略煮可使酸味较淡。

香油、红油

香油:香油就是芝麻油,菜肴起锅前淋上,可增香味;腌制食物或是凉拌菜时,亦可加入以增添香味。较涩的蔬菜可以用香油改善。

红油:为菜肴增红色、增辣味,多在出锅前淋入。超市有售,也可自制:锅内放植物油烧热,控制在七成热左右(油温不要过高),下入辣椒粉,放一点生姜、八角、桂皮, 也可放入花椒,用小火熬制一会,离火,让辣椒粉在油里面泡久一点,辣椒粉会沉底,上面的油即为红油。

胡椒粉、白糖

胡椒粉:胡椒磨成的粉。辛辣而芳香,可以去腥、起香、提鲜,并有除寒气、消积食的作用。

白糖:能调和滋味,增加菜肴的色泽,使其美观,并使肉组织柔软多汁。

湘菜卤药配方

布油曲2克,甘草、陈皮、香叶、桂皮、罗汉果、胡椒粉、白芷、木香、厚朴、榧子、丁香、肉桂、甘松、肉扣霜、花椒、龙胆草、八角、枳壳、豆蔻、地龙粉、苍术、砂红、香附、草果、小茴香、砂姜各10克,干椒20克,加清水2500毫升。卤药水保洁好可反复用。

白卤水制法

先用干净的不锈钢桶装清水5000毫升,将八角50克、桂皮50克、甘草30克、整干椒20克、花椒粒10克、姜50克、蒜子200克、香葱30克、香菜45克、红尖椒15克用纱布一起打包,投入不锈钢桶,再上火烧开,放入适量的盐、味精调味,加入二锅头10 毫升、广东米酒15毫升、玫瑰露酒8毫升,再次烧开后即可使用。

红卤水制法

锅内放植物油50毫升,放入白糖30克,开小火,用手勺按顺时针方向搅拌至糖完全融化呈深红色,加入清水150毫升,用大火烧开,即成糖色,备用;另取一锅,放入植物油120克,烧热后放入整干椒200克爆香,再立即加入冷植物油80克拌匀,备用;取不锈钢桶,将八角50克、桂皮50克、甘草10克、白蔻5克、草果15克、整干椒100克、花椒粒5克、陈皮8克、白胡椒粒3克、小茴香12克一起用纱布打包(卤药包),将香葱10克、香菜根15克、姜6克、大蒜子5克用纱布另打一包(香葱包);取不锈钢桶一个, 加入清水2500毫升,投入卤药包、香葱包,加入适量的盐、味精、鸡精和冰糖500克, 加入红烧酱油100克,加适量的老抽和糖色调至酱红色,烹入料酒,用中火烧开,倒入整干椒(包括冷植物油80克) 即可。家庭制作按1/10的用量配料。

鸡油

鸡油:鸡油俗称鸡板油,也叫明油。用途广泛,经提炼后纯油可用作高品质、高营养、高

档次的食品油。

香料

香料(八角、桂皮、草果、波扣、香叶、花椒): 香料植物的干燥物,能给食物带来特有的风味、色泽和刺激性味感。

干椒

干椒(干椒段、干椒末、整干椒):将鲜红尖椒晒干而成。

葱、姜、蒜

葱(葱花、葱段、葱结)、姜(姜片、姜丝、

姜末)、蒜(蒜粒、蒜片、蒜蓉):含辛辣芳香物质的调味品,不但能去腥起香,还有开胃和促进消化的作用。

大蒜三丝

大蒜:多用来爆香、去腥味,具有杀菌、消除胃胀、抗癌以及强精等功效。

三丝:将鲜红椒去蒂、去籽后洗净,切成细丝,与葱丝、姜丝一起放入清水中漂洗5

分钟即可。多用于蒸鱼中,其他菜肴中也有用到。

鲜汤

鲜汤:将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动物性原料(鸡、鸭骨架、猪脚爪、猪骨等) 放在水中

慢煮,使原料中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溶解于水而制成的汤。鲜汤的用途十分广泛,大部分

菜肴都要用鲜汤提鲜调味。可一次性多制作些,放入冰箱保存,随用随取。

挂糊、上浆

挂糊:是先用干淀粉加水或蛋液调制成黏性的糊,然后将经过刀工处理的原料放入糊内拖过,使原料挂上一层薄衣一样的粉糊。挂糊一般用于炸、熘、煎、贴等。

上浆:是把干淀粉、蛋清及调味品(盐、味精等) 调成浆,直接加入原料中一起调拌均匀,使原料表面上一层薄浆。与挂糊不同的是:挂糊是事先将糊调好,糊较厚较稠;而上浆

的糊可直接加在原料上,较稀较薄。上浆多用于滑炒、滑熘等。

挂糊、上浆的作用:由于油炸时温度比较高,原料上的粉糊受热后会立即凝成一层保护层,使原料不直接与高温油接触,得以保持原料内的水分、鲜味、营养成分不致

流失,制作的菜肴就能达到松、嫩、香、脆的目的,既使菜肴形色美观,又可保持营养成分。

本书所用的糊的种类如下:

1.蛋清糊: 也叫蛋白糊,用鸡蛋清和水淀粉调制而成,或用鸡蛋、面粉、水调制而成。还可加入适量的泡打粉助发。色泽淡黄、质地松软。制作时,蛋清不打发,只要均匀地搅拌在面粉或淀粉中即可。一般适用于软炸。

2.蛋泡糊: 也叫雪花糊,将鸡蛋清用筷子顺一个方向搅打成泡沫状(直到筷子在蛋清中能够直立不倒为止),然后加入干淀粉搅拌成糊。用它挂糊制作的菜肴,外观形态饱满, 口感外松里嫩。一般用于松炸菜肴或某些形态比较特殊的菜肴。制作蛋泡糊,除强调打发(要顺一个方向,不能停顿) 外,还要注意加干淀粉,否则糊易出水,菜难制成。

3.蛋黄糊:用鸡蛋黄加面粉或干淀粉加水搅打而成,可使制作的菜色泽金黄,一般适用于酥炸、炸熘等烹调方法。酥炸后食品外酥里鲜,食用时蘸调味品即可。

4.全蛋糊:用整只鸡蛋与面粉或干淀粉加水搅打而成,制作简单,适用于炸制拔丝菜肴,成品金黄色,外松里嫩。

5.脆糊: 将面粉50克、干淀粉10克、盐0.6克、泡打粉(发酵粉) 2克放入碗中拌匀,再加入清水60毫升和匀,最后放植物油15克轻轻搅匀,静置30分钟即可。一般适用于酥炸、干炸、拔丝的菜肴,制成的菜具有酥脆、酥香、胀发饱满的特点。

焯水

就是把经过初加工的原料放入水锅中加热至半熟或刚熟状态,随即取出以备进一步切配成形或正式烹制菜肴之用。焯水的作用是去掉原料的异味,或做熟前处理以便于烹调。大部分蔬菜及一些有血污或有腥臊气味的肉类原料都需要焯水。焯水分冷水锅和沸水锅两类。焯水时,有时会在水中加盐、味精、料酒等对原料同时进行入味。

冷水锅焯水:是原料与冷水同时下锅,适用于体积较大和含有苦味、涩味的蔬菜以及腥臊味重、血污多的牛肉、羊肉、下脚料(肠、肚等)。

沸水锅焯水:是待水加热至沸滚时,再将原料下锅,适用于体积小、含水量多的叶类蔬菜以及腥味小、血污少的禽类原料和猪肉等。

过油

走油

将已经成形的原料或经焯水处理的原料,放入油锅内加热成半成品,使原料达到滑嫩香脆的特点。过油分走油和滑油两种。

走油:即炸,是将原料放入油量多、油温高的油锅中进行炸制的一种方法。技术关键:油量要没过原料,油温要有七至八成热;挂糊的原料走油时应逐一下锅,小型原料要拌散下锅,防止黏在一起。

滑油:把经过加工的小型原料放入五成热以下的温油锅中进行滑制的方法。技术关键:锅要洗净,锅烧热再下油,油温要控制在二成热以上、五成热以下;原料一般要上浆,要拌散下锅,并随即用筷子拨散,时间不能过长。

勾芡

在菜肴接近成熟、准备出锅前,将调好的水淀粉汁(芡汁) 淋入锅内,或在菜肴装盘后,将烹好的芡汁浇在菜肴上,勾芡后的菜肴汤汁稠浓。勾芡的目的:增加菜肴汤汁的黏性;增加菜肴的光泽,保持菜肴的温度。勾芡的方法有多种,在本书中,如无特别说明, 勾芡是指在出锅前将水淀粉淋入锅内的菜肴上。

识别油温

走油和滑油都要正确掌握油温。油的沸点可达250℃,油温高低一般称为“几成热”, 每成热约计为30℃。例如三四成热即90℃~130℃。油锅温度的分类及判断方法为:

1.温油锅:三四成热,90℃ ~130℃,油面平静,无烟、无响声,原料下锅后,周围

出现少量气泡。

2.热油锅:五六成热,130℃ ~170℃,油面从四周向中间翻动,稍有青烟,原料下锅

后四周有较多的气泡。

3.旺油锅:七八成热,170℃ ~230℃,有青烟,油面平静,如果用手勺搅动时有响

声,原料下锅后周围有大量气泡,并伴有爆炸声。

煸炒

又叫生炒,是将加工成薄片或丝、条、丁状的小型原料直接用旺火热锅热油翻炒的方

法。技术关键:原料事先不经调味料拌渍,不需挂糊上浆,起锅时不勾芡,原料依次下

锅,断生即成。

淋尾油

将少许烧热的猪油或植物油浇淋在即将出锅的菜肴上,以增加菜肴的光泽度。或将少

许香油或红油浇淋在即将出锅的菜肴上,以增亮、增味、增香。

刀工基础

刀具的种类

刀具的种类很多,按功能分为砍刀、片刀、蔬菜刀、刨皮刀、火腿刀、番茄刀、西瓜刀、面包刀、多用刀等;按刃口分为一体钢刀和夹钢刀;按材料分为碳钢刀、不锈钢刀、

高碳不锈钢刀等。

选菜刀的经验

不论你选用不锈钢刀还是传统的钢刀,都要求刀面光滑,没有凹凸不平的现象。从刀刃到刀背是从薄到厚的均匀过渡。用刀刃削另一把刀的刀背,倘若能削下铁屑,顺利向前滑动,就说明钢口好。

防菜刀生锈去锈妙法

使用以下方法即可避免菜刀生锈:菜刀使用之后,一定要用清洁剂和清水刷洗干净, 然后用热水烫一下,再用干洁抹布擦干,这样菜刀就不会生锈了。

去除菜刀异味秘诀

菜刀切过鱼或葱蒜等食物,如没有及时清理干净,会留有腥臭气味。要消除刀上的异味,可用生姜片擦刀面,或将刀在火炉上迅速烤一下,再用温水洗净。用柠檬皮擦拭,也可去除菜刀异味,但柠檬汁容易使菜刀生锈,所以擦后需用水洗净擦干。

磨菜刀的正确方法

碗底蹭几下便可,殊不知这样会损坏刀刃。在磨刀之前,先把菜刀在盐水里浸泡20分

钟,然后把菜刀拿出来。用盐水浇着磨,才能将刀刃磨得锋利。磨刀时要做到:正反次数

一致;要用力均匀;等磨刀石表面起沙浆时再洒水;刀的两面和前后及中部要轮流均匀地

磨到。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刀刃平直、锋利,刀磨完后要用清水洗净,擦干。

刀工的四大作用

一、便于烹调:我们知道:菜肴的烹调方法很多,各种不同的烹调方法需要不同的刀工。比如干煸牛肉丝的肉丝要粗点,清炒牛肉丝的肉丝就应细些;又如羊肉,运用炖法烹调,切块要大一些,采用爆炒法烹调,块就需要小些。

二、便于入味:有的原料不进行刀工处理,调味品就很难渗入内部,难以形成美味。如表面光滑的鲜墨鱼,切成大块后爆炒,味道就很难渗入。只有在大块表面切上多十字刀纹,增大受热面,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入味。又比如鱼,直接烧制也不易渗入调味料,但表面经过刀工处理后,就能让其味透入肌里。

三、便于食用:整块较厚较大的原料,如整的猪、牛、羊是无法食用的,必须经过刀工进行剔骨、去皮,切成丁、丝、片、条等小形状,才便于食用。

四、整齐美观:原料切成规格一致、粗细相等、长短一样的丝、片、条,美观整齐, 诱人食欲,特别是花色菜肴,更能突出刀工的作用。比如在韧性原料如猪腰、墨鱼上切上花刀,经过油加热后就能卷曲成美丽的花形,正所谓“刀下生花,油里开花”。

刀工的五大要求

一、根据原料的性质进行刀工:原料的质地有脆、韧、软、松等不同性质,有的有骨,有的无骨,需要采用不同的刀工处理。比如:牛肉质老,就应横着纹路切;猪肉较嫩,要斜着纹路切;鸡肉最嫩,就要顺着纹路来切。黄瓜质脆,用直刀切;面包松暄,就用锯切;煮好的白肉,最好是锯切加直切。同是切块,有骨的块就要比无骨的块小些;同是切片,质地脆嫩的要比质地韧硬的厚些;同是切丝,质地松软的要比质地较韧的粗些。

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即可去除菜刀上的锈:一是先用食醋擦洗一下,然后用温水冲洗,

即可除掉;二是用食盐沾少许水擦洗锈斑,也可顺利去除;三是用淘米水泡一会再洗,便

可轻松去净。

二、根据烹调的要求进行刀工

中国菜肴的烹调方法粗算有三十多种,细分就有百余法。各种烹调方法所使用的火力有强弱,加热时间有长短。所以刀工要适应不同的烹调方法。如爆、熘、炒的烹调方法,要求旺火速成,口感滑嫩,因此原料在刀工上就要切得薄一些,小一点;过分厚大,既不易熟又难入味。

又如炖、煨的烹调方法,小火时间长,要求口感酥烂,所以在刀工时应切得厚、大一

些。如过于细小,经加热后就会成糊状,又降低食用价值。再如烧、蒸的烹调方法,需要大块或整只的原料,就需要根据这类烹调方法,将原料剞上各种刀纹。

三、原料刀工后要整齐划一

切好的肉丝、肉条,必须粗细均匀,长短一致,不能有连刀出现,更不能切成韭菜扁,也不能切成一头粗一头细的老鼠尾,否则成菜的形态不美。切好的鱼片、鸡片,必须大小一样,厚薄相同。如果大小、厚薄不一,在烹调时薄的已熟,厚的还没熟透,或等厚的熟透,薄的早已过火或碎烂。调味也很难均匀。

四、原料刀工后要干净利落

刀工处理后的原料,无论是条与条之间,丝与丝之间,块与块之间,都不能有连接, 或肉断筋不断,似断非断的现象,否则,不仅影响菜肴的质量,也会影响菜肴的美观。

五、原料刀工时应物尽其用

在刀工操作中,用料应有计划,要量材使用,做到大材大用,小材精用,不浪费原材料。例如大料改为小料时,落刀前就得心中有数,使其每一刀都能得到充分利用。能切肉丝的不轻易用做切肉片,能切肉片的不能拿去制馅。


……



前言/序言

编者的话

湘菜即湖南菜,至今已有2000 多年的历史。1974 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一套西汉随葬竹简菜谱上, 已记载了100 多种名贵湘菜和11 种烹饪技法, 说明在当时湘菜已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在随后的2000 多年中, 湘菜不断创新改进, 至明清时期达到高峰, 菜系特点趋于成熟, 与鲁、川、粤、闽、苏、浙、徽等菜系一起, 被称为“八大菜系”。

近年来, 湘菜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征服了众多食客, 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湘菜不断推陈出新,硕果累累,湘菜品种已由原来的2000 多个增加到6000多个, 名菜达400 余种。这些湘菜新品在全国各地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以湘菜为主的酒家、饭店在全国异军突起, 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地已有近万家生意红火的湘菜馆。其中,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的湘菜馆,多的已过千家。

湘菜取得这样的成功,与湘菜勇于创新、兼收并蓄分不开,其亲民性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湘菜从来不缺乏制作精致、用料讲究、烹制复杂、原汁原味的高档菜式, 燕、翅、鲍、参、肚都是湘菜的入席之选, 但在平和、理性、节制、务实、回归自然的美食之风气兴起的现在, 选料广泛、注重口味、价廉物美的湘菜更加获得了大众的青睐。在湘菜中, 简简单单的原材料就可烹制出美味菜肴; 而采用不同的制法, 就能将青椒变成烧辣椒、擂辣椒、酱辣椒、辣椒、白辣椒, 将红椒变成剁辣椒, 将豆角变成干豆角、酸豆角、卜豆角……用简单的方法赋予食品原料以美味, 是湘菜的一大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说, 湘菜是非常适合家庭制作的。

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湘菜、学会制作湘菜, 我们特地选取了生活中常见常用的食物材料189种, 详细介绍了用这些食物材料制作的广为流传并适合家庭制作的湘菜共1000 道, 其中既有传统佳肴, 也有创新菜式, 荤素并举, 各种做法兼顾。具体分为:

◆素菜类: 主要包括蔬菜、菇菌、豆制品等, 共介绍菜品325道。

◆畜肉类: 主要包括猪肉、牛肉、羊肉等, 共介绍菜品260 道。

◆禽蛋类: 主要包括鸡、鸭、肉鸽、鹌鹑以及各种蛋类, 共介绍菜品154道。

◆水产类: 主要包括鱼类、虾、蟹、甲鱼等水产品, 共介绍菜品187 道。

◆点心主食: 各种美味点心以及常见的湖南特色主食, 共74道。

同时, 我们在书中穿插了一些实用的小栏目:

◆ “养生堂”: 64个, 介绍食物的养生知识。

◆ “厨艺分享”: 65 个, 介绍烹饪经验, 特别是一些湘菜特有的原料的制作方法, 包括剁辣椒、酸豆角等。

◆ “相宜相克”: 67 个, 以图解形式, 直观明了地介绍67 种常见食物的相克相宜知识。

衷心希望这本实用方便的美食工具书能够帮助广大读者朋友提高厨艺, 让大家的一日三餐更加丰富, 饮食更健康!

本书编委会

2016 年11月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风味川菜精选集:从码子到宴席的烹饪艺术》的图书简介。 --- 《风味川菜精选集:从码子到宴席的烹饪艺术》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一部简单的食谱汇编,而是一部深入探索川菜博大精深烹饪哲学的深度指南。它聚焦于川菜体系中那些经典、精妙且变化万千的技艺与风味,旨在为烹饪爱好者、专业厨师以及所有渴望理解“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真谛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详实且可操作的实践框架。 川菜,以其复杂多变的味型和对辣椒、花椒的精妙运用而闻名于世。本书将川菜的魅力拆解为三个核心维度进行阐述:基础构建(底味与码子)、味型精研(十八般武艺)、以及菜式升华(宴席布局与创新)。 第一部分:基础构建——川菜的骨骼与血肉 川菜的灵魂在于其醇厚的底味和精细的辅料准备。本部分将细致剖析支撑起所有川菜风味的基石。 一、油料与香料的炮制艺术 红油的秘密: 详细对比不同辣椒品种(二荆条、朝天椒、灯笼椒)在制作红油时的特性、油温控制的黄金比例,以及浸泡香料(如八角、桂皮、草果)的时间掌握,以达到“色红而味不燥”的境界。 花椒的活性与应用: 区分大红袍、青花椒、马坝花椒的麻度与香气特点。介绍如何通过低温烘焙和热油激发其最大活性,并探讨在不同菜肴中(如麻婆豆腐、夫妻肺片)的应用比例。 复合香料的配比: 深入讲解川菜常用香料包的配方哲学,例如用于卤水和红烧的“老卤配方”与用于炝炒的“炝锅香料”的差异化组合。 二、高汤与码子的哲学 川菜的鲜美,往往建立在熬制精良的高汤之上。本书不仅提供基础的鸡骨、猪骨高汤熬制方法,更重点阐述了“味型码子”的制作。 经典码子解析: 详细介绍泡椒、泡姜、芽菜、豆豉、郫县豆瓣酱在不同菜肴中的“预处理”方式。例如,豆瓣酱需要“打油”才能释放其醇厚酱香,而芽菜则需要用油煸炒至酥香,才能成为回锅肉的精髓。 汁水与勾芡的平衡: 探讨如何根据菜肴的特性(如鱼香、怪味、家常)调配淀粉的用量,确保芡汁均匀附着于食材,达到“薄芡”或“浓汁”的标准效果。 第二部分:味型精研——川菜的十八般武艺 川菜之所以复杂,在于其味型的变化无穷。本书将“鱼香”、“怪味”、“荔枝味”、“椒麻味”、“酸辣味”等十大核心味型进行解构、重组与实践。 一、鱼香的层次构建 鱼香味的精髓在于“无鱼而有鱼之香”。本书摒弃简单的糖醋模式,深入剖析了鱼香酱汁中泡椒的咸鲜、姜蒜的辛辣、糖的层次感和醋的醇厚感如何相互作用。提供了针对不同食材(肉片、茄子、豆腐)的鱼香比例微调方案。 二、复合味型的拆解与整合 怪味与麻辣: 如何精确控制芝麻酱的比例,使其在麻、辣、甜、咸、酸、香六味中达到完美的平衡点,不偏不倚。 荔枝味与糖醋的区分: 阐明荔枝味(常用于干煸和滑炒菜式)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酸甜比高于普通糖醋,并且往往辅以葱姜汁提香,以模拟水果的清新感。 干煸的火候掌控: 针对干煸系列(如干煸四季豆、干煸牛肉丝),详述如何通过“煸透”的技巧,将食材内部的水分完全逼出,使之产生焦香酥脆的质地,这是川菜“干香”流派的标志。 第三部分:菜式升华——从家常到宴席的进阶 本部分聚焦于经典菜肴的深度解析和宴席组合的艺术。 一、经典菜品的“正宗化”演绎 书中收录了数十个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菜品,但其讲解方式超越了基础步骤: 1. 宫保鸡丁: 强调“糊辣荔枝味”的精准实现,以及鸡肉上浆嫩滑的独家技巧。 2. 麻婆豆腐: 细致分析“烫、嫩、麻、辣、酥”五大要点,特别是“酥”——即肉臊炒香的火候与豆豉的搭配。 3. 回锅肉: 深入讲解“灯盏窝”的成型技巧,以及二刀肉的肥瘦比例选择,确保煸炒出的肉片边缘焦化而中心软糯。 二、宴席的“味型排序” 成功的川菜宴席不仅是菜品的堆砌,更是味型和口感的有序过渡。本书提供了一套实用的宴席规划指南: 冷菜的铺垫: 如何选择清爽或微辣的凉菜(如口水鸡、夫妻肺片)来开启味蕾。 热菜的节奏: 规划从酸辣、麻辣的重口菜,到清淡的汤菜(如开水白菜的制作要点),再到收尾的甜品(如红糖糍粑)的合理上菜顺序。 色彩与形态的平衡: 讲解如何利用不同食材的自然色泽,在宴席上形成视觉上的和谐统一,避免菜色过于沉闷或单一。 《风味川菜精选集》旨在提供一个立体、多维度的川菜学习平台,让读者不仅学会“怎么做”,更能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从而真正掌握川菜复杂而迷人的烹饪精髓。本书是献给所有追求极致风味和烹饪匠心的美食家的宝贵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终于等到一本真正让我心动的菜谱书了!《家常湘菜1000例》这个名字就足够吸引我,光是想象一下那红彤彤、香喷喷的湘菜,口水就已经开始分泌了。我一直觉得,美食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情感的寄托。湘菜,对我来说,更是充满了家的味道,小时候妈妈做的那些家常小炒,至今仍是舌尖上的最美好的记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我寻找的那把钥匙,打开了通往那些温暖回忆的大门。我期待着书中能够详细地介绍每一道菜的做法,不仅仅是简单的步骤罗列,而是包含食材的选择、处理的窍门,甚至是一些关于这道菜背后的小故事或者文化渊源。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厨师,耐心地指导我,让我这个厨房新手也能做出地道的湘菜。比如,一道简单的青椒炒肉丝,看似普通,但其中蕴含的火候、调味,都有讲究。我希望书中能点拨我,如何炒出肉丝的嫩滑,如何让青椒的清脆和肉丝的香气完美融合。我更期待的是,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如何调整辣度的建议,毕竟每个人的口味都有差异,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调整,才是最贴心的。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菜谱,更是一本能让我感受到湘菜魅力、重拾厨房乐趣的指南。

评分

对于我这个从小就吃湘菜长大的“湘二代”来说,家乡的味道永远是最牵动我心的。每次回老家,吃到妈妈做的那些熟悉的味道,心里都暖暖的。现在在外地工作,虽然也能找到湘菜馆,但总觉得少了点家里的那份亲切感。《家常湘菜1000例》这个名字,一下子就戳中了我的泪点。我期待这本书能真正还原湘菜的精髓,不仅仅是罗列菜谱,更重要的是,它能传递出那种湘菜特有的烟火气和人情味。我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湘菜的传统烹饪方法,以及一些改良创新,让我们可以更方便地在现代厨房里复刻。比如,那些需要长时间炖煮的煨菜,如何在家也能做得软烂入味;那些讲究刀工的精细菜肴,如何才能在忙碌的生活中快速完成。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湘菜食材的介绍,比如不同种类的辣椒、豆豉、以及各种香料的使用方法,让我能更深入地了解湘菜的味觉密码。当然,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重温那些关于家的味道,让我在异乡也能感受到一份温暖。

评分

作为一名美食爱好者,我一直对中国各地的地方菜系都有浓厚的兴趣,其中,湘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尤其吸引我。《家常湘菜1000例》这个书名,预示着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学习湘菜的“百科全书”,它不仅提供海量的菜谱,更重要的是,它能深入浅出地讲解湘菜的烹饪理念和技巧。我期待书中能有详细的食材解析,比如如何辨别新鲜的食材,以及不同食材的最佳处理方式。同时,对于烹饪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火候掌控和调味比例,我也希望书中能有细致的指导,例如,如何通过观察食材的变化来判断火候,如何根据食材的特性来调整调味料的用量。我更希望的是,这本书能够包含一些不同风味的湘菜,比如以辣椒为主的鲜辣菜肴,以豆豉为主的香浓菜肴,以及一些清淡的、保留食材原味的菜肴。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关于湘菜的文化背景介绍,或者是一些名厨的经验分享,那就更完美了,能让我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能了解到湘菜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评分

我一直对烹饪充满热情,尤其对湘菜情有独钟。湘菜的魅力在于它的火辣、香浓,以及那种能够瞬间唤醒味蕾的神奇力量。但说实话,自己在家尝试做湘菜,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要么是辣度不够,要么是味道不够地道。《家常湘菜1000例》这个名字,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1000例,这数量就足够我研究一阵子了!我更看重的是书中的“家常”二字,它意味着这些菜肴都是贴近生活的,是普通家庭也能轻松驾驭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讲解每一道菜的制作过程,从食材的挑选、处理,到火候的掌握、调味的技巧,都能有深入浅出的介绍。比如,如何才能让辣椒的辣味恰到好处地融入菜肴,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麻辣;如何才能让肉类炒得嫩滑入味,而不是干柴无味。我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不同辣度辣椒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的建议,甚至可以根据不同季节的食材,推荐一些应季的湘菜。当然,我也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摆盘的小技巧,让家常菜也能变得有仪式感,提升用餐的幸福感。

评分

这本书简直太及时了!最近工作压力有点大,回家就想着能简单快速地做点好吃的,犒劳一下自己。湘菜我一直都很喜欢,那种鲜辣过瘾的味道,特别下饭,吃了就觉得浑身都充满了能量。看到《家常湘菜1000例》这个书名,我简直两眼放光。我最怕那种菜谱书,上来就一堆复杂的步骤,还要用到各种我叫不上名字的调料,看着就头疼。《家常湘菜1000例》要是能提供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家常”做法,那简直是福音。我理想中的菜谱,应该是那种我可以在家随手找到食材,不需要跑遍全市去采购的。最好能有一些“一锅出”或者“快手菜”的分类,这样我下班回家,半小时就能搞定一顿饭,而且还特别美味。当然,我也很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食材搭配的小贴士,比如哪些蔬菜和肉类一起炒会更提鲜,或者如何用简单的香料激发出食材的原味。我还特别想知道,如何才能在家做出像外面餐馆里那样,色香味俱全的湘菜。比如,像毛氏红烧肉,或者干锅系列的菜,我一直觉得很难在家复制出那种醇厚的味道,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指引。

评分

介绍的菜还是挺多的,结果有待考证

评分

还可以 不错哦

评分

不错,菜品齐全,书的质量不错

评分

东西已收到,很满意,快递也很快早上就收到了,快递员辛苦啦

评分

书收到了,看着还不错?。

评分

东西不错物有所值…继续努力

评分

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

图片清晰哈哈哈哈哈哈好喜欢

评分

介绍的菜还是挺多的,结果有待考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