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膳食的革命
定價:29.80元
作者:霍洪濤
齣版社:西藏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7-01
ISBN:9787223026703
字數:
頁碼:22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國的飲食文化,曆來講究“色香味俱全”,卻少瞭“營養搭配”,因此雖然我們講“民以食為天”,但食卻以味為先。絕大多數中國人所一直追求的,始終是對口味的滿足,而後在口味的基礎之上兼顧一下自己心中有限的營養理念。這樣的飲食方式,與“健康膳食”這一層次還有著很大的差距。
內容提要
現代社會的工業化發展,使人們可以享用的食物品種大大增加,但也導緻瞭各種有害物質對食物的汙染機會明顯增多,如殘留農藥、工業廢水、生活垃圾、非法使用的有毒有害添加劑等。食品衛生問題引起的疾病甚至死亡事件,更促使人們提高對食源性健康危害的防範意識。有鑒於此,在現活中應該牢固樹立食品衛生的觀念,學習和掌握保證食品衛生的有關知識和措施。
由於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體重過高和過低都是不健康的錶現,都會縮短壽命。體重在超重水平就可以明顯增加心腦血管病、腫瘤和糖尿病的發病率,肥胖者除以上幾種疾病外,還易患骨關節病、脂肪肝、膽石癥、痛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閤徵、內分泌紊亂等多種疾患。體重過低說明身體的營養不良,可以影響未成年人身體和智力的正常發育:成年人體重過低易齣現勞動能力下降、骨量丟失和骨摺、胃腸功能紊亂、免疫力低下、女性月經不調和閉經、貧血、抑鬱癥等多方麵病理錶現。
良好的就餐環境首先要體現在心情上。愉快的心情,可以營造輕鬆的就餐氛圍,有利於消化液的分泌、食物的攝取和消化。把憤怒、憂愁、悲傷、驚恐等不良情緒帶到餐桌上,會影響食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對健康不利。
目錄
作者介紹
霍洪濤,畢業於長春中醫藥大學中醫係,國傢職業資格認證營養師三級(高級),在臨床醫學、營養學領域頗有心得,多次參與營養師職業資格認證考試的培訓輔導、疑難解答,曾從事老年人健康營養普查和學生營養食譜製訂等工作。藉助對中西醫臨床醫學和營養配餐學的雙重認識,結閤社會環境現狀,緻力於尋求一條將營養膳食、健康養生與居民生活自然融閤的途徑。
文摘
對於年輕人來講,如今無論在哪個城市,甚至是小鎮,都可享用到各種中餐西餐、日韓料理、南北大菜。很多人“吃”的是流行、美味、浪漫,很少有人考慮健康閤理。加之現在快速的生活節奏和沉重的工作壓力,使得許多人無暇考慮自己口中究竟在吃什麼,也就齣現瞭許多“拿健康換金錢,再用金錢治疾病”的情況。
對於一部分中老年人來講,在若乾年以前,中國許多地方還在為溫飽發愁,難以顧及營養。因此,物質條件製約著我們的餐桌,決定瞭我們的餐桌上就是那些東西——各種粗糧和青菜豆腐,連油和調味品都是十分有限的。那時候的很多人都在幻想,幻想有一天,每天餐桌上都能像過年一樣豐盛,有細糧吃、有肉吃,那就是他們想要的生活。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瞭,細糧與肉類更是應有盡有。為瞭彌補舊日的遺憾,也是為瞭將自身固有的傳統觀念“吃肉香”化作現實,於是餐桌上肉食成山,而且菜色濃重,經常是盤底或食物上積裹著厚厚的一層油。而事實上,這樣的飲食反而更不健康。
健康決不等於吃飽,而“營養元素”和“營養搭配”的概念也是決不相同的。衣食無憂之後,人們反而走嚮瞭另一個,大量食用肉類,輕視甚至無視榖物和蔬菜。很多人都是為瞭營養和健康選擇瞭“高營養”“健康”的膳食,然而得到的結果卻往往事與願違——營養是有瞭,但是卻開始過剩,不但造成瞭亞健康,甚至還引發瞭各種各樣的“富貴病”。並且,一些健康謬論宣傳、迷惑和誤導瞭一些知識缺乏、急需必要知識充實自己的國人。長期下來,中國居民形成瞭很多錯誤的飲食觀念和飲食習慣,並且根深蒂固,一些人甚至開始摒棄傳統,效仿西方的飲食。
也有很多人認為:吃飯就是吃飯,隻要吃就行,吃飽瞭就可以。而這樣的觀念是極其不科學,甚至近乎愚昧。我曾接觸過一個青年人,問他:“你覺得人為什麼要吃飯、吃菜?”他的錶情自然得超乎我想象,迴答齣瞭一句聽起來極其有道理的答案:“吃飽飯,就能有勁;吃菜是為瞭有滋味,不吃菜的話飯沒有滋味,就不能把飯吃下去。菜越好吃,飯就吃得越多,我吃肉時就比吃菜時吃的飯更多。”他說得不對嗎?是對的,但如果大多數人對於膳食的認識僅僅停留在這種程度,那麼就令人擔憂瞭!
序言
要天天吃早餐並保證其營養充足,午餐要吃好,晚餐要適量。不暴飲暴食,不經常在外就餐,盡可能與傢人共同進餐,並營造輕鬆愉快的就餐氛圍。零食作為一霸三餐之外的營養補充,可以閤理選用,但來自零食的能量應計入全天能量攝入之中。
——摘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
老實說,一開始是被《膳食的革命》這個書名吸引的,總覺得“革命”這個詞聽起來就很有力量,充滿瞭未知和可能。翻開書頁,我發現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不像一般的科普讀物那樣闆著臉講道理,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和生活氣息。書中的內容,與其說是關於“吃什麼”,不如說是關於“如何吃”,以及“為什麼這樣吃”。作者深入淺齣地剖析瞭現代飲食習慣的弊端,以及這些弊端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健康,甚至生活質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慢性炎癥”的部分,作者用非常易懂的比喻解釋瞭這個概念,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為什麼很多看似不相關的疾病,根源可能都在於長期的炎癥。書裏還穿插瞭很多關於曆史、文化以及社會因素對飲食習慣的影響的探討,這一點讓我覺得這本書的格局非常大,不僅僅局限於個體層麵。它讓你從更宏觀的角度去審視我們與食物的關係,思考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是如何塑造我們的飲食選擇的。閱讀過程中,我經常會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生活習慣中,有哪些是被作者點破瞭的“雷區”,又有哪些是可以藉鑒和改進的“新思路”。這本書不是那種看完就丟的書,它更像是一個引路人,會不斷地在你腦海中迴響,讓你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覺地去實踐書中的理念。我感覺自己仿佛獲得瞭一套認識身體、認識食物的“新視角”,對很多以前不理解的健康問題,都有瞭豁然開朗的感覺。
評分這本書,讓我對“吃”這件事産生瞭前所未有的敬畏感。在讀《膳食的革命》之前,我一直覺得健康飲食是一種“限製”,是需要犧牲很多口腹之欲纔能達到的目標。然而,這本書完全改變瞭我的看法。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健康飲食,恰恰是一種“賦能”,是一種通過優化飲食來提升身體機能,從而獲得更充沛精力、更好情緒和更強大免疫力的過程。作者在書中花瞭大量的篇幅去講解“食物與大腦”的關係,以及“情緒性進食”的心理機製,這一點對我觸動很大。我以前總以為自己是因為壓力大纔忍不住吃甜食,看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這背後可能隱藏著更深層次的身體信號,而我的飲食習慣,可能正在加劇這種惡性循環。書裏的一些實驗數據和研究成果的引用,都非常有說服力,讓我對作者的觀點深信不疑。同時,作者也提供瞭一係列非常實用的“行動指南”,比如如何製定個性化的飲食計劃,如何在傢製作營養豐富的代餐,以及如何應對聚會時的飲食挑戰等等。這些建議都非常具有操作性,讓我覺得實現健康飲食並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調整來實現的。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被動接受食物的個體,而是能夠主動掌控自己健康的人。
評分《膳食的革命》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就是“清晰”和“賦權”。在閱讀之前,我對各種關於健康飲食的信息感到非常睏惑,各種說法層齣不窮,甚至相互矛盾,讓我無所適從。但是,這本書以一種非常係統和邏輯的方式,為我梳理瞭關於飲食和健康的復雜圖景。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告訴我們“應該吃什麼”,而是深入地講解瞭“為什麼”。她用大量易懂的語言,解釋瞭各種營養素在身體中的作用,以及不同食物組閤對身體産生的具體影響。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食物的分類”和“如何構建均衡膳食”的部分,這些內容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如何從根本上規劃自己的飲食,而不是被動地去模仿彆人的食譜。而且,作者在書中也非常強調“個體化”的重要性,她告訴我們,適閤彆人的飲食方式,未必適閤自己,我們需要通過瞭解自己的身體,找到最適閤自己的健康之道。這一點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我之前總是試圖去遵循那些“萬能”的飲食方案,結果效果並不理想。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健康飲食,是建立在對自己身體的深刻理解之上的。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獲得瞭一把解鎖身體健康秘密的鑰匙,我對自己的身體有瞭更強的掌控感,並且充滿瞭探索健康生活的信心。
評分哇!這本書,《膳食的革命》,我簡直是愛不釋手!剛拿到手的時候,還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營養學指南,結果完全齣乎意料。作者用非常生動形象的語言,把那些復雜的營養學知識講得像講故事一樣,讓我這個從來對健康飲食提不起興趣的人,都看得津津有味。書裏有很多案例分析,都是生活中真實發生的故事,有的人通過改變飲食習慣,不僅解決瞭睏擾多年的健康問題,整個人都煥發瞭新的活力。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食物能量”的部分,作者解釋瞭不同的食物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和情緒的,這一點我以前從未想過。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對“吃”這件事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是簡單的填飽肚子,而是對身體的一種投資,一種關愛。我現在每次吃飯,都會下意識地去想,我吃的這些東西,會對我的身體産生什麼樣的影響。這種覺察力,真的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財富。而且,書中提供的建議非常接地氣,不是那種遙不可及的理論,而是我們可以立刻在生活中實踐的。比如,作者提到瞭如何聰明地選擇加工食品,如何在傢就能做齣健康又美味的餐點,這些都讓我覺得很有幫助。總之,如果你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感到迷茫,或者想要改變現狀,又不知道從何下手,《膳食的革命》絕對是你不能錯過的一本書。它會用一種溫柔而強大的力量,引導你走嚮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評分《膳食的革命》這本書,我必須說,它顛覆瞭我之前很多關於飲食的固有認知。我之前一直認為,健康飲食就是少吃油、少吃鹽、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身材就好瞭。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健康飲食的內涵遠不止於此。作者在書中詳細闡述瞭食物的“質量”和“多樣性”的重要性,以及它們對我們身體各項機能的深遠影響。我尤其驚嘆於作者在解釋“腸道菌群”和“微量營養素”時所展現齣的深度和廣度,這些概念我之前也聽說過,但總是覺得離我生活很遠,這本書卻把它們講得活靈活現,讓我看到瞭它們與我們日常情緒、免疫力甚至思維能力之間的緊密聯係。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覺得精力不濟、情緒低落,甚至注意力不集中,可能都與我們日常的飲食有著韆絲萬縷的關係。書中的一些章節,比如關於“抗氧化劑的真實作用”以及“如何識彆隱藏在食物中的‘僞健康’”的部分,都讓我受益匪淺。我以前很容易被各種食物廣告和所謂的“健康食品”所迷惑,但讀完這本書,我學會瞭如何去辨彆,如何去做齣更明智的選擇。而且,作者的語氣非常客觀理性,既不誇大其詞,也不故弄玄虛,用紮實的科學依據和豐富的案例,一點點地引導讀者去探索更健康的飲食模式。這本書就像一個啓濛老師,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餐盤,並且願意為更健康的自己做齣改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