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沙縣小吃大觀/沙縣非物質文化遺産叢書
定價:88.00元
作者:張卿雄,黃長明,沙縣非物質文化遺産叢書編委
齣版社:廈門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61566466
字數:
頁碼:26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沙縣小吃大觀/沙縣非物質文化遺産叢書》對沙縣小吃的源流探尋、經濟人文背景、製作技藝、發展脈絡、市場效應及影響等有著從宏觀到微觀的記述。這種記述是建立在編纂者對沙縣小吃相關資料以及相關檔案的大量掌握的基礎上,建立在編纂者長期以來對沙縣小吃的密切關注的基礎上,不同於近年來頗為盛行的憑虛構、想象杜撰齣的“傳奇”。
目錄
導言:沙縣小吃的邀請
沙縣小吃製作工藝——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之一
沙縣小吃探源
沙縣小吃的特點
沙縣小吃文化的積極意義
1996:沙縣小吃潛在的危機及對策
文化遺産保護之原則——以沙縣小吃製作工藝為例
鄉土社會裏的小吃
商品市場裏的小吃
有城就有沙縣小吃
沙縣扁肉與北方餛飩的區彆
沙縣“扁肉”原來叫“麵食”
沙縣燒賣與甜燒賣
夏茂甜燒賣
再說沙縣燒賣
沙縣蒸餃
沙縣鍋貼
沙縣切麵
沙縣太平麵
沙縣拌麵、清湯麵和扁肉麵
沙縣包子和小籠包
沙縣春捲與“饆饠”
沙縣花椒餅
沙縣烘燒餅
送“蝴蝶包”和“龍船吊”
土法烘焙金錢酥
年糕的幾種做法和吃法
米凍的幾種做法和吃法——
烏稔飯
鼎邊糊
漿糍與豆豉油
一汽糕和糖
“沉重肥”豇豆包
喜棵“搓搓”
糍粿雜談
麻球及葡珠
夏茂丸仔
吃粑節的由來
烙粑-
沙縣豆腐趣談
再談沙縣豆腐
沙縣豆腐作坊及豆腐菜
沙縣燴豆腐、豆腐丸和烤豆乾
洪武豆腐和金包銀
湖源烤豆腐
綠筍
苦筍
木耳菜
木槿花
苦菜
蕨菜、貓兒筍和菜葒
蕨、蕨粉和蕨粉絲
蔊菜、苦蕒、薺菜不是野菜
從醃芥菜到糖醋蕌
芥菜,鼕菜
從淮山羹說起
夏茂玉糕
艾與菖蒲
鞦風起兮芋止香
芋之考
沙縣臘鴨(一)
沙縣臘鴨(二)
沙縣臘鴨(三)
“炸瓜魚”的來曆
沙縣魚丸
清湯白片雞
南霞泥鰍粉乾
南霞牛肉粉乾
黃鱔泥鰍水中參
夏茂牛係列平話
夏茂豬瑣談
米漿製豬血、豬腸、豬肺
腸之味
紅糟鰍
夏茂小攤食
沙縣蛋索及其他
麥芽糖
煨凍
補鼕
民國沙縣小吃憶舊
在北京吃沙縣小吃
到沙縣吃沙縣小吃
在沙縣說沙縣小吃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沙縣小吃大觀/沙縣非物質文化遺産叢書》:
土法烘焙金錢酥
金錢酥,形如錢幣,故名。因為金錢酥的錶皮沾滿瞭芝麻,江浙一帶又叫芝麻洋錢餅。
金錢酥形似葡珠,是典型的西北地區的麵食小點。
做金錢酥需要用到熟麵粉,使做齣的金錢酥更有味道,更酥脆。熟麵粉的做法通常采用蒸製法。將麵粉裝入容器中,用筷子戳若乾小孔,放人蒸鍋中大火蒸30分鍾,取齣晾涼,倒扣在案颱上,用擀麵杖將其碾成粉狀,並過籮,剔除疙瘩,便是熟麵粉瞭。
留取今次打算做麵點的量,用颳闆在熟麵粉中央挖齣一個孔,樣子就像月球上的環形山,叫開窩。在麵窩裏,加入適量的白糖、花生油、堿以及燒開過的溫水,調和均勻,迅速和成麵團,讓它鬆弛一刻鍾左右,再擀成半厘米厚的麵片,用鐵皮模筒戳齣一個個小圓餅樣的麵坯,將其沾滿芝麻後,排列在烘焙盤上烘焙,就成瞭色澤金黃的金錢酥瞭。
話說到這裏,不知諸位有沒有想過電烤機普及之前,市鎮百姓是怎樣烘焙金錢酥的呢?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訪問瞭現在沙縣麵點名店的老前輩梁先生。梁先生已是80多歲的老人,他與他的老伴做瞭一輩子的金錢酥、芝麻餅、花生餅和蔥肉餅等烘烤麵點。他給我講述瞭傳統的烘焙辦法及烘焙設備,那真正土得掉渣的土法烘焙,若不是梁先生親自口述,恐怕現在沒有幾個人知道瞭。
其實,土法烘焙並不復雜,所謂的烘焙設備不過是三口大鍋而已。其中一口,與尋常百姓傢廚房裏老竈所用的凹型鍋沒有差彆,而另外兩口則是有耳的平底鍋,便於移動,都是鐵鑄的。預備烘焙之前,在凹型鍋裏點燃至少半鍋的炭火,待其燒至半紅,再添加一層新炭,並在上麵覆蓋一層草木灰,與外界空氣處於半隔絕狀態,使得鍋裏的炭火能夠從容地延時燃燒,以保持恒溫。然後將一口平整鋪列瞭金錢酥生坯的平底鍋置於凹型鍋上,並在上麵覆蓋第二口平底鍋。妙就妙在這第二口平底鍋,居然是用來生火燒炭的。如此蔔下“關懷”,兩麵烘焙,的確不是難事,難的是如何掌控烘焙的時間。據梁先生說,有時他也會烤得太過,做齣來的東兩變得焦黑,隻好給豬吃。所以,掌握烘焙時間的本領是靠經驗積纍的,要隨時拉開第二口平底鍋,看看裏麵的生餅是否烤熟。這也就是不可言傳的技藝吧。我心想,個發明這種土法烘焙的人無異於愛迪生和喬布斯。如果你掌握瞭如上的烘焙技藝,你也會做金錢酥。其他的餅食,如花生餅、芝麻餅、蔥肉餅等各式烘焙麵點也不是太難。當然,現在糕餅作坊甚至有的都用上先進的電烤機,這種土法烘焙已經差不多被淘汰瞭。但那種炭火烘焙的味道還是很令人懷念的。
年糕的幾種做法和吃法
年糕,沙縣話叫糖糕,是用糯米、粳米米粉蒸成的米糕,過年。漢人對年糕的重視,是因為年糕不是普通的食品,它的主要用處是年夜敬神祭祖,此外它還是饋贈、招待親友鄰居的食品。
每年臘月以及正月,傢傢戶戶就有做年糕和吃年糕的習俗。新年吃年糕,寓意新年生活比舊年好,小孩個頭也一年比一年高,所以各傢年糕要自己做。年關歲末,做年糕是各傢各戶的一件大事。過去,沙縣城鄉殷實的小戶人傢差不多都備有小石磨,平時磨米、磨麵、磨豆,重要的用途是磨米做年糕。主婦們自己磨粉,自己蒸製。沒有石磨的,藉用鄰居傢的,要排隊等候。
年糕的原料、輔料以及形色雖然各地有所不同,但主要的原料必然是糯米、粳米,各占比例。沙縣小吃同業公會編輯的《沙縣小吃食譜》開齣糯米350剋、粳米150剋的配方,大約隻適閤三口之傢。先是淘米,用清水浸泡4~5個小時,然後磨漿,以布袋裝漿,懸掛高處,瀝去水分,大約全國各地都是一緻的,區彆的是蒸製時采用的輔料不同:一般人傢加紅糖,也有加白糖的,加紅糖的年糕蒸製齣來的顔色是黃色,加白糖的是銀色,象徵著金銀財寶。所以,沙縣人叫年糕也叫糖粿。在閩南、廣東、香港一帶,還有成年糕的做法。
……
序言
我是一名對中華傳統文化,尤其是那些深入人心的民間技藝和地方風物,有著濃厚興趣的愛好者。當我在書店的架子上看到《滿58包郵 沙縣小吃大觀/沙縣非物質文化遺産叢書 9787561566466 張卿雄,黃》這本書時,我立刻被它所吸引瞭。首先,“沙縣小吃”這個詞,對於我來說,早就不單單是指代一種食物,它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一種遍布全國,卻又充滿地方特色的存在。我常常在想,這樣一個看似尋常的街頭美食,是如何能夠跨越地域的界限,深入人心,甚至成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産”?這本書的標題,特彆是“大觀”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叢書”這樣的錶述,給瞭我一個深入探索的絕佳機會。它承諾將帶我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沙縣小吃世界,去瞭解它不為人知的過去,去挖掘那些隱藏在製作過程中的精妙之處,去感受它在曆史長河中留下的印記。張卿雄、黃這幾位作者的名字,也讓我感到一絲敬意,他們應該是對於沙縣小吃有著深刻研究和獨特見解的學者或文化傳承者。9787561566466這個國際標準書號,則是我對這本書專業性和學術價值的另一種信任,它代錶著這本書是經過認真編排和齣版的,能夠為我提供嚴謹的信息。我非常期待通過這本書,能夠更加全麵、深入地認識沙縣小吃,不僅僅是品嘗它的味道,更能理解它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和曆史意義,甚至從中窺探到中國飲食文化發展的一個側麵。
評分作為一名對地方特色美食充滿好奇的饕客,我一直對那些承載著濃厚地域文化的小吃情有獨鍾。《滿58包郵 沙縣小吃大觀/沙縣非物質文化遺産叢書 9787561566466 張卿雄,黃》這本書的標題,無疑像一顆璀璨的寶石,在我尋覓各地美食的旅途中閃耀。書名中的“沙縣小吃”四個字,已經超越瞭單純的食物範疇,它在我心中代錶著一種便捷、實惠、又充滿傢常味道的象徵。無論是深夜加班的慰藉,還是旅行途中果腹的選擇,沙縣小吃總能以其獨特的魅力,治愈疲憊的身體,溫暖孤寂的靈魂。而“大觀”二字,更是令人遐想聯翩,它暗示著這本書將以一種宏大的視角,全景式地展現沙縣小吃的方方麵麵,從起源、發展到傳播,再到其背後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更何況,這本書被收錄在“沙縣非物質文化遺産叢書”之中,這層身份的疊加,立刻將一本美食書籍提升到瞭文化遺産的高度。這讓我不禁開始思考,是什麼樣的技藝,什麼樣的故事,讓這份簡單的小吃,能夠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産?是古老的烹飪手法?是世代相傳的傢族秘方?還是在傳承過程中不斷創新、融入當地風土人情的智慧?9787561566466這個標識,雖然對我這個普通讀者而言並不直接,但它意味著這本書的專業性和係統性,是經過嚴謹考證和精心編撰的成果,而張卿雄、黃這樣的作者名,則為這本書注入瞭靈魂,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渴望通過他們的筆觸,去品味那份屬於沙縣的獨特味道,去感受那份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魅力。
評分我是一個非常喜歡閱讀,並且對那些能夠勾起我美好迴憶或讓我産生全新認知的書籍充滿興趣的讀者。《滿58包郵 沙縣小吃大觀/沙縣非物質文化遺産叢書 9787561566466 張卿雄,黃》這本書,從它的名字開始,就成功地抓住瞭我的注意力。我記得我第一次注意到沙縣小吃,大概是在上大學的時候,那時候生活費有限,但又想吃點美味的,沙縣小吃就成瞭我們宿捨幾個人常去的“食堂”。一份鍋貼,一份扁肉,再來點小菜,簡簡單單,卻能帶來巨大的滿足感。如今,看到這本書將其稱為“沙縣小吃大觀”,並歸類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叢書”,我的內心充滿瞭一種“原來如此”的驚嘆和對未知的好奇。這本書的副標題“沙縣非物質文化遺産叢書”尤其讓我感到振奮,它意味著我將有機會深入瞭解沙縣小吃的起源、發展、製作技藝以及它所承載的文化內涵,而不僅僅停留在對味道的認知層麵。張卿雄、黃這幾位作者的名字,則像是一扇門,門後連接著他們對於沙縣小吃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和深刻理解。9787561566466這個ISBN號,是我對這本書專業性和係統性的一種認可,它代錶著這是一本經過認真編輯和齣版的作品,值得我花時間去細細品讀。我非常希望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那些關於沙縣小吃傳承的故事,瞭解不同地區沙縣小吃的細微差異,甚至探究它如何在全國範圍內傳播並被大眾所喜愛,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
評分作為一個對美食和曆史文化都抱有極大熱情的人,我一直相信,每一道廣受歡迎的食物背後,都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都承載著一個地方的記憶。《滿58包郵 沙縣小吃大觀/沙縣非物質文化遺産叢書 9787561566466 張卿雄,黃》這本書的名字,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從未想過,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沙縣小吃,竟然能夠被冠以“大觀”之名,並且被收錄進“非物質文化遺産叢書”。這讓我立刻産生瞭一種強烈的探究欲望:究竟是什麼讓這份街頭小吃,擁有如此非凡的地位?它背後究竟有多少不為人知的曆史淵源,多少精益求精的製作工藝,多少代人傳承下來的匠心精神?“滿58包郵”這四個字,雖然在書名裏顯得有些“接地氣”,但恰恰是我認為這本書最獨特也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它打破瞭人們對“非遺”書籍通常那種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印象,用一種近乎生活化的方式,將我們與沙縣小吃、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之間的距離拉近,仿佛在說:“彆怕,它就在你身邊,等你來發現。”張卿雄、黃這幾位作者的署名,也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相信他們一定為這本書付齣瞭極大的心血,通過他們的視角,我希望能看到一個更加鮮活、更加立體的沙縣小吃,不僅僅是那些熟悉的味道,更是那些溫暖人心的故事,那些流傳百年的技藝。9787561566466這個國際標準書號,隻是這本書的“身份證”,它代錶著這本書的正式齣版,也讓我對這本書的權威性有瞭一份基礎的信任。
評分這本《滿58包郵 沙縣小吃大觀/沙縣非物質文化遺産叢書 9787561566466 張卿雄,黃》的書名,我當初一看到就覺得非常有意思。“滿58包郵”這幾個字,仿佛自帶瞭某種親切感和煙火氣,瞬間拉近瞭與讀者的距離,讓人聯想到生活中那些充滿驚喜的網購體驗。而“沙縣小吃大觀”,這幾個字則瞬間勾起瞭我對那種熟悉的味道、熟悉的街頭巷尾場景的無限迴憶。我記得小時候,傢附近就有一傢沙縣小吃,放學後和幾個小夥伴常常湊錢去點一份拌麵,再配上一碗蒸餃,那種滿足感至今難忘。這本書的副標題“沙縣非物質文化遺産叢書”則為這本書增添瞭一層厚重的文化底蘊,讓人好奇,這份我們習以為常的街頭美食,究竟承載瞭多少曆史的沉澱和匠人的心血?9787561566466這個ISBN號,雖然隻是一個技術性的標識,但它也代錶著這本書的誕生,是無數編輯、校對、印刷工人共同努力的結晶。張卿雄、黃(作者名)的署名,則讓我們看到瞭背後有血有肉的創作者,他們用文字和圖片,將沙縣小吃的魅力展現齣來。這本書,從名字上看,就仿佛是一場關於味蕾和文化的雙重旅行,它不單單是在介紹食物,更是在講述一個地方的故事,一個民族的傳承。我非常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發現更多關於沙縣小吃的秘密,比如那些隱藏在不同店麵裏的獨特配方,或者不同季節限定的美味,甚至是一些鮮為人知的製作技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