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吃茶去
定價:52.00元
作者:舒惠國 ... 著
齣版社:中國農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10915256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35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一、茶史
1.茶樹起源
2.茶樹王
3.烹茶藝術
4.茗、茶、茶
5.我國産茶史略
6.我國茶葉嚮外傳播的“茶葉之路”
7.我國茶區
8.茶馬古道
二.茶葉
1.茶葉命名
2.茶葉.分類
3.名茶薈萃
(1)我國曆史名茶
(2)中國四大名茶
(3)世界四大紅茶
4.製茶
(1)綠茶
(2)紅茶
(3)烏龍茶
(4)普洱茶
(5)花茶
5.茶葉品評
(1)品茶之旨意
(2)評茶之設備
(3)品評步驟和方法
(4)茶品質不足成因析
(5)茶葉品評應注意的幾點
(6)名茶品評
(7)十大名茶真假鑒彆
6.茶葉貯存
(1)茶葉的特異性
(2)茶葉變質原因分析
(3)茶葉的去潮
(4)貯存方法
(5)倉庫貯茶要求
(6)怎樣辨彆陳茶
三、茶道
1.茶道淵源
2.中國茶道
(1)沏茶技巧
(2)喝茶與品茶
3.日本茶道
(1)日本茶道的孕育
(2)Ft本茶道的興起
(3)徑山茶宴與日本茶道
(4)現代日本茶道的錶演
4.韓國茶禮
5.形形的飲茶習俗
(1)新加坡的肉骨茶
(2)毛裏塔尼亞飲茶習俗
(3)土耳其喝茶風情
(4)巴基斯坦飲茶風俗
(5)俄羅斯飲茶風習
(6)英國飲茶習慣
(7)摩洛哥飲茶之道
(8)荷蘭人飲茶風雲
……
四、茶藝
五、茶館
六、茶具
七、茶葉的多用途
八、茶葉——健康之友
九、高山茶與平地茶
作者介紹
舒惠國 畢業於浙江農業大學,多年從事農業生産和科研工作,高級農藝師,十屆全國常委會委員,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農學會副會長,中國受精專傢谘詢團副主任,國傢食物與營養谘詢委員會顧問,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特邀研究員,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西南大學、山東農業大學教授
文摘
序言
坦白說,初拿到這本書時,我對它的預期並不高,標題和封麵的樸素感讓人覺得它可能更偏嚮於某種地方誌的記錄。然而,閱讀體驗完全顛覆瞭我的初始判斷。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有一種獨特的“鬆弛感”,它不急於推動情節發展,而是將大量的篇幅用在瞭對氛圍的營造上。作者對光綫、氣味、聲音這些非視覺元素的捕捉,達到瞭近乎於“嗅覺文學”的程度。你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種老舊木地闆被踩踏時發齣的吱呀聲,雨後泥土混閤著青草散發齣的濕潤氣息,以及黃昏時分光綫由金黃轉嚮黛青色的微妙變化。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我仿佛暫時逃離瞭現代都市的喧囂,進入瞭一個時間流速被調慢瞭的世界。書中對“等待”這一主題的探討尤為深刻,不是那種焦慮的等待,而是一種充滿耐心的、對時機到來的篤信,這對於當下追求效率的社會來說,無疑是一種溫柔的警醒。這種對時間哲學的細膩捕捉,是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地方。
評分這本書的開篇就給我一種撲麵而來的生活氣息,完全不是那種故作高深的文學作品。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好,像是在一個陽光和煦的午後,拉著你坐在自傢的小院裏,慢悠悠地聊著傢長裏短。我特彆喜歡他描寫日常場景時那種不經意間的細膩,比如清晨第一縷陽光穿過紗窗灑在舊木桌上的光影,或是沏茶時水汽氤氳中茶葉舒展的姿態,每一個細節都仿佛被賦予瞭溫度和情感。讀起來讓人感覺非常放鬆,沒有閱讀壓力,它更像是一本心靈的“慢燉湯”,慢慢地熬煮齣生活的本味。其中穿插的一些對過往小事的追憶,處理得非常巧妙,既不顯得突兀,又能自然地帶齣一種淡泊寜靜的人生哲學,讓人忍不住放下手中的電子設備,去留意一下窗外的雲捲雲舒。這本書的語言是極其口語化的,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堆砌,但那種樸實無華中蘊含的真摯情感,卻比任何雕琢的文字都來得更有力量,讓人讀完後心中留下餘韻悠長,不是那種轟轟烈烈的震撼,而是潤物細無聲的滋養。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一種久違的“安寜”感,它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斷捨離”。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剋製,幾乎不帶任何個人情緒的宣泄,所有的感受都包裹在平靜的敘述外衣之下。這種剋製,反而使得那些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情感張力更加具有穿透力。我特彆喜歡他處理人與人之間微妙關係的方式,沒有激烈的衝突或戲劇性的轉摺,隻是通過日常對話中的隻言片語、一次不經意的眼神交匯,就將復雜的情感糾葛展現得淋灕盡緻。書中對“日常儀式”的描繪占據瞭相當大的篇幅,這些儀式感,無論是早起的第一杯水,還是睡前的一段獨處時光,都被賦予瞭一種神聖的意義,提醒著讀者,真正的生活品質往往藏在這些重復而簡單的動作之中。全書讀完,留下的不是一個故事的結局,而是一種被重新校準的生活坐標係,讓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略掉的,真正值得珍惜的片刻。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具有畫麵感,但它描繪的畫麵並非是那種宏大敘事的史詩場景,而是更接近於一組精心構圖的靜物攝影集。每一段文字仿佛都是一個獨立的小小世界,充滿瞭古典韻味,但又沒有故作矯飾的生澀感。作者對於傳統生活細節的描摹,展現齣瞭深厚的文化底蘊,比如對某一特定茶具的介紹,或是對某個季節性節氣的習俗的側麵提及,都透露齣一種經過時間沉澱的審美趣味。我注意到,作者很擅長運用對比手法,將新舊事物的並置,來凸顯時代變遷下的某種不變的情感內核,這種對比處理得非常高級,沒有刻意煽情,卻能不動聲色地擊中人心最柔軟的部分。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不是為瞭查閱生詞,而是為瞭迴味某些精妙的句式組閤,它們排列起來就像是音律和諧的樂章,讀起來有一種天然的韻律美,讓人心神俱靜。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像是一張散落卻又彼此關聯的舊照片集,每一章都可以獨立成篇,但當你把它們串聯起來看時,卻能從中窺見一條清晰的情感脈絡。我尤其欣賞作者在人物塑造上的功力,那些“過場人物”都有血有肉,哪怕隻齣現瞭寥寥數語,也能讓人在腦海中勾勒齣他們的神態和性情。比如那位總是在街角擺攤修傘的老人,那種曆經風霜後的淡定和對技藝的堅守,通過作者幾近白描的筆觸,竟然比主角還要鮮活。敘事視角偶爾會進行一些輕微的跳躍,從宏大的環境描寫瞬間收束到某個微不足道的物件上,這種處理方式非常考驗讀者的代入感,但作者成功地駕馭住瞭,讓我感覺自己像是一個拿著放大鏡在觀察生活的偵探,總能在不經意間發現新的趣味點。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留白”,很多事情點到為止,並不急於給齣結論或明確的教條,而是將解讀的空間完全交給瞭讀者,這種開放性極大地激發瞭我的思考,促使我反思自己對某些常見事物的一貫看法,可謂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