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香辣燉補100鍋
定價:25.00元
作者:李洪嘯,楊躍祥 攝
齣版社:遼寜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53815292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40kg
編輯推薦
前幾年起,一股強勁的“香辣風”席捲瞭全國的餐飲業,本書將熱門香辣美味一網打盡,利用傢常材料、小鍋小竈,輔以地道的調味和烹製方法,真是把辣吃到。★★★★★推薦購買《健康滋補100鍋係列(全六冊)》燉齣營養,補齣健康,100鍋,鍋鍋美味,碗碗鮮美。超值套裝,不容錯過。
內容提要
現代人愛吃辣,愛到不辣不吃的程度。香辣鍋和水煮魚等辣菜幾乎成瞭流行菜的代名詞。中國人愛吃辣的曆史悠久,辣椒是200年前纔在中國廣泛用於調味,在這之前,人們是用薑、桂皮、蔥、蒜、芥末和茱萸等調料調齣辛辣的味道。孔子在《論語》裏說:“不撤薑食。不多食。”他應該也是辣味的愛好者。
中國貴州是野生辣椒的原産地之一,貴州人是中國早吃辣椒的人,他們吃的辣椒品種多,口感勁辣。川北和雲南邊界等地區有一種辣椒,因為太辣不能吃,用一根綫吊在竈上,湯做好後,將辣椒在湯裏涮涮就足夠辣瞭,因而叫“涮涮辣”。不僅貴州、雲南和四川人愛吃辣,湖南菜、湖北菜和江西菜中都有相當部分的辣昧菜,近幾年來怕辣的人雖然不少,但更多的是那些不怕辣、怕不辣和辣不怕的人,愛吃辣的隊伍越來越龐大。
前幾年起,一股強勁的“香辣風”席捲瞭全國的餐飲業,香辣蟹、水煮魚、麻辣小龍蝦和辣火鍋等辣味菜肴競相登場,至今熱度不減。香辣、麻辣、酸辣、甜辣和怪味辣,各種味道煮成濃濃香香辣辣的一鍋美味,上麵是紅色的辣椒及青色的泡椒,頓時口中唾液橫流,辣的誘惑難以抗拒,甚至在大快朵頤之後還要連湯或撈齣的炸辣椒打包迴傢纔算盡興,真是把辣吃到。
《香辣燉補100鍋》將熱門香辣美味一網打盡,利用傢常材料、小鍋小竈,輔以地道的調味和烹製方法,把傳統辣味菜、特色時尚辣味菜、民族風情辣味菜和一些異國情調辣昧菜調理得酣暢淋灕,這樣,不僅大大節省開支,也更好地把握瞭口感,而且更能夠領悟到辣味的精髓。
辣椒對多種疾病具有防治作用,還能製成飲料,可延緩人體衰老,但辣椒不可過量或過頻食用,否則對人的味覺神經會造成損害,並劇烈刺激胃腸黏膜,引起胃疼、腹痛和腹瀉等胃腸疾病,使痔瘡齣血惡化,還會影響和功能。因此消化係統有問題的人及痔瘡患者應少食或忌食辣椒。辣椒大辛大熱,火眼、牙疼、喉痛、咯血和瘡癤等火熱病癥患者、陰虛火旺的高血壓患者及肺結核患者等也應慎食。
目錄
香辣鍋
1.新疆大盤雞
2.燉牛肉粉絲
3.傢常香辣蝦
4.剁椒三黑煲
5.蒜燒鯰魚
6.魔芋燒鴨
7.香辣蹄筋
8.青辣椒燉茭白
9.辣椒燉乾明太魚
10.銀耳辣椒肉皮羹
11.青椒排骨煲
12.香辣燒芋頭
13.香辣狗肉煲
14.青椒燉豇豆
15.辣椒燉白菜凍豆腐
16.豆瓣煨肘子
17.泡椒沙鍋肥腸
18.辣燒排骨
19.香辣土豆燒牛肉
20.熱辣羊雜煲
21.尖椒燉明太魚
22.筍燒辣雞翅
23.辣油鮑魚
24.紅油鵪鶉
25.香辣燜豬蹄
26.咕嚕辣牛排
27.紅辣瓦塊魚煲
28.煙筍燒鴨
29.剁椒燜魚頭
3.湘西土匪鴨
麻辣鍋
31.紅辣海螺
32.鮮辣腸旺
33.麻辣牛筋
34.水煮魚
35.麻辣狗肉
36.麻辣小龍蝦
37.水煮牛肉
38.麻辣黃鱔煲
39.香辣蟹
40.東安子雞
41.糊辣魚
42.瞧妻魚
43.麻辣肥腸
44.麻辣羊蹄
……
酸辣鍋
怪味鍋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烹飪技巧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作者對於火候的掌握達到瞭齣神入化的地步。尤其是他對燉煮過程中溫度變化的細膩描述,讓即便是廚房新手也能輕鬆掌握火候的奧秘。我嘗試瞭書裏幾種傢常燉菜,比如那道“老火慢燉的羊肉煲”,按照書上的步驟來,湯汁的濃鬱程度和食材的軟爛度都達到瞭我之前從未企及的高度。他特彆強調瞭食材的前期處理,比如肉類的焯水技巧和香料的浸泡時間,這些看似微小的步驟,卻是決定最終風味的基石。而且,書中還穿插講解瞭一些傳統烹飪的原理,比如“文火慢燉如何激發食材的深層風味”,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方式,讓閱讀過程充滿瞭學習的樂趣,而不是枯燥的食譜堆砌。書裏對不同鍋具的特性也有詳細的對比分析,這一點非常實用,讓我明白瞭為什麼同樣的配方用砂鍋燉齣來和用鑄鐵鍋燉齣來味道會有微妙的差彆。這本書不僅僅是教你做菜,更是在教你理解烹飪的哲學。
評分這本書的實用性體現在其對食材稀有度和替代品的探討上。作者非常務實,他深知不是所有讀者都能隨時獲得頂級的野生山珍或稀有香料。因此,對於許多“靈魂級”的配料,他都提供瞭詳盡的替代方案和“風味相似度評估”。比如,對於某道傳統名菜中必須用到的一種罕見菌菇,書中不僅給齣瞭口感上的替代品,更解釋瞭該菌菇提供的“土腥味和鮮味”應該如何用常見的食材組閤來模擬。這種對普通傢庭廚房環境的充分考慮,使得這本書的門檻大大降低,讓那些望而卻步的復雜菜式變得觸手可及。此外,作者還分享瞭一些非常棒的“邊角料利用”技巧,比如如何將燉肉剩下的湯汁轉化成美味的醬料基底,既環保又最大化地保留瞭風味的精華。這種細緻入微的關懷,讓閱讀體驗充滿瞭被理解和支持的感覺,真正做到瞭將高階烹飪知識“接地氣”。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設計可以說是當代美食書籍中的一股清流,簡潔而不失格調。大量的留白處理,讓食譜的呈現顯得非常大氣,完全沒有那種信息過載的壓迫感。最讓我贊賞的是,所有的步驟圖都采用瞭高質量的黑白攝影,這與市麵上那些色彩斑斕、略顯浮誇的菜譜形成瞭鮮明對比。這種剋製的美學處理,反而更能凸顯食物本身的質感和光影,引導讀者更專注於食物本身,而不是被過度的色彩乾擾。而且,書中所使用的字體選擇和字號大小都經過深思熟慮,即便在廚房油煙較大的環境下閱讀,也不會感到吃力。一些關鍵的技巧點,作者還特地用瞭一種古樸的裝飾性邊框進行瞭標注,既起到瞭強調作用,又增添瞭一絲復古的韻味。整體來看,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完全配得上它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是一本值得收藏的藝術品級彆的烹飪書籍。
評分我得說,這本書的文筆非常有畫麵感,簡直像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廚師在爐邊娓娓道來。那種對食材的敬畏和對烹飪的熱愛,透過文字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讀到關於如何挑選新鮮香料的那一章時,我仿佛都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辛辣和醇厚。作者在描述味道時,很少使用簡單的形容詞,而是用更具象的比喻,比如形容某種辣椒的辣味是“如同山澗清泉過喉,隨後留下一股暖流直抵心房”,這種描述極大地激發瞭我的食欲和探索欲。其中關於“靈魂高湯”的秘訣,更是讓我茅塞頓開,原來那些看似尋常的骨頭和蔬菜,經過特定的組閤和長時間的熬煮,能爆發齣如此驚人的復閤香氣。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放鬆和享受,即便是休息日隨便翻開一頁,也能被其中蘊含的生活哲學和對美食的熱情所感染。它讓我重新審視瞭“傢常菜”的意義,不再是簡單的果腹,而是一種充滿情感和儀式感的生活藝術。
評分這本書的配方係統性非常強,它不是簡單地羅列菜譜,而是建立瞭一套完整的“風味構建”邏輯。作者似乎在每一道菜肴中都植入瞭一套可復製的思維模型。例如,他詳細解析瞭“五味平衡”在燉煮菜中的應用,如何通過酸、甜、苦、鹹、鮮的精準配比,來提升整體的層次感,而不是僅僅依靠辣椒和香料的堆砌。我發現,當你理解瞭這種底層邏輯後,即便是麵對陌生的食材,也能大緻推算齣閤適的調味比例,這比死記硬背單個菜譜有效得多。書中還特彆開闢瞭一章關於“地方風味的遷移與本土化改造”,分享瞭如何將書中的經典川渝做法,融入到嶺南或江浙的口味體係中去,這種極強的可操作性和靈活性,極大地拓展瞭我對中式燉菜的理解邊界。這本書真正教會瞭我“舉一反三”,讓我從一個被動的跟隨者,變成瞭一個有創造力的實踐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