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和果子的四季(中日互譯)
定價:88.00元
作者:(日)中村肇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5961153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一本美到窒息的和果子百科全書
甄選15傢日本關西正統名店
200餘品精緻的和果子,300餘幅特寫美照
介紹有關和果子的一切
中日雙語排版,原汁原味地展現和之美
120剋藝術紙,觸感更好,每一個和果子都躍然紙上
切口刷金設計,不止為瞭更美
內容提要
一本和果子的百科全書。從和果子的曆史、種類到食材介紹得全麵且詳細。300餘張精美和果子特寫照片讓本書擁有極高的閱讀享受。
每一個果子都代錶瞭一種風物或者一個節氣亦或是美好的預言,讓這種精美的日式小點心更多瞭傳統文化內涵,非常值得閱讀、收藏。
目錄
作者介紹
中村肇
日本和果子愛好者、研究者,畢業於大阪藝術大學後進入大阪藝術大學工作。他走遍日本傳統老牌和果子店鋪,購買、拍攝、品嘗、分享那些具有代錶性的和果子,隻為讓更多的人瞭解和果子的曆史和文化。這是他連載的第七年,七年裏很多網友被他的分享吸引成為他的粉絲,定期關注他的分享。他眼中的和果子不僅僅是一個點心,每一個果子都凝練著日本的風物和季節景色。
文摘
序言
這本《滿28包郵》的書,光聽名字就覺得充滿瞭生活氣息和煙火氣,讓人忍不住好奇作者是如何將日常的購物體驗和哲學思考巧妙地融閤在一起的。我猜想,這本書可能不僅僅是關於“滿28包郵”這個簡單的消費門檻,而是在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數字背後,挖掘齣瞭現代人對物、對價、對滿足感的復雜情感投射。也許,每一篇文章都會像拆盲盒一樣,揭開一樁樁因包郵而起的“小確幸”或者“大糾結”。比如,為瞭湊夠那28元,我們究竟是買瞭真正需要的東西,還是僅僅為瞭那份“免費”的運費而進行瞭不必要的消費?作者是否會用幽默風趣的筆調,記錄下那些為瞭湊單而加入購物車、最後卻成為壓箱底的“神奇寶貝”?我特彆期待看到作者如何捕捉到這種微妙的人性弱點——那種“占瞭便宜”的心理滿足感,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決策的。它或許是一本現代消費社會的清醒觀察報告,又或許是一本教人如何在精打細算中尋找到生活樂趣的實用指南。總之,這個書名自帶一種魔力,讓人感覺它會是一部關於“生活中的小算盤”的深度剖析,讀起來一定既接地氣又引人深思。
評分光看《滿28包郵》這個書名,我立刻聯想到瞭一個忙碌的都市白領在深夜點開購物APP的場景。這本書,我傾嚮於認為它是一部犀利而又充滿人情味的社會觀察手記。作者會不會將“滿28包郵”視為一個現代社會“微型經濟學”的切入口?比如,探討電商平颱的算法如何精準地拿捏消費者的“癢點”,將一個原本不必要的支齣,包裝成一個“劃算”的選項。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否會深入到具體的案例分析中去?比如,某個偏遠地區的小農戶,是如何通過這些平颱,將他們的土特産以一種“包郵”的形式,觸達到韆裏之外的消費者手中的?這其中蘊含的商業邏輯、物流挑戰,以及對供應鏈的重塑,都值得深挖。如果這本書能做到這一點,那它就超越瞭簡單的生活隨筆,而成瞭一本關於“小數字背後的時代脈絡”的精彩解讀。我期待它能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地揭開消費主義的迷霧,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購物車裏的28塊錢,到底買走瞭什麼,又留下瞭什麼。
評分《果子的四季(中日互譯)》這個標題,給人一種既古典又國際化的感覺,仿佛一本被時間精心收藏下來的,關於植物生命力的圖文誌。我希望這本書裏能有大量高清、精美的插圖或者照片,不僅僅是果實成熟的樣子,更要捕捉到它們在不同光影、不同氣候下的生命狀態。尤其是“中日互譯”的設定,讓我非常好奇翻譯者是如何處理那些植物的中文名和日文名之間的文化權重差異的。很多植物在中日兩國都有不同的詩意和寓意,翻譯時是選擇忠實於原意,還是會進行一種更具文學性的轉譯,以求達到整體美感的統一?我設想,這本書或許會采用日記體的敘事方式,穿插著不同季節在不同地區采摘或觀察果實的經曆。想象一下,在日本的果園裏,作者是如何記錄下一顆水蜜桃的完美成熟度,然後轉到國內的山野間,又如何發現一種鮮為人知的野果的獨特風味。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跨越國界的“味覺和視覺的朝聖之旅”,是關於如何用雙重視角去理解自然饋贈的絕佳樣本。
評分讀完《滿28包郵》這個書名後,我腦海中浮現的不是網購的界麵,而是老式集市裏,小販們為瞭拉攏顧客而喊齣的那些充滿生活智慧的叫賣聲。我猜測,這本書可能是一部關於“尺度與邊界”的探討。28元,這是一個閾值,一個臨界點,它既是物質上的門檻,也可能是精神上的界限。作者是否會從這個點齣發,去探討現代社會中,我們是如何定義“足夠”的?28元能買到的東西,和27.99元買到的東西,在心理價值上究竟差在哪裏?我更期待看到一些關於“人際關係”的隱喻。比如,在友情或親情中,我們是否也常常在尋找那個“免費”的附加值?是付齣多一點,換取一個“包郵”式的承諾,還是坦然接受成本的對等?如果作者能把商業行為中的這種“臨界點心理”延伸到人與人的交往中,這本書的深度將大大提升。它應該是一部探討“如何在斤斤計較與豁達大度之間找到平衡”的哲學小書,讀完後,也許能讓人對自己的消費習慣乃至生活態度都有一次徹底的審視。
評分我是在一個推薦列錶中偶然看到《果子的四季》這本書的,那個“中日互譯”的副標題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這立刻讓我聯想到那種精緻、內斂,卻又飽含生命力的日式美學,與中華文化中對時令物候的細膩感知相結閤,會碰撞齣怎樣的火花呢?我設想,這本書可能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園藝或食譜,而更像是一部關於時間流逝的文學散文集。作者或許會用細膩的筆觸描繪春天新發芽的野草莓,夏日午後濃烈的梅子酒香,鞦日裏柿子掛滿枝頭的沉甸甸的希望,以及鼕日裏耐心等待冰雪消融後第一株迎春花的堅韌。中日兩國對“旬”(當季、時令)的理解想必有著微妙的差異和共通之處,這種翻譯的引入,會不會讓讀者在品讀的過程中,體會到兩種文化背景下,人們對待自然循環的不同心境?比如,日本文化中那種對“物哀”的敏感,是否會滲透到對果實從繁盛到凋零的描繪中去?我期待看到的是那種充滿禪意的文字,讓人在閱讀時,仿佛能聞到泥土的芬芳,嘗到陽光曬過的甘甜,真正慢下來,感受四季的更迭,這是一種對現代快節奏生活最有力的反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